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一百二十二章 画个轴承送给你

      小伙计从抽屉当中取来了纸笔,这纸笔是平日里用来零时记账用的,笔头像秃子似的,只剩稀疏的几根毛发,纸张也是皱皱巴巴。
    柳青将纸铺开,平展于破木桌上,在一块近乎干涩的破砚台之中蘸了蘸,提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圆圈的外面又密密麻麻地点了一圈黑点,然后在黑点的外面又画了一个圆圈。
    众人看着这幅奇怪的图画,无不大眼瞪小眼,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不知柳青所画是为何物。
    王铁匠拿起那张纸端详了半天,说道“这位公子,你画的是何物,好生奇怪,我怎么从未见过。”
    柳青呵呵笑道“这只是一张草图,简单勾画而已。王掌柜打铁技术娴熟,我只需稍加详解,王掌柜定能触类旁通。王掌柜请看,外面的这个圆圈代表一个铁环,铁环的内侧各有两道向下的凸槽,两个圆圈中间的圆点表示数个大小相同的铁珠。里面的这个圆圈表示另一个个头稍小的圆环,圆环的外侧各有两道向上凸起的槽。这样,大小铁环相套,中间是数个大小相同紧密相连的铁珠,外面的圆环可以固定在木车轮上,里面的这个圆环可以固定在车轴之上,然后往两个铁环中间的铁珠之上注油,如此来,车子行进之时,车轴之上的铁环不动,而是两个铁环之间的铁珠滚动带动外面的铁环滚动,进而带着整个车轮往前走。车轮行进时,由木车轮同车轴之间的硬磨变为注油之后铁珠与铁环之间的磨擦,铁器怎么也要比木头耐磨得多吧,何况,铁珠与铁环之间又注了油,如此一来,车轮上如果能加上这个铁轴,小木车纵然推上数年,估计都不会再出现车轮卡死的事。
    听了柳青的叙说,王铁匠不禁恍然大悟,连连拍手称妙“妙啊,太妙了,可叹我做铁匠十几年,怎么就想不出这个法子。难道,公子的祖上也是铁匠。这轴承是祖传下来的技艺。”
    柳青呵呵笑道“我的祖上并非铁匠,只不过这种东西我曾亲眼见过,所以便记了下来,这东西名叫轴承,虽看似简单,可制作起来极为复杂,对手艺要求极高,大小两个圆环要大小对称,中间的铁珠也要一样大,这样,轴承转起来才不会磨损不均甚至脱落。
    王铁匠那一手精妙的打铁手艺引得柳青突发其想,将后世司空见惯的轴承画了出来。轴承若在后世,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而且随处可见的机械零件。可那是工业化而且信息化的时代,钢铁工业发达,制作轴承是极为简单的事情。但在眼下这个时代,钢铁尚未出现,只有简单的手工作坊式的打铁工艺,要制作出后世的轴承,其难度可想而知。
    王铁匠拿着那张图细看了一番,然后说道“这个物件,哦不,你所画的这个轴承的确构思精妙,估计自盘古开天以来,世上还没有一个能工巧匠能想象得出来。轴承要想打制出来,不费一番苦心恐怕不行。公子能否将此图送我,让我试着也打制几副轴承。”
    柳青看着自己画的那副如小鸡吃米图般简陋的轴承图,被对方如获至宝似的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中,好似拿着一张藏宝图似的,生怕有半点损坏。心中不禁好笑,心道王铁匠拿着轴系图,这是想要挑战不可能啊。
    柳青嘿然一笑,说道“可以,可以。不过,这副图画得粗糙了些,王掌柜如果想要一副好的,我可以细细画来。”
    王铁匠说道“不用了,有这副图做引子,我们就知道怎么做了。我和几个徒弟多费几日功夫,估计能做出来。这样吧,五天,估计五天应该差不多,五天以后,公子你再过来,看看我做的轴承和你所画的所见的是否一样。我和公子初次见面,公子便将制作轴承的法子告诉了我,可我一个打铁的,店铺之中除了一些不值钱的铁器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好回赠你的。这样吧,我这就为你们修车,且分文不取,如何。只是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如何称呼。”
    柳青拱手一揖,说道“在下姓柳,单名一个青字。敢问王掌柜台甫?”
