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页
看来之前工作都挺紧张的。
姜钧感叹完继续阅读资料,不过当她读到数据窃取作战得到的降临者情报时,她也跟着有些紧张感了。
“降临者在原初遗址集结?”
虽然看到远征军组建命令的时候就有推测,但是看到报告里这个敌人数量,姜钧还是感到意外。
这已经不是军演时的两倍军力差距了,报告里降临者出动的军力不论是战舰还是各阶军团,数量都达到了星盟的八倍以上。
这根本不是星盟能抗衡的数量了。
其实在低端战力上,数量差距还不会带来太多困难。而一旦差距蔓延到高端战力,成倍的数量压制就会让战场瞬间崩盘。
举个例子,一个勤务兵对抗八个勤务兵或许可以通过设备弥补一下,差距不一定对战场有多大影响。但是一个九阶武者对抗八个九阶武者,别说他能不能同时牵制八个人,就是单纯保命都不知道能维持多久。而其他脱离牵制的九阶,就会对更低阶的战场造成巨大杀伤。
这样的兵力差距,意味着星盟没有正面和降临者对抗的能力。
看来远征军并不是只要战火不烧到国土,而是真的想一去不回了。
姜钧很快就在接下来的报告里验证了这个想法。
由于无法正面对抗,星盟打算在原初遗址开放后强行关闭遗址通道,用这种每到了开放时间就强行关门的方式把威胁拒之国土之外。
当然,这就好像有个匪徒在开你家的门,在门开启的瞬间想要重新锁上,势必要和匪徒进行一番搏斗,甚至需要屋里的一个人出去,给重新锁门争取时间。
远征军扮演的就是给锁门争取时间的角色。
姜钧抬头,正对上方景平肯定的眼神。
“没错,一旦参加远征军,就要做好有去无回的准备。”
舰队这次是真拼了。
“预估的远征兵力是多少?”
想要在降临者大军面前争取关门时间,对星盟舰队的兵力自然有个基本需求。
“现役兵力的二分之一。”
方景平说道。
这么多。
姜钧继续往下看,这部分在报告里也有精确的记录,总部已经把预期的远征军规格全部计算出来了,多少艘宇宙诺亚级的战舰,多少艘信天翁级的战舰,各阶军团人员数量,配置类型,装备数量等等,全部有了精确预期。
报告上还记录,按照二分之一的投送规模,最理想的状况,星盟可以派遣六到七次远征军,完成对应次数的关门作战,从而给星盟争取六到七个周期的发展时间,也就是二十四到二十八年左右。
星盟要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想出解决办法。
要么在战力上超过降临者,要么想办法摧毁原初遗址通道。再或者,全星盟向更远的地方迁徙。
报告在这些方面虽然没有详细计划,但是发展方向都有基本预期。
这些对未来的预期按照总部评测的可能性由高到低排序,姜钧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星盟在六个周期内完成八代机的技术公关和武者培育的改革,从而成功弥补和降临者的八倍军力差距。
姜钧本来还想说星盟人挺有乐观精神,然后看到排在最底下的那个可能性,又觉得星盟人挺悲观的。
“为什么‘远征军在原初遗址击溃降临者军队’的可能性排在了最后?”
竟然连全星盟逃亡的可能性逗比这个要高。
姜钧觉得远征军取胜虽然不太可能,毕竟原本就差八倍,现在投入二分之一,那就是十六倍的差距,别说其他人,就是让她一个人牵制十六个九阶武者,她也没这个经验。但是全星盟一起逃难这个更不可能吧,星盟有多少人口,这个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没理由一个能执行的远征作战,比一个根本执行不了的迁徙成功率更低啊。
等等,难道总部的意思是,远程获胜的可能性也是零?
姜钧觉得不对劲。
因为兵力差距这种事,对防御作战或许影响很大,但是对远征作战来说,由于没有必须守护的目标,只要保证入口封闭,然后突破包围,之后的作战空间会变得非常大,只要操作得当,并不是没有任何取胜机会。
总部怎么会这么绝望?
于是姜钧赶紧又看了一遍远征军相关的作战内容,想确认自己是不是看漏了什么。
远征军的作战任务虽然内容很多,但是概述起来也不复杂,总体来说分成两个方面。
一、守住大门等待关闭。
二、寻找遗址装备,对抗降临者大军。
第一个方面确实是一场硬仗,但是这第二方面,姜钧觉得可操作性非常强啊,已知降临者的舰船和星盟舰船的科技水平是非常接近的,在这种你追我跑的作战里,只要手段得当,别说十六倍的敌人,就是二十倍的敌人,你想吃掉我们整个队伍也不容易。毕竟宇宙广阔,哪里不能去呢。
而且第二方面还有个可能逆袭的点,那就是收集遗址装备,如果这能做到十阶带遗址装备抗衡十阶之上,那远征军就有机会制造高端战力的平衡,甚至利用高端战力扭转人数方面的劣势。
“问题就在这里,就在今天,舰队内部查处了一件渎职案。”
姜钧不明白,怎么扯到渎职了。不过接着听下去,她就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