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二百零六章:舆论

      民间传说,六月初六的太阳最毒。
    每年六月初六日,百姓们都会把家里冬天用的被子、厚衣服以及陈粮等等拿出来在太阳底下使劲的暴晒。据说这样可以杀死虫子,让东西不至于发霉。
    自从皇帝朱由检从湖广清剿了闯军之后,整个大明的精神面貌一变,以前笼罩在南京上空的阴霾渐渐有了飘散的感觉。
    史可法这个兵部尚书也终于不再上下为难,左右挪腾了。久不休沐的史可法打算在六月六这一天跟朱由检请个假,好好在家休息一天。
    人到一定年岁,总是习惯性的早起,像史可法这样自律性非常强的人,更是如此。
    虽说是休沐了,可是这天一大早,他还是按时醒了过来,并且还亲自上街买了点吃食,准备好好享受一下。
    “老爷,这是朝廷送来的邸报。”
    “邸报?怎么送我这儿来了?”史可法感觉奇怪。大明发行邸报的机构是通政司,这是专门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专门对朝廷的政务做上情下达的工作。
    最近朱由检这个皇上心血来潮,把通政司并入了内阁,并委派了新的通政使黄道周,整个内阁以及朝廷的文书全部就交给了通政司来处理,并且还为此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印刷作坊,使用铅字活版印刷,使印刷速度提高了很多。
    一般情况下,邸报是给地方官吏通报朝廷最新政令的,史可法这种中央高官自然是不需要收邸报的。
    出于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史可法还是打算看一看这份东西。
    只一眼,史可法就感觉到了不同。这份所谓的邸报,跟他以前见过的有点不一样首先,这纸张变了,变得灰了一些,不在是那种泛黄的纸。其二,这份邸报有点厚,不在是奏折那种折叠的样式,而是几页很大的纸张。
    史可法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醒目的名词大明日报。日报,这是什么东西?
    再往下看,史可法发现名字旁边有一行小字,印着当前的日期崇祯朝乙酉年,壬午月,甲午日,晴。
    史可法基本明白了,这东西是一天一份的,看来以后会每天都有。对于朱由检闹出的新鲜事物,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接着往下看,一个大大的标题首先映入眼帘论师。史可法很好奇,这种不伦不类的文章显然不是朝廷的邸报,更像是一篇著作。
    文章把老师的重要性着重宣传了一番,中间搬出了孔子的过往,最后号召所有人都应该向孔圣人学习,当一个好老师。
    史可法心情很好,起码今天的心情不错。以他对朱由检这一年的了解,能让朱由检同意在这种东西上夸孔圣人,可以说很例外了。
    这是朱由检正式推出新闻行业的第一份报纸。报纸这东西,不是说办就能办的,首先你得有阅读群体。很多写这个的东西,就说印刷一百份,一千份之类的。
    在这个时代搞版面去印刷,估计一百份的价格不会比一万份便宜多少。这个时代的文人那是惜字如金的,出的文章都是短篇,能出一个诗集也就两枚铜钱厚。
    你要是敢出一本百万字的,估计得倾家荡产。光是写文章的稿费都是一笔大开销。著名的明书案中,庄廷鑨聘名士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以每千字润笔三十两白银的代价,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想一想,一千字三十两啊!发财了。此处省略一万字,哈哈。
    就不用说印刷费用了,那绝对不是一般人出得起的。更别说能大量刊印发行了,在大明,能印刷成文字的,都很弥足珍贵。
    但这份邸报,却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公开售卖,而且价格还不算贵,大约等于一个肉包子的价格。
    在定价这个问题上,黄道周是请奏过朱由检的。朱由检认为一个包子的价格刚刚好,底层百姓节省,宁愿啃馒头也舍不得吃包子,他们是不太关心国家大事的。
    识点字的讲究个面子,又害怕落在人后,哪怕不吃,也会省出这个包子钱买,有钱的不在乎这点,就算不会看,也会买一份。
    南京城里的人,其实关注点根本就不是老师这个职业,他们最高兴的是听到有人夸孔。
    儒生们看来,只要皇帝夸孔,就等于朝廷尊濡,这是儒生们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于是,第一天的大明日报销量不错。
    第二天,报纸延续了前一天的话题,深挖了孔府的传承,把整个孔府的来龙去脉,暴露在公众的视野。
    这个一个八卦话题,而且是一个上得了台面的八卦,绝非低级趣味。但是照样是利用了人的低级趣味的心理。
    人们这才知道,原来孔府规模已经是那么庞大了。有些人觉得这是应该的,孔圣人的后代嘛,在这个讲究出身的时代,享受特权,都是应该的。
    第三天,报纸报道了肥城被金兵屠城的事情。舆论导向很正能量,宣扬了郑位的英雄行经,顺带着提了一下肥城距离孔府的距离。儒生们沸腾了看看,这就是圣人教化的力量。
    第四天,画风一转,只谈教化,重点举例当下的名师,例如钱谦益。
    第五天,一个重磅炸弹出来了孔子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带领孔府剃头向鞑子投降了。
    “哗”舆论哗然,儒生们首先开始大声辩解这不可能,这一定是弄错了。
    当然没有错,这一天的报纸不能像言官一样闻风而奏,而是详细的介绍了孔胤植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如何带领孔府剃发投降的。
    儒生们不干了,他们开始攻击日报,要求停止售卖,以各种理由撒泼打滚。甚至要搬出孔府南宗,以证清白。
    孔府南宗当然不傻,北宗剃头的事情是事实,谁冒出来对抗就是打自己的脸。这不是摆明了跟皇帝直接对着干吗?
    儒教和皇权的争斗历来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就是玩的冷暴力,从来没有明着对抗过。
    “皇上,您看这报纸还继续刊印吗?”黄道周有些害怕,如今他成了儒生们讨伐的对象了,有点要遗臭万年的感觉。
    “怎么,你害怕了?生正不怕影子斜,你说错了吗?”朱由检看着新改造的印刷器械,觉得还不够完善,主要还是人工在驱动。
    黄道周当然怕,他知道文人的嘴有多厉害。歪曲历史、颠倒黑白是文人最擅长干的本事。
    “那就继续夸孔子,他们有本事就先把夸孔子的文章骂死。你们再发一个衍圣公的敕封年谱,让天下看看谁最不要脸。”
    衍圣公的敕封是从宋开始,但是宋末却同时享受宋、金、元三国敕封。可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墙头草,两面三刀。
    看到没有办法制止日报的发行了,儒生们开始为孔府辩解出了各种理由曲线救国,忍辱负重,深入虎穴什么词可以当遮羞布,就用什么词不要脸的贴。
    “日报每天亏损多少?”朱由检不用想就知道,以现在的规模,办报纸绝对是陪到姥姥家的买卖。
    “每天亏几十两。”黄道周有些羞愧,因为朱由检之前说这东西是可以赚钱的,可是他却办的亏损了。
    “才几十两赚大发了啊。”朱由检一听,简直乐坏了。
    “嗯皇上这是何意,难度亏钱少了?”黄道周愣住了,还有喜欢亏钱的生意
    “你明天发个通告愿意发文章的,只需要交十两银子,文章通过审核之后就可以发表在日报上。”
    时代不一样,不要用后世的思维来想大明的国情。在这个时代,发表作品的确是要倒贴钱的。
    朱由检就不信了,以现在的舆论,那些儒生只怕会捧着银子来求日报社刊印他们的文章。他可是掌握着舆论的制高点。
    舆论战的核心就是利用事件来创造舆论,最终制造出有利于自己目的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