    王铁匠呵呵笑道“我家世代打铁为生,操得是贱业,哪里敢称什么台甫。柳公子太客气了。在下姓王单名一个寅字。”
    两日后,苏州府衙门后院知府大人的书房之中,连夜从汴京赶回来的苏州知府赵庭之满脸阴云,怒气冲冲地拍着书案,质问端坐于案前的苏州府通判李守珪道“李大人,苏州府的瘟疫都闹得这么厉害了,你为何不派人告知本府。本官还是从回京交差的造作局供奉官童大人那里得知的,我一路风尘仆仆地从北面赶回之时,所经村镇无不披麻戴孝,已经开始死人了。李大人,出了这么大的事,身为一州通判,你知情不报,居心何在?还有你们,身为苏州府的公差,竟对瘟疫的事置若罔闻,该当何罪?”
    赵庭之严厉的质问,吓得同时侍立书房之中的苏州府衙的主薄、押司、都头还有众多衙役官差各个儿胆战心惊,大气儿都不敢出。
    不过,赵知府的质问,对于久经宦海的李守珪来说就如泼妇骂街,婴儿啼哭一般习以为常,无论对方的言语如何地重,李守珪始终是一副安如泰山的样子。
    李守珪趁着赵庭之语歇之时,抬眼望着赵庭之,理直气壮地说道“赵大人,你的话言重了吧。问我等安得什么心?我们安得是经世济民之心。自古瘟疫四起之时,哪儿有不死人的。自打瘟疫起时,我等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哪日不是没日没夜的忙,若非我等及时封城,严禁外人进城,各个村镇也是各自为营,严禁生人进村,而且城中的街道每日洒扫,街头巷尾铺洒石灰,控住了疫情,否则的话,死的人会更多。至于为什么不告诉你,那是我们在为君父分忧。官家急召你回汴京,必有大事、急事、要事相商,凡我们能自己处理的事,不必件件禀明圣上,官家日理万机,宵旰劳顿,我们做臣子的要体谅圣心,主动为君父分忧。瘟疫起时,全府衙上下的人一日也没闲过,可赵大人一回府就一通训斥,岂不伤了大家的心。”
    赵庭之双目微眯,望着眼前的这位似老学究一般摇头晃脑侃侃而谈的官油子,恨不得一个窝心脚将他踢翻在地。口口声声说为君父分忧,分明是想将局面拖得不可收拾之时,让自己回来收拾烂摊子。
    赵庭之脸色阴沉,端起书案之上的茶杯呷了一口茶,然后说道“本官回府之时,在路上听说城中的一家药铺叫颐什么来着,对……叫颐元初百草堂,好奇怪的名字。听说他们那里有能治瘟疫的妙药,何不鼓励城里的人还有辖下几个县的百姓们去买,难道坐等大家的病情越来越重吗?”
    刘押司嘿然一笑,说道“赵大人,不是没人去买,只是,那儿的药价有些高?”
