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页
贾宝玉还是犹豫……
他可没有随便认爹的爱好,哪怕对方地位尊崇,气度不凡。
再者,他也要考虑贾政的感受不是,谁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随便分给别人,特别是这么优秀的儿子……
“本王此议实为诚心之言,并非一时兴起。不过,若是你实在不愿意,本王也不会勉强。”河间王继续道。
“此事,臣还要与家中父母商议一番,方能与王爷答复……”
遇事不决,以父母为由,乃是这个时代的推诿万金油。
“可以。”
河间王微微一笑,似乎了却了一桩心事。
然后又问起贾宝玉近来是否有新作,可能一观尔。
原来河间王竟也十分喜好诗词歌赋,回京之后听闻贾宝玉有才子之名,还做了几首极好的诗,便命收来瞧了。
不过贾宝玉流传在外面的诗不多,最有名的就他抄给太上皇那首“沁园春”了。
另外还抄了竹石和送杜世荣那首“吹箫”诗。
于是贾宝玉又把自己在家中与姐妹们所作的二三首较好的诗写给河间王瞧了。
贾宝玉不喜欢抄诗的,或者说不喜欢无谓的抄诗。
当初在熙园,那是为了快速出人头地不得已而为之……
后来他几乎没干过了。
实际上,这个世界与他前世所处的世界历史是不一致的,抛开明清不说,唐以后的五代、宋、元都出了很大的差异,还有个鬼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大周。
历史不一样,里面的人物自然也有了差别。
例如,他甚至就发现,这个时代的文坛大家苏东坡,诗作比他前世所在的世界少了很多……
比如,唐寅是大玄初年的人物……
诸如此类的情况,翻开此世的史书,不可胜查。
更别说多了一些人,和少了一些人这样的情况……
也就是说,他若是想成为侧头侧尾的文抄公,轻轻松松可以超越什么李太白、杜工部、王摩诘(王维)之类的人物。
毕竟数个朝代的文人精粹,怎么样也非一人可及。
但是那样太无耻了……
贾宝玉觉得,等他要老死的那天,或许可以毫无负担的把这些精华的东西抖露出来,为这个世界的文坛,不说做贡献,做个搬书工还是可以的,那样也算不枉来这个世界走一遭了。
闲话不多谈,河间王看了贾宝玉的新作之后,虽然遗憾没有看到特别惊艳之作,却也对贾宝玉的诗词造诣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然后再与贾宝玉说了几句话,让他回去之后好好考虑做王府王子这件事,才让管家送贾宝玉二人出门。
“王爷找你做什么?”
坐上香车的叶蓁蓁,有些按捺不住好奇心,掀开帘子问道。
贾宝玉也没瞒她,如实告知。
“王爷想收你为义子?”
叶蓁蓁的反应和贾宝玉一致,感觉很是奇异。
贾宝玉笑了笑,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把河间王的原话说了些。
叶蓁蓁想了想之后道:“也许真如王爷所说,他是想给云霓找个兄长照顾他。云霓看似在熙园受尽了宠爱,实则有时候也很孤单的,若是你真做了她的义兄,对她来说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贾宝玉点点头,却还是道:“此事看样子王爷没告诉云霓的,你也先别和她说。”
云霓要是知道了,不管她愿意还是不愿意,若是最后没达成,徒然伤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我明白的。”叶蓁蓁点头表示清楚,然后又瞧了贾宝玉两下,才放下马车帘子。
第422章 丫鬟间的明争暗斗
太师府门前,叶蓁蓁再次搭着贾宝玉的手下车。
许多事情,只要不是第一次,接受起来就不是那么难了。
“今日天色已晚,我就不进府了,替我向太师问安。”
“嗯。”
叶蓁蓁立在大门阶前,看着一个翻越上马的贾宝玉,忽然道:“你路上小心……”
贾宝玉回头。叶蓁蓁目光清幽,面含关心之色。
他点点头,而后一勒马缰绳,策马离开。
台阶上,叶蓁蓁凝望着远去的人,听着耳边渐弱的马蹄声,直到完全消失不见,才慢慢转头,由侍女小莲扶着,进入府中。
京师养生堂之前正门左侧,平整出了一块土地。
十多名匠人,合力将一块巨大的石碑竖立在其中,那是贾宝玉上次千金阁赚回数万两银子之后,命人打造的。
据说为此,养生堂内书院的山长顾大解元曾极力反对,原因嘛,无非就是因为那捐献名单上,有太多的青楼名妓的名字……
但是顾山长最终还是被贾宝玉说服。
“顾先生,我早说过,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善事,而是一件由小到大,最终可以改变一个时代的壮举。
这里面的孩子们,我们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给他们一口饭吃,而是要让他们最后成为对大玄有用的人。
要让他们成为对大玄有用的人,首先便是要使其知恩义,明事理。
所以通过这件事,我是要他们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
一切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论贵贱,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这是知情人士透露的贾宝玉的原话,据说最后那一句,还被书院的先生们奉为圭臬,收进了“公子语录”,要让每个养生堂内的人,都铭记于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