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131】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老三谢行安长到半岁后, 谢家就已经从林水村搬回县里住了, 因而谢行俭今年回去时, 并没有在林水村造成多大的骚动。
    谢行安一岁多了, 家里的奶娘早已家去, 现在老三由王氏带着, 谢长义心底有些遗憾前几年没能陪小宝参加院试, 所以谢行俭这次从京城回来准备去平阳郡参加院试时,谢长义立马提出陪谢行俭去平阳郡。
    谢行俭是六月半回的雁平县,搁家抱着老三这个胖娃娃逗玩了两天后, 他开始静下心来复习功课。
    平静读书的日子眨眼而逝,七月半照常吃生食过鬼节,过了鬼节后, 谢行俭与魏氏兄弟还有林邵白几人聚了一回, 探讨了些乡试要注意的事项。
    七月二十七,谢行俭和他爹两人坐上马车, 浩浩荡荡的出发平阳郡。
    王多麦从京城回来后, 王氏就让他回了自己的家, 此次去郡城有谢长义跟着, 倒也用不着王多麦在谢行俭后面伺候。
    居三赶车稳当, 两天半的功夫, 三人就抵达至平阳郡。
    谢行俭出考集赚了不少银子,手头有钱,他就不打算委屈自己, 乡试考试时间有九天, 加之三人提前几天来郡城,之后还要等出榜,前前后后要在郡城呆一个月不止。
    谢行俭和他爹商量后,决定像之前在府城府试一样,租一个小院子。
    谢长义想起那年租的小巷口被地动催毁的一片狼藉,为了防止地动灾害,谢长义这次在主街附近找了一家结实的四合小院,四合小院距离乡试贡院还比较近,谢行俭看过后,甚为满意。
    平阳郡地处南方,到了八月份,太阳酪烈,挥汗如雨,谢行俭担忧乡试时耐不住中暑,因而叫他爹帮他买了不少薄荷茶。
    平阳郡的薄荷茶大而薄,用深井水冲泡晾凉,喝起来透心爽,多多少少能驱散一些躁人的暑气。
    谢长义租来的四合小院西北角正好打了一口井,谢行俭临去贡院前,一口气打了十壶凉水上来,准备进去时带在身上。
    除了准备充足的水,谢长义溜街走巷寻摸了几样不易锼又好吃的干粮,谢行俭见他爹给他装了一大袋,立马笑着上前阻止。
    “爹,”谢行俭道,“乡试九天时间太长,这些东西再怎么耐放,大热天的也不能放九天啊。”
    “那怎么办?”谢长义泄气道。
    “这些干粮不用带,爹,这回官家是准许我们带生食进去的,考房里有生火的小灶眼,回头我带一个小窑罐,带点米过去就行。”
    “那敢情好,”谢长义顿时眉开眼笑,手往腰间比划着,道,“你小的时候,这么点高,总是喜欢趴在灶沿上看你娘做菜,你娘油盐一时放的不对,你还急得哭,我瞧着你小子对烧菜懂得很,你娘还跟我埋怨,说你一个读书人用不着懂这个,嘿,瞧瞧,乡试九天,你带点米进去总能煮点新鲜的饭吃,那些个从来不往厨房钻的人,这九天,怕是要难熬咯。”
    谢行俭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其实他不太会做饭,只是上辈子看多了美食栏目,有点心得而已,还是那句话,他只会“指点江山”罢了,真要他下厨亲自做,那就得另说了。
    不过,他的厨艺再怎么差劲,诚如他爹说的,比那些整天只读圣贤书的秀才要好很多。
    至少,他知道多少大米要加多少水,煮出来的米饭才不会夹生。
    据他所知,他在县学认识的好几个同窗别说煮饭放多少水了,连葱蒜都分不清。
    这边,谢长义给谢行俭准备了九天的大米,菜方面,买了点咸菜和咸肉,两样都很难发馊。
    “鸡蛋能带进去吗?”
    谢长义指着菜贩子脚下的鸡蛋篮子,回过头问跟出来散心的谢行俭。
    谢行俭望着篮子里的鸡蛋,唔了声,不确定的道,“能吧……”
    “是秀才公么?”菜贩子笑的起身,见谢行俭点头,忙拿起两个鸡蛋放谢行俭手里。
    “可是过两天要下场乡试来着?”
