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38页

      而他呢,一直以来除了插科打诨开玩笑,说实话,就没有想过,跟她认真谈谈经济上的规划,现在想想,真有点后悔,是他小看了她,没把她当个同道,只当个聊一聊的朋友。
    邓东崖心里挺后悔的,还想跟她多谈谈,这不排到队了,陈丽娜和聂工该进站了。
    “这样吧,我努力开专列,等上海那边事情干顺了,我一定去乌玛依找你。”邓东崖挥着手说。
    陈丽娜回头还没说再见了,已经叫人流给裹进进站大厅了。
    事实上,她一直以来觉得,邓东崖此人可交。但是吧,他老跟季怀山混在一块儿,季怀山那人呢,有点不尊重妇女,就没跟他多聊过。
    如果她想的没错,早晚,邓东崖得去矿区找她。改革开放之初的上海,就好比高速列车,她反正得搭上那趟快车,来好好儿的赚点钱。
    毕竟聂工这辈子看来是不会下海了,永远紧巴巴的日子,也不是陈丽娜想要的。
    而真正想带着矿区人民赚钱,还非邓东崖不可。
    总算上火车了,一张下铺,一张中铺,妹妹不知道自己半年前就坐过火车,一看车动起来了,哦的一下眼睛就亮了。
    两只圆蒙蒙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窗外。
    等了一会儿,进隧道了,于是车内的灯全开了,她又是咦的一声,坐在聂工怀里,两只耳朵竖的跟兔子似的,专心看着窗外呢。
    “这你闺女呀,生的可真俊。”对面下铺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笑着说。
    “你们是去哪儿啊?我是要去呼河浩特看我妹的,哎哟,她插队在那儿,这不前两年回城,她在哪儿结了婚嘛,就不肯回来了,天天跟我说草原上美着呢,我寻思着,啥地方有咱大北京好啊,我们说是不是?”这个妇女唠唠叨叨的,就说开了。
    陈丽娜却不这么觉得:“你们在北京,家里院子应该不大吧,要在呼河浩特,指不定你妹有个大院子呢?”
    “虽然说我家现在就十分米点儿小房子,可那是北京啊,她确实跟我说在内蒙有大院子呢,但是,那能比嘛。”
    陈丽娜说:“人和人的追求不同,我就觉得,大院子比窄窄的一点小房子好,但也有人觉得,城里的窄房子更好,这分人吧。”
    “反正呀,我就是看不上这地儿,你说,这天下,还有咱们北京能比的地儿嘛,你们是搁北京没房子,你们要有,肯定也不想往这大沙漠里去,我说的是吧?”
    聂工和陈丽娜对视了一眼,笑了笑,但没说话。
    好在到了呼河浩特,这个特能说的妇女就下车了。
    要不然,陈丽娜的头都得叫她给吵疯掉。
    小孩子比大人的适应能力更强,这不,连着坐了三天的火车,聂工的眼睛都直了,人妹妹还很好呢。
    聂工抱着她转的时候,有人给了一颗大白兔奶糖。
    好家伙,一颗糖,可算是开启了她人生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吃完糖之后,她就认为,人必须吃糖,而不是吃奶了。
    给冲好奶粉,人头一扭:“糖。”
    聂工无奈,给找了一颗大白兔哄着吃了,再给喂奶,嗯,这才愿意喝了。
    而下一顿没了糖,小嘴一嘟,那奶就死活都灌不进去了。
    陈丽娜才不管呢,拉着妹妹讲了一大通吃糖对牙齿不好,她的小奶牙牙会变黑的严重后果,妹妹一幅看穿红尘的小眼神儿,不理,反正就是,没糖就不吃奶,吃了糖,就乖乖儿的吃奶。
    想陈丽娜当初三个皮小子都没怕过,这下倒好,给个小丫头折磨的没办法了。
    这不,等下一趟车停,聂工趁着到站休息的功夫,赶紧下车,在站台上,从那些推着东西卖的人那儿买了一包大白兔奶糖回来。
    好吧,妹妹可不比那几个哥哥好哄,人家才不准妈妈把糖收起来呢,自己拖着,放到床角,然后就一直自己守着,也不多吃,但是,随时自己都必须看见,一幅防着爸爸妈妈吃的样子。
    “人说小的一个向来是最不听话的,我看是。”陈丽娜给气的,假装自己生气了,把妹妹一推,就说:“好啦,这孩子从今往后,送给爸爸吧,我不要啦。”
    一听妈妈不要自己了,妹妹那叫一个一秒变怂啊,立刻从塑料袋里扒拉了一颗糖出来,爬陈丽娜的头上,转来转去的,就准备要喂给她吃了。
    要讨好人的时候,她简直,比聂卫疆还会献殷勤。
    陈丽娜不理,闭上眼睛继续装睡,直到妹妹把一袋糖都交到她手里,她才把妹妹给抱上了。小家伙,想跟妈妈斗,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到乌鲁下了火车,吉普车聂工是停在火车站的,就是长时间没开,脏了点儿,掸净了黄沙钻进车里头,一股作气就开到了基地。
    “呀,半年不见,你们的新办公大楼这就起来啦?”陈丽娜远远看着一幢贴着白色磁砖的新大楼,就说。
    聂工说:“可不,现在得重新装修我的实验室呢,矿区为了咱们实验室,投入了好几十万,从今往后,那一幢六层大楼,就全是我的了。”
    果然,旧的办公大楼正在贴磁砖,从外面看,一袭银色的瓷砖,在蓝天艳阳下居然有一种未来式的科技感。
    当然,这意味着他得招更多的学生进来,除了平常自己的研发之外,还得为了共和国,培养更多的,像他这样的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