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奇案(7)
一份两百多人的名单,很快范文程就写好了。
其中有女真人安插的奸细,更有朝中官员与女真人有勾结者,甚至,这些人何时为女真人干过什么事,收受了多少贿赂,得了多少好处,名单上都写得清清楚楚。所涉官员不少,甚至一些是朝中的大臣。东林党、魏党之人占其绝大数,甚至还有几名复兴党成员。
董宣武匆匆扫了名单一眼,又将名单交于三位大人过目,三人的脸色更加难看。
董宣武知道,范文程交代的名单肯定还有所保留,不过这也是免不了的,只能靠日后顺藤摸瓜了。
接着,范文程有陆续交代了王恭厂大爆炸案、刺杀天启案、策动福王勾结白莲教造反案、勾结泰西、倭国、安南、东吁、蒙古诸部等十路围攻大明事……等一系列范文程引以为豪的事情。哪一件都是惊天动地,闻者动容。
董宣武还好,心中早有准备,赵南星等三位大臣则不然,直听得大汗淋漓,面无人色,心中暗叫惭愧。这些事,如果不是有董宣武的存在,哪一件都能把大明折腾得天翻地覆。没想到在他们东林党、魏党斗得正凶之时,女真人竟然做了如此多的事。天降董宣武于大明,真是幸运到了极点。
范文程交代了很多事,也说出了很多人。但是如果涉及女真人的内部事宜,和情报,他依然还是闭口不言。
董宣武也没有逼他,因为他知道,逼范文程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最后,董宣武问道:“范文程,你老实告诉本官,你是不是倭人,你和那李先道是什么关系?”
这句话问得莫名其妙,不仅范文程愕然,就连赵南星等人也是一怔,李先道一案办得十分隐秘,朝中除了少数几名内阁大臣和东厂极少数人,大多都不知其中实情。赵南星是左都御史,管的是都察院,自然也不太清楚。刑部、大理寺就更不必说了。
范文程略一思量,似乎明白了什么,反问道:“那李先道是倭人么?难怪会在突然之间暴毙,其中原来还有这般缘由,倭人的手可伸的真长啊!
董大人,你这么问文程,也未免太小瞧文程了。文程乃是堂堂华夏苗裔,怎么可能是什么倭人,你这是在羞辱文程,羞辱文程的祖宗。
不错,文程更前信王府的李先道,的确曾有些来往,不过,此人心机深沉,城府很深,文程不认为他可以被拉拢、收买,为我所用,所以也就没有多费心思。”
“那你又是如何安排人在太医院,谋害先帝的,据本官调查,太医院谋害先帝的那名太监,入宫足有十多年了。”虽然范文程的话,董宣武信了大半,但也不敢掉以轻心,逼问道。
范文程面带怒色,答道:“董大人,事到如今,文程还有什么好隐瞒的?不错,算起来,文程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但也不屑于与蛮夷倭国为伍。
太医院的那名太监的确不是范文程安排的,他入宫之时,文程还是一位清濛书生,没有投靠女真人,又怎么可能会想到事先安排人入宫?
文程之所以用到此人,因大清的一位官员推荐,说他当初对此人有恩,此人有情有义,只要拿信物给他,此人必会以死报之。此人并非文程手下之人。”
董宣武心头一动,如果范文程所说属实,那意味着倭人的奸细不仅渗透到了大明,也同样渗透到了皇太极内部。这在未来与皇太极的决战中,未必不能为我所用。
“那名官员是谁?”董宣武问道。
“大清的事,董大人也要管?”范文程有些诧异,“他叫江通,淮南人士,因屡第不中,所以投靠了皇太极。此人很有才华,很受皇太极的器重。”
说着范文程将江通的情况仔细地说了一遍,这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董宣武派人稍作打听,就能打听清楚,所以范文程也没有避讳、隐瞒。
“江通?”董宣武沉吟了片刻,看来这江通就算不是倭人,也必定潜伏的倭人有很深的关系。只可惜,此人身在皇太极身边,不能将他抓捕归案。
董宣武原本以为范文程才是倭人奸细的关键人物,看来不是,铲除这帮倭人奸细的线索,转了一个圈,看来还是落在和为上绸缎庄掌柜邱宣身上。
对于邱宣此人,董宣武虽派人暗中监视,却并没有进行抓捕,怕的是打草惊蛇。过早引起那帮倭人奸细的警惕。
这帮倭人潜伏得如此之深,深谋远虑。这次帮女真人刺杀天启皇帝,显然也有其深远的图谋。
奇怪的是,董宣武派往江户的探作,并没有发现这伙倭人与江户幕府有任何联系的迹象。而且,被李先道偷盗去那些技术江户幕府也似乎丝毫不知情,并没有被运用起来。
这让董宣武百思不得其解。
“董大人,能回答的问题,文程都已经说了,大人可还满意?”范文程问道。
董宣武点了点头,说道:“范文程,你招认的那些事本官还会查实,你放心,如果你所说的那些事属实,没有骗本官,本官答应过你的事,也绝不会食言。公审只会定你应有之罪!别的方面你不必再担心,也不会有人故意为难你。”
说罢,董宣武挥挥手,招衙役进来押解范文程回牢房。
审问完范文程,天色已经微黑,这次提审不知不觉中竟然审问了一天的时间。
“可惜啊!此等人才,不能为朝廷所用,终因心术不正误入歧途,落得如此下场,不得善终,真是叫人可惜也可叹!”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南星扼腕叹息道。
众人也唏嘘不已。
董宣武瞅了赵南星一眼,心中暗道:“大明像范文程这般怀才不遇的人还少了么?要不是你东林党贪污腐化、任用私人,只顾着与魏党斗得天翻地覆,大明何至于此?而且,大明千年不变的以八股文录用人才的僵化体制也该改一改了。这世上可不是文章写得好,就懂得如何治理百姓。”
可是这样的话,董宣武说不出口。
赵南星是东林党的党魁之一,有头有脸,完没有必要因一时之快与东林党闹翻。
至于改革科举制度,涉及万千仕子,牵扯更大,现在还不是改革的好时机,还需一步一步慢慢来。更不适合当众说出来。
案情有了这般重大的进展,自然不能隐瞒,必须需禀明皇上与内阁,那些涉案官员的处置也是个问题,必须请皇帝与内阁定夺。
董宣武与赵南星等三位大臣稍微商量了一下,立刻进宫觐见崇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