    谢行俭又笑了笑,应了声。
    菜贩子笑的合不拢嘴,“我在这卖了七八年的菜了,每回城里有乡试,我每天都要挑四五篮鸡蛋过来,到我这来买的,都是要下场的秀才公。”
    谢行俭闻言,蹲下身,看了眼手上两颗圆滚滚的鸡蛋,笑道,“鸡蛋易碎,贡院检查严格,怕是……”
    菜贩子嗐了一声,从身后一堆东西里翻找出一个草篮,道,“小秀才公莫慌,我这有草篮,专门盛鸡蛋的。”
    谢行俭接过草篮,旁边的谢长义看了眼,赞道,“这篮子编的结实。”
    菜贩子得意的笑,“那可不,我家里那位祖上就是专编竹篾活的,前些年下场的秀才公过来买鸡蛋,他们拿回家往木篮里垫了稻糠,然后装鸡蛋,鸡蛋碎是没碎,但他们进贡院时,被官爷拦了下来,说是稻糠稀碎,藏有夹带也说不定……”
    谢行俭捏了捏编制细密的草篮,道,“稻糠当然不行,你这篮子我瞧着底部软和,鸡蛋放进去应该不易碎,篮口大,装的东西瞥一眼就能一览无余,到时候官爷搜查起来也方便。”
    “小宝,既然鸡蛋能带,那你就带着鸡蛋进去。”谢长义一槌定音道。
    菜贩子笑着挑拣起鸡蛋,道,“秀才公都不太会做饭烧菜,所以大家都来买鸡蛋,鸡蛋好做,溏心蛋,荷包蛋,水煮蛋……”
    菜贩子怕是个话唠,一口气说了一堆鸡蛋的吃法,谢行俭要了十八个鸡蛋,没理会菜贩子卖弄做菜的本事,点了铜板后,提着一篮子鸡蛋就走了。
    *
    半路上,谢长义拳头捂嘴,笑的抽气。
    谢行俭纳闷,“爹,你笑啥?”
    “我笑你们这些十指不沾阳出水的娇惯读书人啊——”
    谢长义越笑声音越大,“连菜贩子卖你鸡蛋,他都怕你不会做,一个劲的跟你说怎么煮,怎么煎……”
    谢行俭:“……”
    他连煮饭都会,鸡蛋能难倒他么?
    谢长义见儿子鼓着嘴不说话,抬手摸摸谢行俭的头,欣慰道,“小宝你比那些只读书的秀才好哇,从小就懂事不说,如今才将将十六岁,亲事也定了,爹跟你娘压根没怎么操心,最难为的是,你还未成家,每月挣得银子比爹这辈子都挣得多。”
    “别人家为了供一个读书人,一家子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一年到头,地里的庄稼卖点银子,全丢读书人身上去了,只这丢一下,能不能荡个响水花都说不准。”
    “咱家正好相反,你读个书,家里没出啥钱不说,你还往家里拿钱。”
    谢行俭嘿嘿一笑,其实天下读书人并不都是书呆子,有些人也有两把刷子,只不过他们思想比他要保守些,不像他,六岁那年还没入学堂前,就想着赚钱补贴家用。
    *
    八月初八,谢行俭起了个大早,邀上魏氏兄弟以及县学的其他同窗一道往贡院走去。
    乡试正式下场的日子是八月初十,他们今天过来,是来拿乡试文籍的。
    平阳郡下辖七八个府,谢行俭按照他们府参加乡试的秀才人数估计,大慨今年平阳郡得有一千五六百个秀才下场。
    “何止一千五六!”林邵白纠正道,“之前开恩科,累了不少落榜的秀才,再加上往年落榜的,我估摸着得有两千。”
    “你别吓我!”
    林大山惊悚的嗬了一声,“我爹说我考不上举人,他就打断我的腿!得了喂,这么多秀才,我这个小喽啰能考上才怪。”
    林大山还是和两年前一样,喜欢吐槽他爹林教谕,一张嘴叭叭不停的讲。
    谢行俭伸手揽住林大山的肩膀,锤了林大山一下,笑眯眯道,“听邵白兄说,林教谕天天追着你屁股后面赶你读书?”
    林大山撇撇嘴,“我爹拿着棍子追,我不学不行……”
    谢行俭乐了,“那你还担心什么,好歹你院试一甲第三啊,你要是乡试都考不中,那咱们府岂不是……”
    谢行俭没继续往下说,他原本想说全军覆没,但如今是科考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不太好。
    林大山感慨,“院试哪能跟乡试比,平阳郡两千左右的秀才,禀生秀才大抵也有两三百,我虽也是禀生,可像我这般大的秀才,一举能考上举人的,少之又少……”
    林大山说的是事实,年轻秀才考上举人的真的不多,不过世事难料,以后的事谁清楚呢?
