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恶毒女配重生后 第41节

      当时她约了永陵侯家夫人和李学士的夫人一同去智禅寺请愿,几位小女便在另一辆车上坐着,两辆马车刚上了山, 就被匪寇给抓了,她们一行女眷全部被抓进了匪窝里,关了起来。
    这一关就是两天,第二天时那些匪寇不在,有人撬开了栅栏门逃了出来,将她们都放走了。
    几人各自分散逃去,也不知道后面怎么样,她带着苏柔淑没命似的逃,混进了一批从昌宁城中逃出来的人群, 这才得知原来那帮匪寇第二天便冲进了城中烧杀抢掠,还杀死了县令。
    她们逃了一日, 终于在傍晚的时候有军队赶来营救,军队很快清理了城中的匪寇, 又追击出来将一些逃窜的匪徒抓了起来。
    当时的场景如今想起来还令她心惊胆战, 那逃窜出来的匪徒还挟持了淑儿,是后来军队中的一名年轻将领不顾危险救了她,这才让她们活了命。
    如今想来, 他们当时被抓进匪窝,除了几名一同被抓的,应该是无人知晓才是……
    永陵侯夫人和李夫人她们是后来从匪窝被解救的,大概是当时逃出来时她们又被抓了回去……官府在救人时都会登记姓名,从哪里救出,在何时救出……
    如此一想,凤氏稍微安心了一些,她当时并无登记,名册中应该不会有她和淑儿。
    永陵侯夫人和李夫人为了保护自家女儿名声,必然会一律否认,即便城中传了这些谣言,她们也不会认,因为一旦认了,她们女儿的名声便是彻底毁了。
    “淑儿呢?这几日可千万不要让淑儿出门了,谁都不要见,什么话都不要说。”凤氏站了起来,忙吩咐道。
    嬷嬷道:“夫人不必忧心,大姑娘本就极少出门,她此刻还在自己闺房中呢。”
    “怪我,都怪我,若当年我不带她回昌宁。”
    “这如何能怪夫人,谁也不知道会发生匪患,况且昌宁是夫人的祖家,怎能不回。”
    凤氏握住了嬷嬷的手,声音颤抖:“你说,这件事到底是谁传出的……会不会牵连到淑儿……”
    “夫人莫担心,咱们什么都没留,只要没证据,都不能说什么。”
    “嗯……”
    ……
    几日后,关于五年前昌宁匪患的事件竟在都城中越演越烈,李大学士的小女儿不堪诬名在府上上吊自尽,虽然被救回了,但这使得当年匪患绑了不少世家贵女在匪窝的事被传得更真切。
    而且传言有模有样,说当时在匪窝里救出的人所有的名册都登记在昌宁县衙,那名册有人抄录了一份,在京中传来了。
    苏宛菱也看到了那所谓名册上的人名,有数十个,大部分都是普通平民,但也有几个确实是京中世家子女,名册是真是假不知,但此事已造成了轩然大波。
    但好在,上面没有苏柔淑的名字,她舒了一口气。
    晚上用膳的时候,凤氏明显心不在焉,几次夹空了菜,苏宛菱只以为她也是担心阿姐被牵连,所以心情不好,还安慰了几句。
    夜里,她因为担心苏柔淑所以提着灯前去探望,想着不如晚上陪陪阿姐,像小时候一样还可以一起卷着被窝睡,可是到门口时却从青珠口中得知苏柔淑去了凤氏那儿。
    “已是戌时三刻了,这么晚阿姐去母亲那做什么?”苏宛菱奇怪道。
    不知为何心中担忧再次升起,她转身去了凤氏住处。
    凤氏的院中所有丫鬟都候在了屋外,苏宛菱来时有大丫鬟朝她行了礼,要进去禀报。苏宛菱摆了摆手:“听说阿姐来了母亲这儿,我自己进去就行。”
    丫鬟便道了一声“是”。
    苏宛菱抬步跨进屋中,走过两扇门,听见了里面的对话声。
    是凤氏身边的张嬷嬷在说话。
    “哎哟,我的姑娘啊,此事你可莫要对任何人提起,便是二小姐也不行。这到底是关乎你的名声,被抓进贼窝一事,就当从来都没有发生。”
    什么?!正巧站在屏风外的苏宛菱大吃一惊。
    此时屋内响起苏柔淑的声音:“我未向阿菱提起,只是怕她担心。”
    “二小姐不知道当年发生的事,连老爷也不曾知晓,此事对旁人万万说不得,便是当年我们祭祖一事,也别提起。”嬷嬷提醒,“现在城里五年前去过昌宁县的世家小姐人人自危,外头的人又多长舌,稍一谣传便惹祸上身。”
