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进60年代躺赢 第231节

      将鸡蛋酱抹匀后把卷饼卷起来,拿过菜刀将卷饼切成两半,一半递给周老师,一半递给吴老师。
    周老师很不满,他才是沈东的老师,凭什么要把他的卷饼分一半给老吴?
    不过卷饼散发着浓郁的香味,他迫不及待要尝一口卷饼。
    周老师在心里冷哼,脸上依然维持着严肃的表情。
    咬下一口卷饼,周老师眼睛微微瞪大,饼皮烤的焦脆,加入浓郁鲜香的鸡蛋酱以及清爽的萝卜丝、黄瓜丝,一口咬下去时口腔里仿佛响起春雷,随后淅淅沥沥的下起春雨,舌尖尝到春天的味道。
    周老师快速把剩下的半个卷饼吃完,吃完后状似不经意地扫了沈东一眼。
    沈东赶紧又给周老师递过去一个卷饼:“老师,您吃的惯吗?”
    若是没有其他人在,周老师肯定要把剩下的卷饼全部拨到自己面前,但是这会屋里都是人,他不好做出吃独食的举动,只能矜持地点了点头:“我不挑食。”
    屋里的其他人早就被馋得流出口水,看着周老师和吴老师开始吃第二个卷饼,他们忍不住了,纷纷上手自己烤饼,自己卷饼。
    叶蓁寄过来的卷饼一共有两百张,而沈东邀请了十个工友以及两个老师吃饭,然而平时吃不下半斤饭的工友们忽然胃口大开,一口气吃完两百张卷饼。
    吃到最后,沈东准备的黄瓜丝和萝卜丝全部被吃干净,他们直接用鸡蛋酱卷饼吃。
    周老师打了个饱嗝,其他人本来还忍着,听到有人打饱嗝顿时不忍了,屋里响起此起彼伏的饱嗝声。
    沈东拿出吃剩下的鸡蛋酱分给工友以及两个老师:“我妈说这些鸡蛋酱不管是拌面吃还是拌饭吃都非常好吃,你们拿回去试试吧。”
    两个老师快速收下鸡蛋酱,其他工人则不好意思收。
    谁家的粮食都不是大风刮来了,他们今天敞开肚皮吃完沈东的卷饼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怎么可以连吃带拿地拿走他的鸡蛋酱?
    吴老师最快领悟到沈东的意思:“都拿着吧,你们家里若是给你们寄了好吃的,别忘了送沈东一些。”
    这里的送有很多种含义,可以理解为互相换家里寄来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互相花钱买对方的东西。
    上边虽然管得严,但只能捉做买卖的人,不能捉换东西的人。
    众人秒懂了,不再说推辞的话,拿上鸡蛋酱一一离开。
    与此同时,二号宿舍楼,沈南同样收到叶蓁的包裹。
    自从叶蓁给沈南寄来螺肉粉,沈南的包裹就成为整个宿舍楼重点关注的对象,但凡有人给他寄包裹,寄来的包裹都会被整个宿舍楼围观。
    这次也没有意外,从沈南拿到包裹的同时,他的身边已经被三个工友围住。
    “沈南,是不是你妈又给你寄好吃的了?”
    “肯定是了,沈南妈妈每隔两个月都会给沈南寄一次包裹。”
    “沈南妈妈真好,真想去沈南家里见一见沈南的妈妈。”
    “沈南,你妈妈想认干儿子吗,我觉得我挺适合给你妈妈当干儿子的。”
    沈南翻了个白眼:“做梦,我妈不差儿子。”
    众人哄笑起来,有女同志就问了:“不差儿子差女儿吗,其实我们也可以给你妈妈当干闺女。”
    沈南不好朝女同志翻白眼,只好加快脚步往前走。
    走了没几步听到身后有人调侃说:“你们要真想喊沈南的妈妈为妈妈,除了给沈南妈妈当干闺女外还可以给她当媳妇。”
    众人又笑了,有人拉住沈南:“咱们沈南今年也十六岁了,该处对象了。”
    沈南红了耳朵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了。
    他继续加快脚步:“我妈规定我们十八岁才能处对象。”
    叶蓁当然没有说这话,这是沈南害羞之下说出来的。
    众人发出一声哦,哦的尾音拉得非常长。
    他们追上沈南:“原来沈南想处对象了啊,沈南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你觉得咱们队上的赵同志合适吗?”
    沈南跑上楼,进了屋立刻关上门,把身后的声音隔绝在门外。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树叶上的雪融化成水珠,滴答滴答地掉落到地上。
    叶蓁捉起一把头发,头发又长了,特别是刘海,时不时地掉到脸上挡住视线。
    她拿出剪刀,把所有头发拢到面前,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地捉起一把头发剪开,然后又捉起刘海剪开。
    放下剪刀,叶蓁拿出镜子照了照,许是脸盘圆润的关系,随着年纪的增长,她的脸看起来更加和蔼可亲了。
    “叩叩叩~”
    “蓁儿,开门,大白天的怎么把门锁了。”
    叶蓁放下镜子,三步做两步走到门口打开门:“刚才睡午觉呢,姐,你怎么过来了。”
    “黄嫂子走进屋:“你姐夫从阿婶那边拿了些柿子饼回来,约摸有五十来斤,我给你送些过来。”
    黄嫂子打开篮子,拿出两个柿子,递一个给叶蓁:“阿婶做的柿子饼特别甜,你尝尝。”
    叶蓁捏了捏柿子饼,柿子饼虽然只有冬枣那么大,但是捏起来软乎乎的,外皮金黄,看起来非常美味。
    叶蓁咬下一口,一口下去就咬到柿子核。
    吐出柿子核:“核真多了。”
    黄嫂子三口就把一个柿子饼吃完:“核多吗?应该还好吧,柿子都有核。”
    叶蓁心想,核是真的多,作为一个懒人,她喜欢吃无核的柿子以及无核的葡萄。
    无核柿子吃起来那就一个爽,一个柿子就有拳头那么大,水柿子一口下去嘎嘣脆,又甜又爽口;柿子饼也好吃,好的柿子饼咬一口会爆浆。
    想到这里,叶蓁吸了吸口水,拿起柿子饼咬下一口。
    这里的柿子饼好吃是好吃却不会爆浆,吃起来没有惊喜感。
    叶蓁想到上辈子在天台上种的那颗柿子树,以为喜欢吃柿子,她特意在天台上种下一颗柿子树。
    不过她被卖家骗了,买的不是嫁接过的无核柿子树,而是没有经过嫁接的柿子树,种了几年才长出柿子,且长出的柿子又涩又多核。
    为此她专门查了柿子树的嫁接技术,自己给柿子树嫁接上无核柿子树的枝丫。
    她来到这里快十年了,不知道天台上的柿子树有没有结出无核的柿子。
    “姐,咱们这里有核比较少的柿子树吗?”
