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一百五十三章 平息

      “呼~呼~”张志平平息了一下心中惊疑的心情,在修仙界中,这种事情并非不可能,空间奥妙在筑基期时便已经开始接触了,但是,能运用空间之力的,只有到了金丹大圆满才能做到。嗯?心情一平复,张志平立即感觉到一股疲惫感传来,连忙检查身体,这时才发现自己的精气神已经消耗了足足一半,他心中一惊,连忙开始打坐调息,要知道他由于精研种种秘法的缘故,身体精气神远超于普通修士,刚刚这一下的消耗,恐怕都足以让一名筑基初期修士直接精气衰竭而亡了!很快恢复了过来,张志平细细体味着刚才发出那一剑的感受。陈宏当初的那一剑,应该没有自己这次发出的威力这么大,至少当时他勉强可以看出来那一剑的轨迹,而刚刚他发出的这一剑,是确确实实的穿梭了空间,无视了修炼室的墙壁和禁制。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大的差异,应该是与自己经常接受天人感应的体悟有关,那种与天地相融的状态,真的与天人感应很相似啊。看来虽然自己一直没有从天人感应中得到什么直接的好处,但一些隐含的好处却是极大,只等着发生一个质的变化了。只是那一剑?张志平沉吟了片刻,仔细想了想,那一剑给他的感觉,并不像是自己主动发出的,更像是自己给出了一个目标,然后那柄剑自己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攻击。举个形象些的例子,就好像他把一个杯子举到空中,放开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落到地上,而不是他主动扔到地上那样。对,就是这种感觉!那一剑之所以能无视空间,无视防御,就是因为它符合了天地的轨迹,或者说像重力一样的规则。修士的种种手段,追根到底只是对于天地规律的模拟,也必然符合天地规则,所以那一剑,才能顺着轨迹直达目标,无视了中间的种种阻碍。这就是“道”吗?张志平立即想到了一个修士常常挂在口边的概念。不,虽然很接近了,但还称不上道。张志平立即摇摇头,根据他这些年来对修仙体系的研究,知道以他目前的修为,还达不到接触“道”的地步。虽然人们常说道无处不在,连凡人也能得道,但是对于修仙者来说,只有到了金丹期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道的痕迹,而能否得道,则是突破元婴期的关键所在。张志平理智的将关于道的研究压在心底,他距离那个境界还太远了,强行研究的话只会徒耗时光。所以他将心思又放回到了剑修之上,简单的整理一下整个过程,剑修就是将心神凝聚到飞剑之上,借助飞剑灵物的视角间接与天地相融,然后借助天地的规则发起攻击。换个高大上些的说法,就是诚于剑,人剑合一,神而明之,天地万物皆为剑。没错,就是这样!绕了一大圈,总算是将剑修的理论以自己的思维理解了过来,如果是一个本土修士,反倒不用这么麻烦,因为剑修的理论,已经以这个世界的话语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只是知易行难,剑修之道,首在于诚,但贵在于坚持啊。张志平不由想到了关于剑修的记载,虽然很多修士对于剑修的感官并不算太好,睚眦必报、飞扬跋扈、骄傲自大等等,但是,剑修却始终是正道的一大支柱力量,在除魔卫道、维持天地秩序方面,剑修始终冲杀在最前线。这种行为,与一般的修仙者大为不同,可以说是剑修的一种坚持,一种诚心正意,而能成为这种人的,终究只是少数。只可惜他现在所研究的东西只是剑修的基础,毕竟他手中的玉简只记载了剑修的一部分原理,而剑修发展这么多年,自然有更加深奥的理论,如果还想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话,只能自己找资料了。对于剑修原理的研究暂时告一段落,张志平顿时感觉到浑身上下有一种通透无比的舒爽,让他的心情立即愉悦到了极点。果然,这种探索未知,然后千幸万苦解决谜题时的畅快感,才是他的最爱啊!细细的品尝着此时的滋味,张志平渐渐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剑修的这种原理来提高自己的实力。倒不是他执着于只使用法术,而是他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天人烙印,若论起与天地的交融来说,剑修的剑心状态可比不上天人感应。但有时太多了反而也不好,天地太宏大了,在天人感应时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反而难以将其利用起来,而剑修在这方面的理论,倒是可以借鉴一下。需要一个东西来减弱天人感应时的那种相融状态,增加自己的自主能力,但同时,也不能太过削弱,他想了想,这事最后还得落到五脏神和泥丸神上,不过具体该如何操作,那就需要自己长时间的研究了。从理论到实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期间会遇到种种问题,都需要自己一一解决。张志平展开了他新的研究,与此同时,青松门因为陈宏之事加大了对于周国境内的清扫力度,很快便将齐朝的残余修士都挖了出来,当初那些从卧牛山跑掉的修士,一个都没有遗漏的全部找出来被斩杀。只是这些齐朝余孽中没有一个筑基期修士,不像是能施展血脉诅咒的样子,看来这件事情另有蹊跷啊。没办法,张志平当初做的实在是太隐蔽了,众目睽睽之下,有云空和云平作证,青松门始终都没有把目光放到张志平身上,让他可以一直安安稳稳的继续修炼。青松门不可能为了一个弟子无休止的耗费力量,所以在始终没有调查到事情的真相后,只能将此事继续安在邪魔身上,成了青松门清洗各方势力的一大借口,随着时间渐渐过去,这件事情便成了一件悬案,再没有溅起丝毫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