    贡院旁开了小门,谢行俭几人过去时,发现两边已经排了长队。
    他们来的算早的,等了一会儿,几人就拿到了乡试文籍。
    文籍正面印刻的是他的个人信息,很简易,左上角画了一张简笔头像,人物模样乍一看不太像他,不过细看,眉眼处有他的影子,尤其眼睛画的最像他,连他右眼睑下方的小痣都点上了。
    看来贡院的画手是个注重细节的人呐。
    画像旁边列出了他所在的谢氏一脉三代人名,以及出生地等内容,最显眼的是中间一行字,大致意思说他是当地院试案首这类的话,为了让后日贡院搜身的官爷看清,这行字还特意放大加粗了。
    文籍背面标注的是注意事项,谢行俭着重看了这页,贡院将秀才们能带进去的东西都做了标注。
    巧合的是,上面还特意写了鸡蛋篮子里不能掺稻糠,否则当场没收。
    上面的奇葩规定还有很多,不过让谢行俭最为惊喜的是,贡院每天日落酉时,会有官差送洗漱水过去。
    谢行俭静静的将文籍叠起收好,暗忖有这条就够了。
    八月天,热的慌,乡试牢房窄□□仄,如果仅凭他带的那点水过活,这不是要了人命么?
    有了洗漱水,虽说衣裳不能换,但能擦擦身子,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
    八月初九,几人包括谢行俭都没有再看书,上午在房间里收拾好下场要带的一应物品。
    到了下午,谢行俭没有像别的秀才那样出去会友,吃了中饭后,他洗了个澡,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
    临近傍晚,谢行俭醒了过来,吃晚饭时,魏氏兄弟过来蹭饭。
    两人头一回考乡试,都有些紧张,在京城时,谢行俭是他们的主心骨,所以他们想着,与其在屋里瞎琢磨,还不如找谢行俭谈谈心。
    魏氏兄弟这趟来郡城,各自带了自家爹,和谢行俭一样,没去住吵闹的客栈,而是在谢行俭租住的小院子旁边找了一间院子。
    饭罢,三人聊起今天的乡试秀才们,魏席坤道,“下午我跟堂哥去客栈找其他同窗闲聊,行俭,你猜我看到了谁?”
    谢行俭笑,“你这么问,左不过此人是我认识的人,且也是来参加乡试的。”
    魏席时点头,“我看到了吴子原,不止有他,还有之前与咱们在县学撕破脸皮的宋齐宽。”
    偶遇吴子原,谢行俭不觉得有多稀奇,吴子原喜欢往人堆里扎,魏氏兄弟两人下午去的客栈是郡城中最大的客栈,里头住了不少下场的秀才,吴子原在其中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宋齐宽……
    谢行俭表情凝住,“我记得三年前,宋齐宽他院试没中……”
    “嗨!”魏席坤道,“院试三年考两回,你忘了去年和今年平阳郡都有院试么,宋齐宽今年过来乡试,想必去年考中了秀才。”
    “够拼的啊……”谢行俭怅然道,“才考上秀才就过来乡试,心中大概是有把握。”
    “他有没有把握我不知道,”魏席时嘴角勾起,似有轻嘲,“虽说那一回我们和他闹了场不愉快,但咱们终归都是雁平县学的同窗,我和堂哥见到他,好歹对他行了礼,嘿,他倒好歹,眼睛一斜,看都不看我们一眼,径直从我们身边走过去,还对着吴子原点头哈腰起来,气死我了!”
    一旁的魏席坤听了,忍不住插嘴,“宋齐宽应该和吴子原搭上了,小叔你得小心点,依我看宋齐宽的态度,他对当年被林教谕鞭打的事,应该还耿耿于怀。”
    谢行俭蓦然回想起他和宋齐宽被林教谕责罚后,有一回宋齐宽站在枯树走廊下看他的眼神,像毒蛇一样,阴恻恻的……
    谢行俭顿觉头皮发麻。
    魏氏兄弟又说了些最近听来的小道消息,无非是秀才们凑一块猜今年的主考官、学政官都有谁,再有,便是胡乱推测今年乡试会考什么。
    让谢行俭意外的是,竟然有人打听他的消息。
    魏席坤道,“不止讨论小叔一个人,其他府的禀生秀才都被大家拿出来说了,都在猜谁会是下一个乡试解元,近两天,连郡城的赌坊都在押你们。”
    谢行俭惊讶,“你俩不会往里面投了银子吧?”
    “那可不!”
    魏席时猛地拍桌子,道,“我押了你五十两,行俭,你若是中了,我这五十两可就赚发了,至少翻十倍。”
    谢行俭哭笑不得,不过还是劝诫道,“此事不可再有,赌是大忌!”
