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四十八章 苏州城外码头忙

      苏州城北六十里,三支河流交汇之处,是闻名天下的长亭湾码头。
    站在岸边,只见江水潮汐涨落,浪花拍打着码头的壁石。码头之内,船舶鳞集,商贾咸聚,一片繁华景象,其中夹杂着一些小渔船捕鱼归来停靠在此。
    长亭湾是一处地名,依江而走的连绵群山之上,迤逦建有大小不一,形式各样的无数凉亭,山势七转八弯,形成数个水湾,有山有水有亭有湾,长亭湾因此而得名。
    长亭湾不仅风光秀丽,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成为构建码头,集散货物的绝佳之地。
    依年代不同,长亭湾先后建有七座码头,这些码头分工明确、功能合理、流程清晰,无数货物顺江河大小支流汇聚而来,这里面不乏带着异国情调的商品。
    每个码头里,都建有庙宇,规模虽不算大,却仙气十足。不少驾船出海的商人们在出海之前,都要在这里拜一拜,祈求能风平浪静,平安归来。上岸第一件事也是答谢神灵,感谢神灵保佑这趟出海顺利而归,跪在庙前,一拜再拜。
    长亭湾七个码头当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当属月湾码头。这儿的官方名称是长亭湾三号码头。只因该码头坐落的河湾形似月牙,人们约定俗成,更愿称这里为月湾码头。整个月湾码头都用整条的青石铺成,通向这里的道路也用青石铺就,道路两旁尽是热闹的贸易集市。
    柳青、庞万春还有方杰天不亮就赶到了月湾码头,为的是一睹一艘艘货船扬帆远航,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
    月湾码头是整个长亭湾最大的一个码头,通向这个码头的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整条街道由规整的大青石板铺就,街道两旁各种商铺鳞次栉比,沿着街巷连绵起市。小的有豆饼行、米行、药材行,大的有茶行、布行、米行、磁瓷器行等等,酒肆旅店夹杂期间,虽然尚未开门营业,看不到店小二招揽生意的声音,奔波忙碌的身影,但此情此景依旧可以让人想象得出正午前后,这里一派繁荣的景象。
    此时,天已放亮,太阳在东方的天际线跃跃欲试,准备随时跳出显露真身,虽未闪亮登场,却已在天边抹了一大片橘红。
    来到码头,柳青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原以为,起了个大早,来到码头必然是冷冷清清空无一人,谁知码头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等待出港的船只。所有商船无论大小,上面的货物全都堆积如山,琳琅满目让人看得目不暇接。船上的船员仆役,长工长随们有的在调试风帆,有的用绳索捆扎货物,让其固定得更加牢靠。有的忙上忙下,一会儿于甲板之上一会又下到船仓。每只船上的货物都是昨晚被码头上的脚夫们搬运上船的,现在,船上的船工们正在做着最后的规整,生怕哪个地方捆扎不严,船儿遇到风浪,几个颠簸,货物掉落下去。
    码头广场的正中央,一座灰瓦白墙左右延展围拢而成的巨大院落格外引人注目,高大的门楼耸立而起,门前一道高高的青石照壁墙遮住了门楼下两扇褐色大门,门口两头石头狮子呲牙咧嘴,时时向人们宣示着官场的肃然与威压。
    门楼墙壁雕花精致,屋顶的雕花更为美丽,屋顶之下,门楣之上,一块泥金匾额上书《市舶司》三个大字。
    这里便是大宋朝管理码头的衙门,苏州市舶司。
    苏州城北的七座码头并不隶属于苏州府,而是归朝廷设在这里的市舶司管。近数十年,大宋对外的海上贸易越发繁荣发达,人们同东南亚诸国进行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各行各业的商人纷纷加入到了远洋贸易的队伍之中,而且,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手中船支的数量也在激增,许多人从起初的一两只船单打独斗,一直发展到后来拥有十几艘甚至几十艘,完全是一支庞大的远洋运输船队。
    船多了,码头却吃不消了,一下子容纳不了如此多的船只,船儿准备离港时,由于水路狭窄,都想争先,码头一开,码头内的船儿立时挤得如开锅稀粥一般,一团团,一片片,任谁也出不去,任谁也走不动。这还是小事,码头之中还经常出现船只为挣抢道路剐蹭甚至相撞的事情,有的船儿年久失修,一撞之下,立时翻覆,大批的货物稀哩哗啦全都沉入水底,船员之间为此大打出手屡见不鲜。
    为了根治码头上的乱象,市舶司转运使大人脑洞大开,想了一个法子。他从当地的厢军当中借调来了几十名兵勇驻扎于此,协助维护治安。市舶司为进入码头的每艘货船都编了号,大小船只一律晚上装货,然后整装待发。每日一大早码头一开,由市舶司的小吏站在高处高声叫号,船只依叫号顺序依次出港,这样就避免了拥堵,颇有些后世交通警察管理交通的意思。
    在众目睽睽,万众期许之下,大约辰正时分,三名头戴黑色四方纱帽,身穿灰色皂衣,脚蹬黑呢长靴的市舶司小吏一前两后,脚步缓慢地从侧门出来了,
    这三人虽是市舶司的小吏,不是官,更没有品级在身,不过,在这片小天地之内,他们却是手握重权,可以让谁停就停,让谁走就走的大人物。所以,纵然他们的脚步仅比乌龟快了那么一点点,但是,码头之内大小船只上心急火燎等待出海的人们,只能忍气吞声地看着这三个乌龟走秀,所有人莫说有半句怨言,就是连个响屁都硬生生地憋着,不敢放出来。
    三个小吏缓步来到码头前的一个石台之上,清了清嗓子,为首的那名小吏高声喊道“甲字一号,苏州城李家商号,货船四艘。”
    几艘货船听到号令,船工们立时卯足力气,划桨摇橹,将船儿缓缓驶出码头,顺水路出去,而后扬帆远航。
    柳青三人站在远处,静静地观望着码头里的一切,只见满满当当停了一码头的货船,在三名小吏的指挥下,一艘艘首尾相接,顺畅有序地驶离了码头。
    方杰见状,说道“柳青哥,我说过嘛,这里是码头,是做买卖的地方,把咱大宋的货拉出去,再把番邦的货拉回来,赚的是一来一回的差价,这儿,人人都把船看得如摇钱树一般,是不会有人卖船的。”
    柳青正看的起劲儿,对方杰的话不以为然,说道“世上就没有百分百的事,别慌,咱们再等等,兴许就有机会。”
    这时,那名小吏高声喊到“丙字十七号,歙州吕氏商号货船两艘。”
    “有……”十几名船工应声答道,随后,摇橹划浆,驾着他们的两艘货船一前一后缓缓向外驶去。他们的船体型不大,但从外观来看,应该是刚刚下水不久的新船。
    小吏的这一声喊,引起了柳青的注意,柳青心道刚才听小吏叫号,几乎全都是苏州城或者苏州府辖下几个县城的商号或者店铺,怎么忽然冒出来一个歙州的,歙州的船也来这里装货吗?
    柳青正在疑惑,只见不远处,有两个相貌猥琐,神态诡异的男子朝三名小吏站立的石台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