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48页

      一时间,山地步兵军前方百米左右的位置就像是有一栋无形的墙,死死的挡住了那支冲锋的蒙军!
    这时蒙军将领郭德海见到这样的情景,知道自己要想冲过去,付出的死伤一定极为惨重。所以他当即就想下令,让自己的军队向侧翼迂回,准备绕到这只通州步兵的侧后去夹击他们。
    可是就在他想要下令的时候,却陡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传来了一阵战马的铁蹄撼动大地的声响!
    当他回过头向北看去时,就见从主将郭宝玉的江南大营方向,又有两支万人队向着这边疾驰而来。
    明显这是自己的爹担心这支万人队出现什么意外,所以派出军队支援自己来了。
    到这个时候,郭德海的兵力得到了曾强,心中也更有把握了。就见他命令自己的骑兵稍稍后退,一直退到三四百米之外躲开了对方步枪的射击。最后就站在原地,等着那两支万人队赶来跟他会合。
    如今有了这样两支骑兵,郭德海完全可以同时从敌方的左右侧翼绕过去,各派出一支万人队兜截他们的侧后。
    而自己之前的这一万骑兵,则可以在前方诱敌牵制,使得对方不能轻易行动。
    这样一来,只需两盏茶时分对方的部队就会被他们缠住,陷入难以摆脱的境地。到时这三万蒙古骑兵对阵五千通州步兵,他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
    郭德海停下来等待友军的行动,其实在他的角度看来并没有丝毫问题,因为三支部队之间终究还是要进行指挥协同的。
    可是郭德海却万万没想到,他这一停下,等来的不但是身后的蒙军骑兵,同时还有顺着汉江飞速向下,火速接近而来的伍朝阳绍兴军!
    ……
    这时的刘烈见到前方敌军人数越来越多,他们部队拉开的狭长阵线已经不足以抵御对方的冲击,他知道现在自己必须要做决定了。
    正当他转头看向了西面的武当山,准备让部队靠向山脉附近,上山利用地形阻击敌军时。这一瞬间,他却看到在远处东北偏北的天际,忽然亮起了一团耀眼的红光!
    那是一颗红色信号弹,是自己的友军发来的联络信号!这时的刘烈心里,陡然间兴奋了起来!
    这场稀里糊涂的仗一直打到现在,刘烈总算是跟自己的友军建立起了联系,这一下他觉得自己的心瞬间就踏实了。
    然后当他抬头直去看去时,就见信号弹升起的方向,正是在汉江上游。
    当刘烈拽开单筒望远镜,起身向着远处看去时,只见滔滔向南的汉江江面上一只船队正在顺江而下,劈波斩浪的开来。
    虽然距离还很远,但是刘烈一看见满船的黑色盔甲,立刻就知道那是自己一方的部队。
    这时的刘烈,在一瞬间就改变了主意!
    他大声吼叫着,下令让自己的部队收缩防守。一面且战且退,一面撤向东面的汉江江岸。
    并且他还让士兵在江岸上建立空心弧形形阵地,背靠汉江守住对方的冲击!
    第2771章:万军罗列在沙场、杀阵已成、全军阻挡
    原本刘烈是想要上山的,可是他现在却贴近了汉江,正好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就是因为,他要接应自己的友军。
    如果此时刘烈要是上武当山去,固然他自己安全了,可是这支顺江而下的友军,却会在蒙古骑兵的威逼干扰下,导致他们无法安全上岸。
    所以刘烈背靠江岸设置了弧形阵地,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友军在阵地的空心部位弃船登岸的。
    就在这一刻,交战双方的刘烈和郭德海同时意识到。接下来的一刻钟之内,将会是决定他们谁占据优势的紧要关头!
    于是在刘烈的山地步兵军且战且退,飞快地收缩阵型时。郭德海也汇合了他身后赶来的两只万人队追杀过来——话说骑兵在马上疾驰时,再怎么也比伍朝阳江上行舟要来得快一些。
    当郭德海知道这两支万人队是父亲支援给自己的,他立刻就下令,让全军向前压了上去!
    现在他已经没必要弄什么侧向迂回战术了,通州军正在向着江岸边溃退,他们只要趁势追杀过去就行!
    可是,就在郭德海他们欢欣鼓舞的向前狂奔,准备迅速消灭面前的五千敌军时。眼看着蒙古军已经再度接近了百米的距离……此时敌我双方都在运动,前面的通州军已经后退了六七十米了。
    与此同时,这支通州军还向着河岸的方向渐渐汇聚成一团。等到郭德海满怀欣喜的再次抖动马缰,想要完成这最后的冲刺时……突然!
    在他的队伍里,接二连三的响起了爆炸声。
    现在将他们炸得一片人仰马翻的,正是刘烈让人提前布置在阵地前方的通州杀伤地雷。
    要说此刻爆炸的地雷,可不是用手榴弹改造的简易版本。而是一颗地雷里就装着700颗钢珠和硝化物炸药的霸道武器!
    所以当炽热的钢珠发出“哧哧”的尖叫声,瓢泼大雨一般打向蒙军前锋时。二十余颗杀伤地雷引爆的一瞬间,立刻就将蒙军前锋齐刷刷的削掉了一大片!
    估计这种地雷,现在都已经成蒙古人的心病了。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遇到了接连三个版本的地雷!
    第一个版本,在当初沈墨救援金国之战时,他消灭扎剌儿部队布下的地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