    “药价有些高?到底有多高?”赵庭之接着问道。
    刘押司嗫嚅了一下,说道“一千两一剂。”
    赵庭之听后,惊讶地说道“一千两一剂?那……一个人要想治好,得吃几剂药。”
    刘押司怕在知府大人面前说出一万两一副药的事,会让知府大人大惊失色。故而将药价拆开了说,不料知府大人惊讶之余,竟紧追不放,继续发问。
    “这个……不多,只需十剂便可。十剂一副,只需一副药便可药到病除。”见刘押司语顿,李守珪李通判代其答道。
    “什么?一副药竟然卖到一万两银子,这不是趁火打劫吗?刘押司,你同许都头一道儿,再带上几个捕快,去把那颐元初百草堂的老板给我抓来,本官要亲自过堂审案,治他个囤积居奇,哄抬药价,敲诈勒索之罪。”
    “啊……这个……大人……人家……毕竟……”听说让自己带人去抓颐元初百草堂的朱老板,刘押司一时犯了难,自己的亲属不仅吃过人家的药,而且,后来接二连三地还拿过人家送来的几副药,私下里转手一卖,竟然获利几千两跟子。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现在既吃了也拿了的刘押司自然是嘴短加手短,让他去捉拿颐元初百草堂的朱老板,他怎么敢去呢?故而一下子不知所措,竟结巴了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还得靠老成持重的李守珪李通判来镇场子,刘押司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了李守珪。
    只见李守珪轻咳了一声,说道“赵大人言重了吧。颐元初百草堂乃我苏州遵规守法的好药铺。那的掌柜的朱老板宅心仁厚,乐善好施,逢此大难之时,毫不吝惜地将家中祖传的药方还有药引拿了出来,普救众生,只是,他们的药极难配制,而且手中的药引也是有限,所以,每日只能制出很少的一部分药。这种能救命的神药自然成了抢手货,城中的富商大户争相抢购,一个比一个出的价高,抬着抬着就把价给抬起来了。一个愿买一个愿卖,而且卖者卖的是自家祖传的东西,并非另购他家,所以,说人家囤积居奇,哄抬药价还有敲诈勒索都是站不住脚的。”
    “是啊……是啊……赵大人,颐元初百草堂的朱老板可是个大好人啊。”
    “朱老板卖得都是自家祖传的药,祖传的宝贝卖得贵一点,也在情理之中嘛。”
    李守珪说完,书房之中众位官差衙役一片随声附和。赵庭之看着众人众口一词的样子,说道“好啊,你们竟然时同回护一个不法奸商,说,那颐元初百草堂的老板究竟给了你们多少好处,如实说来,若让本官查出,绝不轻饶。”
    “哎呀呀。赵大人,在场的可都是你的属下,空口无凭的,可不能给我等胡乱定罪呀。赵大人,你可以随便查,想怎么就怎么查,我等若拿过颐元初百草堂一两银子一文钱,就地辞官罢差,听凭大人发落。”李守珪起身义正严词地同赵庭之说道。
    李守珪所言不假,他的确是没有拿过颐元初百草堂一两银子一文钱,不过,他拿了人家几副药,暗地里转手一卖,获利不少。苏州起瘟疫之后,李守珪之所以消极应对,主要是颐元初百草堂的朱掌柜以药代银,时不时地送他这位坐守苏州府衙门主官几副药,名为让他那早已痊愈的妻子再多吃几副加以巩固,实则将药当成银子送给了李守珪。李守珪拿药转手一卖,几次下来就赚了将近两万两银子。有利可图,李守珪自然希望这瘟疫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苏州府的押司、主薄、都头还有众多衙役或多或少都拿过颐元初百草堂的药,转手一卖,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但从表面上看,仅仅是拿了人家一些药,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所以,当李守珪慷慨陈词之时,屋中众人也随声附和“大人明鉴,我们的确没有拿过他一文钱啊。”
    苏州府衙上下一边儿倒地站在了李守珪一边,与李守珪同声同语,同进同退,这倒使得苏州府衙的一把手知府赵大人犯起难来。总不能把他们全都打入大牢,逐一审问吧。那样一来的话,他的知府衙门立时就得关门。况且,他虽身为知府,但拿人捕人的宪令知府用印之后,需由通判发出。这是朝廷的制度,为的就是防止知府权力过大,以通判之权来制约知府之权。现在,不仅通判反对,就连府中的一众官差衙役都反对自己锁拿颐元初百草堂的老板,面对此情此景,赵庭之不得不暂时放弃拿人的打算,只得慢慢寻找机会与其计较。”
    赵庭之心道这个颐元初百草堂究竟是什么来头,道行可够深的,把我整个知府衙门上下人等全都给收买了,眼下要紧之事是先控住疫情,等疫情过去,再找他算账。
    赵庭之沉思之时,书房之中陷入了短暂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