    魏席时忙拍着胸膛保证以后不会,谢行俭这才歇了嘴。
    魏氏兄弟走后,谢行俭静下心翻看了会书,没看太久就吹熄了蜡烛睡觉。
    八月初十,天还未亮,谢行俭起床沿着院子跑了两圈,吃饭前又去洗了个澡,力求等会入贡院时,精力能充沛些。
    吃完饭后,他查看了一下要带的东西,一切无误后,他才准备出发贡院。
    他住的地方离贡院很近,他爹看他东西多,非要送他过去。
    乡试人太多了,贡院纵是一口气将四个门都打开了也无济于事,谢行俭踏着晨曦过来时,门口照样挨山塞海、人声鼎沸。
    排了半个时辰的队伍,终于轮到谢行俭。
    谢长义进不去,在门口将身上挂着的十个水壶取下来,套在了谢行俭身上。
    对,没错,谢行俭将之前准备的十壶水带上了。
    虽然乡试贡院提供水,但上面只提了洗漱水,他搞不清吃喝用的水贡院会不会提供。
    索性他将水壶带上了,反正乡试又没说不让带水进去。
    门口的官差检查完没有夹带放行后,谢行俭提了一口气,拎着东西往里走,身上的水壶太多,勒的他脖子有点疼。
    双手也没空闲,左手鸡蛋,右手油盐米菜等,外加一个考篮。
    背上还背着装有笔墨纸砚等一系列东西的书箱。
    远远望上去,谢行俭就像是一个长途跋涉的走商,身上大包小包的挂了一堆东西。
    已经被挤出队伍的谢长义有些担心儿子提不动,踮着脚在那张望,直到谢行俭检查完毕,进了贡院里头后,谢长义才回去。
    贡院号房和府试的号房差不多,中间一条大道隔开,两侧房屋一直往里延伸,形成长长的冗巷。
    贡院的号房要相对大一些,谢行俭闷着一口气找到他的号房,他赶紧将勒他脖子的水壶统统放下,紧接着翻出他爹特意去药铺给他配的驱虫药,沿着墙壁四角撒了一点。
    他不敢撒多,生怕又来一个药粉过敏。
    撒完后,他这才直起身打量这间号房。
    号房不宽,但很深,目测往里可以走四五步的样子。
    答题用的桌子摆在门口显眼的位置,靠后点,立有一个黄泥土堆砌的锅灶台,上面只有一个灶眼。
    许是用了很多年的缘故,灶眼旁边的泥土烧的焦黑,旁边堆码了一小捆柴火树枝,谢行俭翻了翻,发现有些树枝还很新,应该是最近才搬进来的。
    灶台旁有一口水缸,刚才官差提醒过了,水缸里的水就是今天一天的用量。
    谢行俭探头一看,水不多,而且还有点混浊。
    这样脏的水一连喝九天……
    他不由得庆幸他带了十壶水。
    越往里走,里面越脏,难闻的气味也越重。
    他脱下外衣,顺便将亵衣的袖子仔细的挽好,在抹布上倒了点水,开始擦拭书桌以及晚上要睡的木床。
    才擦了一两下,抹布就黑的不成样,他耐心的汲了好几次水,这才将上面显眼的脏污擦干净。
    他再一次庆幸起来,他这样式的号房,书桌和床竟然没有缺胳膊短腿。
    听说往年有秀才住的号房,有三条腿的桌子和床,也是能耐了那人在里面呆了九天。
    桌面擦了一回后,他看到中间木板被木蚁咬出了一堆密密麻麻的小洞,他上前摸了摸,心想应该不会妨碍写字,待上面的水晾干后,他将他爹给他准备的桌布铺在上面。
    他喜欢水绿色,他爹衬他的喜好买的水绿色的桌布,颜色浅淡,看的格外赏心悦目。
    床板上的杂草被他翻了下来,就翻草这段过程,他踩死了两条蜈蚣,三只蟑螂,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爬行小虫子。
    大热天的,谢行俭心口悠悠的发凉。
    还好他提前撒了驱虫草,这些爬虫爬出来都蔫了样。
    在他铺床单的时候,隔壁不时传出被爬虫吓发抖的尖叫声。
    谢行俭掏掏耳朵,将东西归置好后,开始淘米煮饭。
    煮饭的窑罐是他自带的,他没敢用贡院准备的水煮饭,用的水也是自带的水。
    他用不惯生火用的火石,打了半天才点着灶,将窑罐往上一架,再往灶口里塞三根木棍,他拍了拍手起身离开,任由窑罐在小火上煲着饭。
    他原想泡一杯薄荷茶的,只是灶眼只有一口,想烧热水,还得等一会。
    做完这一切后,他坐下来盛了清水开始研墨。
    不一会儿,提醒考生准备发放考卷的铜锣,敲响了三声。
    紧跟其后的,是主考官的声音,“庚子年八月乡试第一场,开考——”
    声洪如钟,响彻云霄。
    十几个拿着锣鼓的书吏们见状,立马小跑的往号房四周分散,边跑边敲锣,大声的复述着主考官的话。
    巷道后边听到声响的秀才们,立马坐直身子,安心的等待考卷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