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王朝早会(一)
今晚的收获,超出了李世民的预期。虽然殷清风始终不答应拜师,但一个存折的谏议就值得他这次夜行了。
风尘仆仆的回到西禁苑后,他将一路上的构思落到纸面上。第二天的早朝上,他要当着文武百官,尤其是太子面,进奏存折的谏言。
卸任天策府上将,他身上除了‘秦王’的王爵,还有尚书令的虚职。
现在的尚书省,是以左仆射裴寂为首。但这没关系,他只需要一个在百官面前,显露治政能力的机会就好。
军权上,他是以进为退,可在治政上,他要步步紧逼。这样,太子才会始终处于紧张之中。事情的成败,便在于太子的慌张。
现在,该布的局已经布下,只等他那太子阿兄露出破绽了。
寅时过半,李世民带着卫队进了玄武门。
卯时整,大兴宫内的太极殿前,五品以上的文武诸臣,依照各自的品级,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缓缓步入殿内就坐。
在百官坐在没多久,一名内谒者监上前一步,口中高呼:“圣人至~~”
在百官从席位上站起来的同时,李渊从殿后走了出来。
等李渊在御座上坐下,群官在典仪宦官的唱赞下,向李渊行再拜之礼。
在百官坐在的后,裴寂来到李渊的右边坐下。
坐在文官序列的第二位的李世民,双眼微眯了一下,眼中闪现一丝寒光。
他老爹与裴寂的关系,他当然清楚。但裴寂每次朝会上坐在他老爹身边的这种行为,属实让他恼火。
当年还在晋阳的时候,裴寂每次找阿耶议事,或阿耶找裴寂议事,他们兄弟中只有现在的太子能参与,哪怕是他在成亲、及冠后,他也被排挤在外。
刘文静与殷峤等人,都帮他在阿耶面前提及,让他也参与会议,但裴寂的理由是,家族与大业,唯嫡长子可传。
以阿耶的性情,能得这天下江山,泰半功劳是在裴寂身上,这是没错。但阿耶既登临天下,就不能过于恩宠与他。这样君不君臣不臣的行径,让他人如何信服?
处理完日常朝政,李渊见没人再奏请朝事,他挥了下手。
一个殿上内侍上前一步,展开手中黄娟,宣道:“门下
即日成立中央银行,独列三省之外。中央银行的职能
武德七年,四月一十一日。”
成立中央银行的事儿,从正月至今,就是百官们最关注的话题。关于中央银行的一切猜想,百官们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打探的消息也都不遣余力的打探。但一切都没有结果。
现在宣布成立的敕旨,大家并不意外,但中央银行要独立与三省,这让所有人感到惊讶。
在他们所有的猜想里,中央银行必然要归于负责财政的民部来下辖。也正是出于这种猜想,有心人才总往民部尚书萧瑀的家里跑。
现在礼物也送了,好话也说了,人情也欠了,但现在却说不归萧瑀管?
萧瑀现在是即尴尬又高兴。
尴尬的是,当初有些礼物实属无奈才收下了,现在还不还?怎么还?高兴的是,这烫手差事没落到他的头上,他终于可以睡安稳觉儿了。
大殿内,气氛先是有些诡异的寂静,接着就是嗡嗡的议论声。
李渊再次挥手,殿内宦官高呼道:“传,王珪觐见~~~~”
群臣不由自主的闭上嘴,然后将视线转向殿门。
原先,作为时常陪伴在太子身边的太子中允王珪,初七那天去上班时,就觉得东宫的气氛不对。
李元吉死在东宫的事儿,由于知道真相的舞姬们都被灭口了,李建成也没再故意隐瞒。所以,当得知这消息后,王珪必然要向李建成问个清楚。
李建成在裴寂和他老爹那里,碰了两鼻子灰,哪里还有心情搭理他。
被三言两语打发出来的王珪,心里也窝火。太子中允既是东宫的属官,也是圣人派在太子身边监督的人。现在死掉一个堂堂的亲王,还不给个说法,这是要害死老子啊。
但他也只能尽力补救,要不能咋办。
后来,李世民宫门杀人、李元吉草草下葬、太子夜宿武德殿的消息传来,王珪整个人都乱了。
秦王杀人、齐王身死,都与东宫夜宴有关。作为大唐储君的太子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又怎么处理的?偏偏,太子还不听从他的谏言。
等在朝会上听到秦王奏请解散天策府时,王珪的第一念头,不是兴奋,而是沉重。
秦王杀人夺路而逃、齐王不明不白身死之后,秦王现在竟然请奏自断臂膀?这里面的阴谋气息太浓重了!
等回到东宫后,他劝说太子小心行事,防止秦王的懈敌之策、缓兵之计。
可太子说:‘难道让本太子跑到圣人那里阻止恩准?难道让本太子眼看着他身边围着那么多的猛将谋士?’
话是没错的,但总得拿出相应的对策吧!
太子又说了:‘长安周围都是忠诚本太子的兵马,连宫门的监门都是东宫的人,还担心什么?’
原先,秦王与太子、齐王是针锋相对。现在,秦王以进为退,化明为暗。对时局的掌控,孰强孰弱,那是一目了然。
可笑的是,秦王那边闭门拒,太子这边欢歌燕舞。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当太子洗马魏徵请辞时,他的危机感更是强烈。
魏徵的智谋可不在他之下,连魏徵都看出其中的不妙,他就更不能立于危墙之下了!
本以为,向太子请辞的时候,太子会尽心挽留。那,他定会将心中所想,尽数道来。
可结果,太子愤怒而去。当天,他的位置便被秦王府旧人代替。
他前一日,只想到秦王府去打探‘敌情’。可现在,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果然,在辞官的第二日,秦王的心腹,上党县公长孙无忌便派人送来秦王亲笔书信。
信中让他安心等待,并将身体修养好,大好河山还要等待他一起去治理。
对于秦王的观感,他始终认为秦王只是一介武夫。等看清白秦王的以进为退的计策,和这封信表达的诚意,他对太子彻底死心了。
既然下决心投靠秦王,当然不能枯坐家中只等富贵来临。他将他对东宫的了解,一一列在信中,由长孙无忌转交给秦王。
除了这些,他还要为秦王登基为圣之后做准备。
秦王府的学士里,无论才学、智谋,很多人都不逊于他。尤其,他们与秦王的情谊,也不是他这个新晋之人能比肩的。
如果不能凸显他的才能,等新朝来临时,他也只能沦为平庸。
平静的家中度过两个多月后,今日清晨,宫内来人,传他觐见。
惊讶、兴奋、不解他在不断揣测着,圣人召见他这个已经身为庶人的原因。
在殿前枯等不久,一声传觐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整理好衣袍,迈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