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第274节
“你终于又动笔啦!”
贝思的肯定给了罗兰最大的动力。她又按照贝思提的几个建议把文章修改了一下,润色了一下文字,然后在稿纸上认真誊清几份,按照乔以前列出的一个报社和杂志社的地址清单,把稿件邮寄出去。
她把这件事做完之后,就把它抛在了脑后。
她还有很多事要忙,在她脑海里的下一个故事成型之前,她需要把手头上的各种事务都做完,并且尽量赚到足够全家人去海滩度假的钱。
稿件寄出去以后,陆陆续续地又都回来了——这些就是传说中的“退稿信”。
罗兰也并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尝试就能被刊用,但是她希望能够通过报刊编辑的反馈,找一找自己将来的方向。
谁知……没有反馈。
罗兰把信件拆开,就看见她的稿件原原本本地躺在信封了,连新的折痕都没有,仿佛完全没有被人阅读过。
罗兰心态很好。她把这些“
退稿信”的信封用棉线都穿起来,挂在她在阁楼上那张写字台跟前,激励自己:
——这可是一个好起点,因为只要下回报社编辑能够给她只言片语的评价,她就算是有进步了。
罗兰自己照常忙碌,马奇一家人却都知道她被退稿了。
马奇先生和马奇太太曾经在餐桌上安慰她一句,建议她可以换几家报社试试。马奇先生还另外告诉她几家华盛顿地区的报刊编辑部名址,鼓励她去尝试。
艾美在马奇姑婆的教导下,说话越发“滴水不漏”,她坐在餐桌的另一头,会扬起头,用她那对水蓝色的大眼睛望着罗兰,端庄地说:“乔,请不要放弃努力,在此事上,你很有‘天赋’。”“天赋”两个字是用法语说的。
罗兰:“谢谢你,艾美!”
她也切换成了法语,艾美顿时显得很高兴。
梅格怀孕了,不常回家来,但回家的时候也问了一声:
“乔,稿件怎么样了?”
听说出版方纷纷退稿,还没有什么回音的时候,梅格轻叹了一口气。
“乔,或许尝试一下报纸上经常刊登的那种故事呢?它们对于你来说,应该也不难吧?”
罗兰心想:也对,“投其所好”,确实是讨好读者,决定自己想要写什么的一种判断方式。
但是,写作是一件相当私人的事,与作者的表达欲息息相关。
当作者想要表达的,和读者的喜好不一致的时候,是否还要坚持,就成了一项重要的选择。
这样想着,罗兰没有改弦更张,也没有把之前被退回来的那些手抄稿件再直接寄出去。
她重新审视了一遍稿件,再一次判断它们有不有趣,是否吸引人,然后做出适当修改,改完之后再认真誊清。
在稿件之上,她还加了一封投稿信——
信上诚恳地写着,她是来自某某小城的约瑟芬·马奇,热爱写作,以往曾有两篇文章刊登在某某报刊上。如今她改换了一个写作方向,想要了解一下这一类的故事题材反响如何,请编辑在稍有空闲
的前提下,能够对她的投稿稍许点评几句。当然,如果没空或不方便,不点评也无妨……
新的投稿信又寄出去了。同样,罗兰也没有对它们能够抱有多大的期望。
稿件寄出去十几天之后,罗兰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回信。
这一次,投稿信发挥了作用。
虽然她收到的还是退稿信,但是对方编辑至少肯和她交流了。她在退回来的稿件里见到了字迹——大多都是手写,而不是打字机打出来的。
“感谢来稿,请继续支持《xx周刊》。”
这是最简洁扼要的回函。
“马奇小姐,下次来函请不要装订稿件。1”
这个回答写得很用力,仿佛对于“装订稿件”这个习惯深恶痛绝。
此前罗兰将誊清的稿件寄出,都是用棉线把稿件装订起来的。
可以想象,编辑们需要将稿件拆开,以便审稿阅稿,所以投稿人将稿子装订得越认真,他们的麻烦就越大。
罗兰很感谢这个写字非常用力的编辑——如果没有他,她迄今为止都不会知道投稿竟然还会有这样的禁忌。
于是她把这封回信也穿在了棉线上,挂在她的写字台前。
马奇家的餐桌上,马奇先生又问了一次:“乔,你的投稿怎么样了?”
罗兰笑得声音清脆,开心地说:“我又投了十一家,已经收回来了十封退稿信。”
这……
餐桌上的家庭成员们相互望望。
投稿十一家,遭遇十家退稿,很难指望那最后一家能让罗兰过稿。
但是,投稿人本人,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但是其中有一家很认真地回复了我,说我的故事流畅易懂,读起来也很吸引人。但是和他们报刊的主流作品题材不是太一致……”
马奇先生惊讶地抬了抬眉毛,说:“他们给了你这样的意见?”
