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90章 归都

      孙光宪逝去,对于政事堂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多年来的政治默契,让政事堂各行其是,只不过如今政事堂的宰相名额,由从前的七位,降至六位。e
    分别是首相赵诚,五十七岁;次相孙钊,四十九岁;邓斌,四十五岁。
    王溥,四十七岁;魏仁浦,五十七岁;赵普,四十七岁。
    名次代表着政事堂中的地位。
    他们基本上都属于精力旺盛时期,也就是所谓的政治黄金年龄。
    政治分工,自然无须赘述,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
    宰相越多,就代表着相权的分散,也代表着政出多门,不过赵诚担任近七年的宰相,已经拥有自己威望,调控把总。
    而六部中,曾经南人占据九成的局面,也得到了缓解。
    吏部尚书,高孔昭,岭南人。
    兵部尚书,马延年,南人。
    工部尚书,吕余庆,北人,曾任参知政事。
    户部尚书,元德昭,前吴越国宰相。
    礼部尚书,黄天佑,南人。
    刑部尚书,薛居正,北人。
    如此,朝堂上南北大臣济济一堂,聊着洛语,倒也是不曾有碍。
    三人病逝,李嘉一连辍朝九日,以悼哀伤。
    当然这值得是初一十五的常朝,有没有都无所谓。
    而就在这时,射声司传来消息,北汉国主刘钧病重,恐怕时日许多。
    “这家伙,要死都得赶趟,非要凑在一起,真是令人无语。”
    李嘉摇摇头,他想到了北汉,看着地图上表里河山的河东地区,尤其是太原,更是重中之重。
    北汉虽然有十几州,但最重要的,就是太原,只要攻占了太原,其他州县自然不战而降。
    而太原的位置还在其次,关键在于契丹人。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得在契丹人反应不及时,一举攻占,亦或者阻拦其支援。
    “朕嘱意,六月归都洛阳——”
    在小朝会上,面对六部九卿,诸位宰相,李嘉宣布一项拖延多年的工作——归都洛阳。
    这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原宋国的百官们,他们住在汴梁几十年,已经与这个繁华的城市融合在一起了,若是迁都,对于他们的损失是极为惨重的。
    虽然知道这个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但众人还是想拖延。
    不过,皇帝一言九鼎,宰相们持支持的态度后,这项措施很顺利地就实行了。
    具体的流程是这般。
    皇帝,并十五万御营,先赶到洛阳,政事堂、六部九卿紧随其后,随即才是其他的小官吏们。
    先期五万人马,护卫着皇帝,以及高官们,向着洛阳而去,浩浩荡荡,灰尘骤起,弥漫了整个大地。
    北汉在中原,也是有探子的,对于中原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调动,大吃一惊,随即仔细调查,才发觉是迁都洛阳。
    刘钧此时已经躺在了床榻上,一众大臣围坐一圈,听候这位皇帝越来越少的圣谕。
    而在他的病榻前,则站立着两三个男子,年龄约莫三十来岁,一个叫刘继恩,一个叫刘继元,都是刘钧的外甥兼养子,从小就养在跟前。
    另一个,魁梧的大汉,则是刘钧的侄子,刘继钦,是刘钧的大哥任大内都点检,掌控着禁军。
    显然,在这为数不多的日子里,刘钧迫切地想要给自己的养子填补知识,从而获得政治威望。
    而令人惊奇的是,刘钧并没有立自己侄子为继承人,反而嘱意养子刘继恩,也就是他的外甥,本姓薛。
    其唯一被刘钧看中的是,乃是年岁最长,已经三十有四,国赖长君,不外如是。
    至于他的弟弟们,虽然众多,但都比较稚嫩,所以他直接摒弃了兄终弟及,让自己年长的养子继位。
    而,值得注意的是,刘继业(杨业)其实也是他的养子,被刘崇隔代收养,寄养在刘钧身下,其实看中还是杨业的潜力罢了。
    所以,在刘钧的想法中,刘继业只是手底下的工具,不可能坐上皇位,养子兼外甥,亲情与感情具有,才上位。
    这些也足以证明,刘钧在乱世中,还算是个合格的君主,他清楚的明白,保护江山社稷,比所谓的宗庙血脉重要太多。
    当然,也不排除是郭荣太过于典型,以致于让他下定了决心,希望自己的养子能够青出于蓝。
    孙光宪逝去,对于政事堂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多年来的政治默契,让政事堂各行其是,只不过如今政事堂的宰相名额,由从前的七位,降至六位。e
    分别是首相赵诚,五十七岁;次相孙钊,四十九岁;邓斌,四十五岁。
    王溥,四十七岁;魏仁浦,五十七岁;赵普,四十七岁。
    名次代表着政事堂中的地位。
    他们基本上都属于精力旺盛时期,也就是所谓的政治黄金年龄。
    政治分工,自然无须赘述,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
    宰相越多,就代表着相权的分散,也代表着政出多门,不过赵诚担任近七年的宰相,已经拥有自己威望,调控把总。
    而六部中,曾经南人占据九成的局面,也得到了缓解。
    吏部尚书,高孔昭,岭南人。
    兵部尚书,马延年,南人。
    工部尚书,吕余庆,北人,曾任参知政事。
    户部尚书,元德昭,前吴越国宰相。
    礼部尚书,黄天佑,南人。
    刑部尚书,薛居正,北人。
    如此,朝堂上南北大臣济济一堂,聊着洛语,倒也是不曾有碍。
    三人病逝,李嘉一连辍朝九日,以悼哀伤。
    当然这值得是初一十五的常朝,有没有都无所谓。
    而就在这时,射声司传来消息,北汉国主刘钧病重,恐怕时日许多。
    “这家伙,要死都得赶趟,非要凑在一起,真是令人无语。”
    李嘉摇摇头,他想到了北汉,看着地图上表里河山的河东地区,尤其是太原,更是重中之重。
    北汉虽然有十几州,但最重要的,就是太原,只要攻占了太原,其他州县自然不战而降。
    而太原的位置还在其次,关键在于契丹人。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得在契丹人反应不及时,一举攻占,亦或者阻拦其支援。
    “朕嘱意,六月归都洛阳——”
    在小朝会上,面对六部九卿,诸位宰相,李嘉宣布一项拖延多年的工作——归都洛阳。
    这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