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朝中没有靠山不能如此肆无忌惮行事,他背后之人正是如今的吏部尚书傅宗书,蔡京死后,前任礼部尚书赵挺之成了宰相,傅宗书野心勃勃,同样也想再往上爬一爬。
江南这个钱袋子里装的钱,十之八九都送去了京城供傅宗书花销,上头已经有了命令,盐运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出岔子。
听说长乐王这些日子并没有住在王府,而是和花家的人混在一起,花隐溪在户部为官,这两年颇受重用,如果没有猜错,接下来会被派过来清查盐政的应该就是他。
长乐王这些天不知道都查了些什么,以防万一,他只能让那小王爷去死。
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在傅大人成为傅相之前来到江南。
第七十章
*
赵明钰是什么样的人傅宗书很清楚,小霸王的名声在京城那么响亮,被坑过那么多次还不知道他的真实性情,那京城大概不适合他待。
只是王爷毕竟是王爷,京城的官员那么多,能经常见到赵明钰本人的也只有那么几个,更多的人还是道听途说,三人成虎,假话听多了慢慢也就当成了真的。
前两年皇帝的行事中就透露出要清肃江南官场的意思,傅宗书在吏部当值,对官员的调遣了如指掌,所以早早就有了察觉,去年科考之后,在通过吏部铨选的士子大多数都被派到了江南,皇帝更是直接将心思摆在了明面上。
盐税关乎朝廷的经济命脉,只此一句就可以看出其中究竟有多少利益,敢铤而走险贩卖私盐的都不是简单人物,想在这条路上走的长远,只在经商一道上有天赋还不够,上头有人好办事,朝廷也得有门路。
官商关系错综复杂,一团乱麻让人无从下手,就算想整肃官场也理不清头绪,所以江南的官员先前就算听到消息也都有恃无恐。
除非皇帝能把江南所有官员换干净,不然不管他怎么查也查不出想要的结果,官场商场如百年老树的树根一般盘根交错,前一发动全身,皇帝总不能把江南的官全部下狱。
只是他们忘了,当今陛下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子,把他惹急了这种事情并不是不会发生,傅宗书担心江南出现变故,在赵明钰离京之前就让手下人不要轻举妄动。
整肃江南官场,首当其冲就是盐政。
傅宗书觉得,以赵明钰的性子,皇帝十有八九不会让他掺和进这种事情,小祖宗玩儿心重,如果让他来查盐运,查到地老天荒也查不出什么,需要着重关注的是户部的花隐溪花侍郎。
花家的根基在江南,虽然做的不是私盐生意,但是在商言商,花隐溪要查官场,花如令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傅大人原本只让手下人注意防备花家,后来想到小王爷向来不按常理出牌,怕最后真的让他给瞧出什么来,以防万一又加了句让他们注意小祖宗的动静。
聪明人最擅长揣测上意,一不小心就想的有点多,傅大人特意叮嘱让他们盯着长乐王的动静,长乐王肯定是皇帝派来使坏的,为了万无一失,他们只能先下手为强。
如果小王爷知道自己在苏州官员心中是个心机深沉手段叵测的狠辣王爷,白眼大概能翻到天上去,谣言止于智者,但止不了智障,后人诚不欺我。
口口相传真的很容易传出问题,比如后世某个劫镖被人开了26个小号骂的枪神,传着传着就从反杀26个小号到杀的全世界只剩下26个人的当世赵子龙。【1】
他也没怎么装模作样,那些人大概眼睛有问题,不然怎么会觉得他心思叵测,他明明那么单纯那么善良,眼睛不需要可以捐给需要的人,长在他们身上简直是浪费。
问题就是,小王爷现在并不知道自己在外面是什么形象。
远在京城的皇帝知道宝贝弟弟在王府睡不好后心疼坏了,要不是身边人拦着,他甚至想亲自跑到苏州把他们家小可怜带回身边。
就说小祖宗离开哥哥后习惯不了,让他说准了吧,小小年纪就睡不着觉,以后长不高了怎么办?
他可怜的弟弟啊,贼老天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他们?
皇帝陛下没能亲自到苏州,也不好在宝贝弟弟刚到封地的时候就把人召回京城,但是他有他最后的倔强,自己不能打包送过去,打包别人总没问题吧。
于是,太医院还没到退休年龄的太医们,只要是江南籍的,有一个算一个,全被皇帝陛下赏了恩典提前回乡养老,就是这养老地点有点小限制,不能离苏州太远。
太医们接到诏书,面面相觑不太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提前回乡这种好事儿还能将落在他们头上,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江南那么大片地方不只一个苏州,苏州籍的太医兴高采烈收拾包袱去了,江南其他地方的太医无话可说,也只能跟着去收拾行李。
在王府还是在皇宫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这把年纪也没有往上爬的野心了,王府只有小王爷一个主子,苏州怎么说也比京城离家乡近,皇上都把恩典赏下来了,他们哪有不受的道理?
过了倒春寒就迎来了真正的春暖花开,连着好几天都是晴天,微风和煦,吹在身上很是舒适,赵明钰依依不舍的和花满楼道别,一步三回头的带上陆小凤回他那冷冷清清的王府。
他想好了,过几天生辰时就在王府里摆上一桌酒席,让花满楼也来他的地盘认认路,虽然他喜欢热闹,但是这里人生地不熟,他还真不敢大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