    凤氏艰难开口:“眼下也只能如此,便是旁人问,也全当不知道。”
    苏柔淑微微垂了眼帘:“我只怕因我之事牵连阿菱,她好不容易与谭公子走到这一步。”
    苏家的女儿名声相连,若苏柔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苏宛菱也同样被人看不起。
    “淑儿放心,当年我们是提前逃出来的,不是被官府所救,并没有登记留名。”凤氏像是在自我安慰,“没事儿的,一定没事的。”
    嬷嬷也点了点头:“是啊,多亏了朝廷派下的军队,若不是遇上了他们,恐怕我们家姑娘也危险了。”
    当时军队收到的命令是铲除所有昌宁县匪寇,他们在途中遇到,便被救进了城里,而后来去匪窝救人的是另一批衙门的人。
    苏柔淑许是想起了当年的一些事,目光怔了许久,眼眸中有光泽轻轻潋过。
    “淑儿?淑儿?”凤氏唤了她两声。
    苏柔淑回过神来,低声应道:“母亲放心,我明白的。”
    屏风外的苏宛菱已经浑浑噩噩退了出去,难怪这段时间凤氏一直心不在焉,原来当年阿姐被抓进过匪窝!
    倘若此事被外人知晓,恐怕阿姐的名声就彻底扫地,更有甚者……她想到了前几日上吊自尽被救回的李大学士小女儿,更是害怕阿姐会步她后尘!
    不行,绝对不能让此事牵扯到阿姐!
    现在看来那份传出来的名单中确实没有阿姐,就像她们之前说的,阿姐是途中逃出来的,之后没有再被抓回匪窝,也非后来官府所救,只要没有记录名册,这件事就能被按下,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等等,她忽然想起一事,当时凤氏和阿姐在昌宁时,确实失去消息过一段时间,当时父亲托了同乡关系去昌宁查探,不会留下什么证据吧?
    那名同乡似乎是从昌宁县衙打听的,倘若那个时候凤氏和阿姐尚未被救出,县衙找不到人的话,极有可能下发寻人告示。
    县衙若一旦下发告示,必然在这之前是要登记姓名的,若那同乡登记了凤氏和阿姐失踪的消息……而偏偏就在昌宁匪患那段时间……这东西若被人翻出,就足以让阿姐被毁。
    苏宛菱心中担忧,便想着先去找父亲问问当年同乡是谁。但此时天色已晚,父亲恐怕早已睡下。
    她犹豫片刻,提着灯直接去了苏健柏的书房。
    父亲是元康二十一年的进士,他的同乡必然是同届的进士之一,既是同乡自然也是从昌宁出来的。而且若是委托同乡帮忙查探,那就代表这位同乡是在五年前还留任在昌宁的。
    苏宛菱偷摸进书房,翻看柜上的书册,历年的进士名册应该会在书房中有记载,毕竟是官场的人,许多人情世故还是得维护的,之后就得靠推断了。
    苏宛菱细细翻找,果然找到了进士名册,翻开几页,找到元康二十一年所录进士。
    进士一共三百六十人,当年父亲是一甲榜眼,他的同乡竟没有留在京都城内,又被外调去了昌宁,而且连县令都不是,恐怕当时的成绩连二甲都为入,应该是三甲同进士。
    苏宛菱认真寻找了当时所有同进士出身且从昌宁来的人,终于找到了三个名字,这三人都与父亲关系交好,其中一个已经在尚书阁了,另外两个并不在京都。其中一个名为沈越,是冯州知府;另一个名为齐茂,去年被革职查办了,原是宁州知县。
    宁州?昌宁县就在宁州界内,是这个齐茂!
    齐茂既被革职查办,又是五年前的旧事,而且只是寻人,他自然不会提及。
    只要他不说,外人又不知……或许此事能被彻底遮掩下去……
    苏宛菱深吸了一口气,如此期望着。
    然而她不知道的事,京都城中早已有人快马加鞭,去了关押齐茂的宁州城。
    第49章 凤氏入宫   高巍奕笑了:“原是这样?那……
    几日后, 凤氏还在为昌宁一事忧心忡忡,宫里却派了人来,说是皇后娘娘请她入宫去, 说话解解闷。
    凤氏觉得奇怪,前些年因苏柔淑与太子在议亲, 皇后娘娘确实召见过她几次, 但之后二人婚事作罢, 自然也不好再进宫,省得旁人又无端猜疑了什么。如今这又忽然召见她,这又是为了什么事?