    “有啊,公家山上有一棵柿子树核特别少,不过只有那一棵,其他柿子树都是这种多核的柿子树。”
    叶蓁有一个想法,她想在这里给柿子树做嫁接。
    “姐,咱们队上无主的柿子树多吗?”
    “不多,除了公家山上那几棵外其他的都是队上的人种的。怎么,你想种柿子树?”
    叶蓁吐出一个柿子核:“我听人家说把无核柿子树的枝丫装到其他柿子树上就能结出无核的柿子,我想试一试。”
    黄嫂子拉起叶蓁的手:“怎么可能会有无核的柿子树,这话一听就知道是骗人的。”
    叶蓁知道这话是真的,她亲口吃过无核的柿子。
    叶蓁晃了晃黄嫂子的手:“反正最近学校没有别的事,我想再开一个课程,新课程的名字就叫嫁接技术。”
    “你来真的?”
    “嗯嗯。”
    黄嫂子自认没叶蓁聪明,但是无核柿子以及嫁接什么的都是闻所未闻的东西,真的可以凭空弄出来?
    她想算了,蓁儿才是校长,她说的总是对的。
    叶蓁虽然是一时兴起想改良队上的柿子树,但她不是盲目的性格,在做事情前喜欢先做计划。
    她用了两天时间写计划书,又用了两天时间去观察公家山上的优良柿子树,最后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走遍队上的各个角落寻找无主的柿子树。
    她一共找到十五棵无主的柿子树,把这些前期工作都做完后才去学校开新课程。
    不过新课程不太受欢迎,只有两个人报名新课程。
    两个人中一个是沈风,沈风对吃的都感兴趣,他报名新课程一点都不奇怪;一个是黄嫂子,黄嫂子是专门给她捧场的,觉得只有沈风一个人报名不好看。
    叶蓁心情很平静,虽然新课程没有想象中受欢迎,但是没关系,等她把柿子树嫁接成功了,就不愁没人报名新课程。
    嫁接最好在春天进行,赶在春分前叶蓁带上沈风和黄嫂子去公家山上砍柿子树的树枝。
    长木生产大队的人虽然对所谓的嫁接技术不感兴趣,不过他们对新奇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因此在叶蓁带领沈风和黄嫂子出发去给柿子树嫁接树枝时他们都跟着去看热闹。
    叶蓁放下砍菜刀:“嫁接简单来说就是把其他树的树枝安装到其他树上。”
    她找到一棵最小的柿子树:“选择嫁接的柿子树时最好选择幼年的树苗,这样嫁接后存活率会比较高。”
    说着话,她用小刀在柿子树的树枝上画圈,随后折断柿子树的树枝,拿出小刀轻轻削树枝上的皮。
    削开皮后切开树枝,然后这些一根树枝,稍稍切尖后放入刚才切开的树枝里面:“这是很重要的步骤,要在这里缠上薄膜,先这样绕两圈,再这样绕两圈。”
    围观的人觉得叶蓁在胡闹,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叶校长真是孩子气,其他树上的树枝怎么可能长到别的树上。”
    “就是,树枝就好比人的手,左手尚且不能接到右手上,更别说接到别人的手上了。”
    “叶校长做事一向有章程,她不是胡闹的人。”
    “就是,说不定这是叶校长在外边学的技术,等开了春这些嫁接过的树苗肯定能长出嫩芽。”
    赵军向来是叶蓁的拥护者,他也想加入这次的嫁接课程,但是他刚进缝纫车间,沈西组长不建议他现在转去学习嫁接课程。
    他的人虽然在缝纫车间,但是他的心却在叶校长这边。
    他挤开前面的人上前去看刚嫁接好的树枝,这些树枝不过半个小时的功夫已经蔫了,明天若是出大太阳,这些树枝很可能会被晒干。
    他忍不住担心起来,万一叶校长嫁接的这些柿子树长不活怎么办?
    不不不,经过叶校长嫁接的柿子树绝对不可能长不活!
    赵军为这些嫁接过的柿子操碎心,因为担心新接上去的树枝被晒干,每天都偷偷给树枝浇水;因为担心新接上去的树枝被虫子啃干净叶子,每天都偷偷去柿子树边上捉虫子。
    如此偷偷观察了一个月,他发现接上去的树枝长嫩芽了!
    “校长,长芽了,你快去看,长芽了。”
    赵军一路跑进校长办公室,喘着粗气兴奋喊:“校长,柿子树长芽了!”
    叶蓁预想柿子树应该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长芽,最迟不会超过两个月。
    “哪棵长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