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60页

      苏叶挑眉,倒是不惊讶,这不是侧切吗?
    现代妇科的时候经常用,就能让孩子顺利地顺产下来了。
    但是在这里,那就太惊世骇俗,难怪王贞仪刚才一直不敢开口的。
    皇帝都惊住了,抓住扶手的指尖一紧。
    他还没听说过哪个后宫嫔妃生孩子要切一刀的,而且切了之后孩子能顺利出来,张常在还能活吗?
    皇后是生过几个孩子的人,自然明白王贞仪这个所谓的侧边开口子究竟为了什么。
    有时候孩子个头太大,出来的时候就会让孕妇下边撕裂而大出血。
    她在生三格格的时候就是如此,因为大出血险些没能救过来,还是吴女医手里的秘药救下的。
    皇后就问道:“王姑娘有把握,侧边开一个口子的话不会大出血?”
    王贞仪认真答道:“回皇后娘娘,切开的口子伤口齐整,回头缝起来也能痊愈得快。撕裂的话伤口不齐整不说,还可能口子撕开得更大。”
    高贵妃哆嗦了一下,光是听着就感觉疼了。
    在人身上用刀切开一个口子,能受得了吗?
    尤其还是那么敏感的地方,简直要疼死过去了吧?
    皇帝也是这么想的,觉得此事压根不可行:“不行,王姑娘这法子太危险了。”
    要是她刀工不好切得也不齐整呢?
    要是切错别的地方,出血更大或者伤了孩子呢?
    还有就是伤口难以愈合,那怎么办?
    不管哪种,风险实在太大了一些。
    皇帝哪怕不怎么宠爱张常在,也没打算让她以身试险:“先让吴女医她们试试,实在不行再说。”
    吴女医在里头听得苦笑,她们要是有法子早就使出来了,哪里还拖到这个时候?
    张常在隐约听见门外的话,自然也听到王贞仪的法子,吓得脸色都白了。
    她如今肚子疼得厉害,想到孩子出不来也着急。
    但是孩子个头大,出来很可能会艰难,拖久了孩子会不会出事?
    张常在哪怕不能养着这个孩子,但是皇帝的子嗣从她的肚皮出来,以后孩子长大了,怎么都会顾及自己这个生母几分。
    所以孩子平安生下来比什么都重要,要孩子在,自己以后的荣华富贵才可能看见。
    她疼得冷汗都下来了,心里也是犹豫。
    张御医在外头就道:“皇上,不如让王姑娘先进去把脉?”
    御医们因为是男子不好在这时候进去,就不能清楚张常在的情况。
    如今有擅长医术的王贞仪在就好,她就能直接进去把脉,告知更详细的状况了。
    王贞仪应了,给贵人行礼后就净手再进去,给张常在轻轻把脉后,眉头微微一皱:“吴女医,如今宫口没开,羊水破了吗?”
    吴女医摇头:“尚未。”
    这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要跟愉嫔一样羊水先破,那么孩子在肚子里就危险多了。
    王贞仪点头后又细细把脉一会,又轻轻在张常在的肚子上摸了一圈,大概知道孩子的状态,这才出去禀报道:“张娘娘的孩子个头太大,哪怕是侧边弄个切口,也有些艰难,幸好的是胎位很正。”
    若是没切口,这个孩子不可能顺产出来的。
    如果是现代,只要剖腹产就好了。
    然而如今却没这个条件,侧切已经是最好的办法。
    拖得越久越是凶险,皇帝犹豫不决,始终觉得这法子比顺产还凶险。
    里面的张常在却忽然又疼得叫喊起来,很快知夏就出来道:“皇上,娘娘,张常在的羊水破了。”
    这真是最糟糕的情况,宫口不开羊水还开始破了,再拖下去张常在就危险的。
    知夏又道:“张娘娘愿意试一试王姑娘的法子,不然这样拖下去对孩子不好。”
    皇帝有些惊诧,抬头问道:“她真是这样想的?若是这侧切有什么意外,要出人命的话,就可能保住了孩子,却保不住她的性命。”
    这么危险的事,张常在居然主动点头了?
    知夏紧张地点头道:“回皇上,张娘娘刚才亲口所言。”
    担心皇帝不相信,吴女医也出来附和道:“皇上,张娘娘说这是皇上的孩子,无论如何都该平安生下来的。”
    苏叶有些意外地挑眉,感觉张常在真的挺会说话的。
    把皇帝孩子的安危放在自己之前,皇帝听了必然心里感动不已,也愿意多看顾她一些,不会轻易叫张常在死了。
    她这胆子挺大的,然而若是活下来的话,那张常在的处境就要比如今好不少了。
    这是一场豪赌,张常在显然想要赌一把。
    毕竟如果顺产的话,她和孩子一样危险。
    还不如试一试王贞仪说的新办法,而且她能说出来,肯定是试着做过的。
    果然皇后就问了王贞仪这个问题,毕竟若是没试过,贸然在张常在身上尝试就太冒险了一些。
    王贞仪答道:“娘娘放心,此法在民女的家乡曾试过好几次,母亲和孩子都平安无事,伤口痊愈比撕裂的话更快一些,也没那么危险。只是方法实在惊世骇俗,用过的妇人都不敢对外说,甚至给民女送来封口费。”
    言下之意,那些人家宁愿王贞仪把这事烂在肚子里,也绝不能叫外人知道的。
    王贞仪露出一丝苦笑来:“这些人家生怕民女会说出去,私下传了不少流言蜚语,叫民女在家乡不好继续呆下去。正好看见布告,民女就尝试着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