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7页

      不少从他们摊位走过的人看到他,都忍不住多看他几眼。
    夏露浓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目光,高高兴兴吃完后,一拍手,“该我们做生意了。”
    燕昔年笑道:“就等你,先炒一下秃黄油,造造势。”
    老墨给他们准备了煤炉和锅子,正好昨晚做的秃黄油差了点姜、酒等材料,今天一块补齐,回锅后再送入玻璃瓶装罐。
    夏露浓哼着歌,生好炉子后将秃黄油倒进炉子里,开始炒第一波秃黄油。
    锅里的秃黄油慢慢开始冒出油泡,香味也飘荡出去,竟然像一阵风一样,直接席卷了夜市的大小摊位。
    什么烤生蚝炒田螺,在秃黄油霸道的香气下,都逊色一筹。
    夜市上绝大多数人的目光被吸引到他们摊位上,并顺着香味找过来。
    秃黄油的香味实在太霸道了,尤其这股香味非同寻常。
    夜市上来来往往的客人们闻惯了其他小吃的味道,还是第一次闻到这么香的螃蟹味,当即有些迈不开腿。
    燕昔年原本还做好了坐冷板凳的准备,没想到一开张人流量就那么大,脸上瞬间挂上了笑意,对顾客们说道:“秃黄油还没好,要等一等,先换牛蛙和螃蟹。”
    说着燕昔年将箩筐里的大牛蛙和大螃蟹提出来给他们看。
    顾客们的目光瞬间落到箩筐里放着的大牛蛙和大螃蟹上,顿时炸开了锅。
    “这牛蛙怎么那么大?!”
    “这是不是海螃蟹啊?!”
    “嚯,这牛蛙可真肥!”
    “多少年没看见这个个头的大牛蛙了?!”
    路边惊叹声太大了,引得一波又一波的人过来看热闹。
    很快他们的摊子便被围得水泄不通,后面还有一大堆踮起脚看热闹的人。
    燕昔年看着前面的人群,脸上笑意越来越浓,“牛蛙和螃蟹都是五斤米换一斤,想换的赶早啊,现在换很快就能吃上了。”
    人群中响起一阵惊呼,“五斤米?!那么贵!”
    “五斤米,壮汉都能吃三天了!”
    “这一只大螃蟹就有四五斤吧?换不起啊!你便宜点。”
    燕昔年没听这些讲价的话,又笑道:“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啊。”
    第63章 东西
    人来人往的夜市中,燕昔年他们的摊子外面围了一大群人,这些人都在慷慨激昂地讲价。
    燕昔年懒洋洋地坐在人群当中,无论人怎么讲价,他都不松口。
    顾客们讲得口水都干了,越说越激动,险些没吵起来。
    夏露浓完全没见识过这样的情景,他不会做生意,不会讲价,只能闷头在旁边煎秃黄油。
    秃黄油已经重新煎制了一遍,盛在小罐子里,直装了四百多罐。
    隔着玻璃瓶,人们可以清晰看见里面的蟹黄和蟹肉,在灯光下显得干净又油润。
    香味一阵一阵飘出去,饿得无数人肚子咕咕叫,连吵嘴的力气都少了好几分。
    处理完蟹黄,夏露浓开始在众目睽睽之下制作干锅蟹。
    刚洗干净剁成小块的蟹肉沾点加了鸡蛋的面糊,加上葱姜辣椒放到锅里煎,将面糊煎得金黄后,灶下换上木柴,大火烹炒。
    锅里蟹块已经被烹成了金黄偏橘的颜色,夏露浓往里面洒一点黄酒,一股酒香夹着蟹香立即窜起来,往四周飘去。
    这股鲜香热辣的味道引得周围还没吃晚餐的众人一个劲儿咽口水。
    夏露浓炒蟹前还有许多人在旁边打算观望,等螃蟹炒出来后,许多人被香得实在受不了,人群蠢蠢欲动。
    终于有第一个人开口,“五斤米换一斤蟹是吧?你这螃蟹一只大概多少斤?我这就回家拿米去!”
    燕昔年笑,“大多三四斤,你早点过来,等会给你挑黄满一点的。”
    “这就说定了!”那人说着挤出人群,眼看着是要回家拿米去了。
    在他带动下,人群中好些人往后挤,都说要回家拿米。
    燕昔年在背后提醒一句,“不止米,稻谷、小麦、玉米什么的,只要是粮食,我们都收啊。”
    “番薯收不收?”
    “番薯就算了,最近吃了太多番薯,都吃伤了。”燕昔年摸摸肚子,“番薯暂时不收,芋头和莲藕什么的,可以来点。粉条米线之类,也可以换一点,我们改善一下伙食。”
    “嘿,你还挑上了。肉呢?肉收不收?”
    燕昔年道:“鲜肉不收,腊肉可以,鲜肉不好保存。活物的话,比较容易死的不收,皮实的收。”
    很多并不打算买的人围在旁边讨价还价,众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跟说相声一样,一时间,周围都是快活的气息。
    夏露浓锅里的香辣蟹已经炒好了。
    四人抱着碗,一边吃一边做生意。
    周围人明显想尝尝,许多人不好意思问,有脸皮厚的开口,燕昔年也只笑着让他们自己买。
    这简直是活体广告,周围人又咽了一轮口水。
    夏露浓刚刚吃了一肚子小吃,这两天吃螃蟹也吃过了瘾,没吃几块就将碗塞给他哥,开始做干锅牛蛙。
    干锅牛蛙也是滋味浓重的一道菜。
    热锅爆香葱姜蒜和辣椒,夏露浓再将牛蛙倒入锅中。
    牛蛙肉质细嫩,一倒入锅中,几乎立刻变了颜色,香味也飘了出来。
    围观的人群刚饱嗅过螃蟹的香味,还没能压制住心中的谗意,牛蛙的香味又上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