    她心中惶惶不安:总不会是当年昌宁之事传到宫里了吧?
    只是这事又不能推托, 凤氏只得早早起来准备,穿戴正装入了宫去。
    凤氏入宫的事苏宛菱和苏柔淑都不知道,因为早上时苏宛菱便拉着苏柔淑去了庙会,想让她换换心情。
    苏柔淑并不知道苏宛菱已经知晓了昌宁一事,还以为是她贪玩,便陪着她出了门。
    这几日的庙会要比往常热闹些,从各个州市来的商贩都入了城,有许多新鲜的玩意儿,苏宛菱想着阿姐能出来逛逛, 放松放松也是好的。
    二人带着帷帽,走在庙会的街道上, 两侧都是陈列在地面的摊位,夹杂着各地口音方言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苏宛菱挑了好些东西, 有胭脂有木玩件, 还有各色外地的小吃糕点。
    苏柔淑一直被她牵着手,很快就抱了满满一堆的东西,她哭笑不得:“买这样多, 回去都吃不完用不完了。”
    “都是给阿姐的,有这些东西陪着阿姐,阿姐就不会不高兴了。”苏宛菱回答道。
    她这句话刚脱出口,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但苏柔淑并未生气,她温和一笑:“多谢你。”
    苏宛菱挠了挠头,她忽然瞧见不远处有一群人聚集着,便立刻转了话题:“阿姐,那里有拉洋片的。”
    所谓拉洋片就是一个四周装着探口的木箱,箱子里装着许多图片,用光映照后能在讲里面的图片卷动起来,通过一幅幅图片串联成一个故事。
    这是十分稀罕的,便是京都城都从未有过,苏宛菱前世也只在宫里见过一次,还是国外进贡来的,没想到民间居然也有。
    她拉着苏柔淑前去,价格极贵,一两银子一人,所以边上也没什么人瞧。
    机会难得,苏宛菱财大气粗摸出了银子递了过去,买了2个位置。
    她与苏柔淑撩起帷帽,从各自的小孔探进去朝里瞧。
    里面光线很暗,有一卷图片在里面慢慢转动,那图片上所画的似乎是海边的光景,还有一艘大船。
    正看得仔细,忽然有人按住了苏宛菱的肩,用极低的声音在她耳边道:“苏二姑娘,太子殿下请您去一趟。”
    苏宛菱肩膀瞬间一僵,扶着木箱的手猛地收紧。
    她直起身来,边上的苏柔淑并未察觉,仍旧在看洋片。
    出现在苏宛菱边上的是一个矮个子的小贩,他显然是太子手下的人,只是装扮成平民一直跟在她身后,她却浑然不觉。
    “请吧。”
    那人道。
    苏宛菱浑浑噩噩站了起来,跟着那人离开。
    再见到太子高巍奕,是在一座茶楼的厢房里,他坐在窗旁,手握着一盏茶,指腹沿着茶沿慢慢摩挲,似乎就是在等着她来。
    苏宛菱脸色十分难看,她注意到这里距离庙会很近,就几步路远,从厢房窗户就能看到下面拉洋片的地方,却不知道这狗太子已经在上面看了多久。
    她深吸了一口气,上前一步欠身行礼:“太子殿下。”
    早在苏宛菱进厢房的时候,高巍奕的目光就已经落在她身上了。
    不知道为何,每次见苏宛菱,总会更多一份惊艳,今日的她穿着一身藕荷色秋裙,未梳发髻,只在一边别着一支蝴蝶银簪,眼眸微微垂着,与之前伶牙俐齿的模样不同,看上去倒也有几丝温婉美人之感,窗外的光潺潺照进来,落在她白皙的面庞上,仿佛要沁出水来。
    “苏二姑娘最近这段时间似乎很快活,与闺友府中话语,如今还与苏大小姐庙会游街。”他将手里盏茶一放,缓缓开口。
    苏宛菱心头一惊,高巍奕竟知晓在苏府里的事,难不成他的手已经伸到她边上了吗?
    微微紧了一下袖中的手,她想到与谭玉书的约定,决定想尽办法敷衍过去:“阿姐近来心情不大好,我便想哄她高兴。”
    高巍奕脸上含笑:“是吗?我以为是苏二姑娘即将成婚,所以欢喜过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