“据我所知,现在的编辑对于退稿已经很少回信了。他们大多只是把原稿退回。”
罗兰冲父亲一笑,心想:这是因为我找到了窍门呀。
如果不是那封非常诚恳的投稿信,她想,这一轮投稿的结果应该也和上一轮的结果一致吧。
她继续往下说:“……他们给我的建议是,可以把这个类型的故事再打磨打磨,《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书籍都能畅销,他们看不出这个类型的故事会有什么理由没有受众。”
餐桌上,一家人相互望望,一时间大家都露出欣慰的神色。
罗兰却还没说完:“他们还给了我另一家编辑部的地址,要我写信给他们试一试。说我的故事风格也许会契合他们那里。”
“哇!”马奇太太先赞叹出声,“这太好了。”
贝思和艾美一时都拍着手鼓掌,连刚刚步入餐厅的罕娜闻言都恭贺罗兰:“约瑟芬小姐,您的书是要出版了吗?”
罗兰顿时红了脸:这八字都还没一撇,大家刚才在谈的明明是退稿信啊!
大家顿时笑得更厉害了。
“乔,这多亏了你的坚持。”马奇先生也鼓励罗兰,“再尝试、再改进,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罗兰肃然感谢马奇先生的鼓励:“我会的,爸爸。”
她很想马上按照那家报社推荐的编辑部投稿,但又想等那十一家之中仅剩的,没有回音的一家回复她之后再说。
谁知那仅剩的一家回信却一直没来。
罗兰也就把这件事渐渐放在一边,不去想它。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钱也攒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向全家提出:一起去海边度假的建议了。
她写信向海边的几家“度假旅馆”询问了报价——这些旅馆就像是后世的度假村一样,提供家庭式的住宿,甚至可以提供厨房,让客人们自己烹饪。因此特别适合预算有限、家庭式的度假。
罗兰打算把这些一一都问清楚了,把钱都准备好,然后再向父母摊牌,向他们提出邀请。
这写旅馆的回信可比报刊编辑部的回信快得多了。邮递员下次来的时候,就递给罗兰递了一叠回函。
罗兰捧着这些回函,穿过马奇家夏末时节里郁郁葱葱的院子,一边看信,一边伸
手推开大门。
她随手一翻,见那些信件都是从海边的度假胜地来的,其中还夹杂了一两封给马奇先生的信件。
她翻着翻着,翻看到了最后,赫然看见了一只薄薄的信封,地址栏注明了某某杂志社。正是她当初发出的十一家里,迟迟未见回音的那一家。
这封信好薄——罗兰掂了掂。
别家都是把她的原稿退回,因此信封拈在手里都是厚厚的一叠。
这一家却是忘了还给她稿件吗?
罗兰一边想,一边快速回到客厅里,把父母的信件都分出来,把各家旅店的回信整理成一叠,准备回阁楼上慢慢拆。
她的视线再次落在那封杂志社的回函上。
罗兰心里稍许泛起一分异样,她伸手去拆了那封信,看见回函的内容,她就只管坐在那里,甚至完全没有留意到贝思这时候也进了客厅。
“乔,你怎么了?”
罗兰这才把视线从信上抬起来,刚开始时有些茫然。等到她看清了是贝思,她一下子跳了起来,抱住贝思。
“我想,我收到‘用稿信’了。”
罗兰使劲抱住了贝思,如果没有怀中这个小天使,她应该不会有勇气,尝试开辟这个自己从未擅长过的领域。
贝思一时间睁大了眼睛:“我看看,我看看!”
她的声音细细的,微微发颤。
罗兰赶紧松开她,赶紧把信塞给她,同时留意贝思的状况。
贝思额头上沁着细细的汗,呼吸有点急,心口一起一伏。她的视线紧紧粘在罗兰地给她的那封信上。
贝思像是不敢相信似的,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才再次投入罗兰怀中:“哦,我的乔!你成功了。”
是的,这封薄薄的回函,是来通知罗兰,她的稿件杂志社愿意采用,并且将付出2美金的报酬。回函征询罗兰的意见,如果她能够同意这个稿酬,那么杂志社将在下一期刊物上刊登这篇小小的“故事”。
这将是罗兰第一次收到稿酬。此前乔发表过的两篇文章,都是有署名权,但是没
有稿酬的。
罗兰与贝思拥抱,在这一刻,她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
这就像是看见亲手播种的稻米抽穗,亲手种下的果树枝头结出累累的果实。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除了贝思之外,这世界上还有其他人喜欢她的故事。
这时整个马奇家的屋子里就只有她和贝思两人。姐妹俩不用顾忌其他人,因而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叫大笑,抒发她们心中的快乐。
过了好半天,贝思才反应过来,提出了一件事:“乔,这信上建议你取一个笔名,将来你再发表作品的时候,可以署你自己的笔名。”
“乔,这个笔名你想好了吗?”
之前罗兰太过兴奋,还真漏看了这一段。她赶紧从贝思手里又接过信,认认真真地重新看了一遍,然后将信贴在胸前,点了点头,说:“是的,笔名我想好了。”
“我想,我的笔名会是——罗兰。”
作者有话要说: 1这一段投稿的经历参考了斯蒂芬·金的写作回忆录中的早期投稿经历——不要装订,确实是编辑给投稿作者的重要忠告之一。
另外,本文这里暂时不考虑“一稿多投”的问题,默认罗兰这样的“海投”是完全o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