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那是2006年,他还在英国上学,盛西原已经毕业工作了,薪水颇丰。盛西原本来和他说好,过年时来英国找他玩,但这个出游计划只过了一个月就夭折了。
10月,盛西原打电话来求他帮忙。姜承敏家在江苏的一个市做过工程项目,颇有人脉,盛西原来托他爸爸查一个人:钱方民。
这个联系方式就是姜承敏当初从爸爸那儿拿来的,是当地一个派出所的小头头,说是可以帮他找人。
小头头名叫孟伟国,十年过去,马上都要退休了,依然只是个小头头,可见业务水平不怎么样。但幸运的是记性还是很不错的,姜承敏提到盛西原这个名字,他一下就想起来了:“记得的记得的,当时说好找到人给我三万块,后来人是找到了,钱也给了,但盛老板没再来找过我啊。挺怪的,可我也不好问。”
姜承敏跟他约好,下个月会过去一趟,聊聊当时查到的一些事,顺便让他带自己去见见那个钱方民。
第13章 姜承敏·密友
1990年,姜承敏八岁,读小学,头大身子细,外号是豆芽菜,隔三岔五地就要挨揍。
小学生很奇妙,秉持着一种纯粹、本能、不受社会阶级影响的恶。才不管你家有没有钱、跟老师关系好不好,老子越是要向老师告状,那么好,儿子挨揍挨得也越多。
在连续挨了一礼拜巴掌之后,姜承敏学会了在对方举起巴掌前先掏出自己的钱包:“我请大家吃烤肠。”
这种方法在短期内效果非常不错,因为爸妈给的零花钱十分丰厚,而且一口气给足一个月。姜承敏不但可以请自己班里的班霸吃烤肠,还可以请隔壁班的班霸吃烤肠,不但可以请吃烤肠,还可以请吃烤鸡柳。
事情是在隔壁学校的小混混也找上门来的那天开始变质的。姜承敏逐渐发现,钱包好像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于是时隔两个月,他又一次久违地挨了打。同学们离开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下礼拜记得请我们吃鸡柳啊!”
姜承敏在偷爸妈的钱和挨揍之间,选择了多穿点衣服,多少吃点拳头。
这顿打确实如约而至了,姜承敏也确实比意料之中少挨了很多拳脚,但身上穿的大棉袄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多了一个陪他一起挨打的转学生。
那个转学生就是盛西原。
他们在被强壮的高年级学生打得眼冒金星的那个傍晚成了难兄难弟,接着成为了朋友,开始研究怎么分头逃跑比较能分散兵力。也不止一次,两个人又被分头捉住了丢到一起威胁,姜承敏哆哆嗦嗦地又要掏钱包,被盛西原一把按住,低声说:“你今天掏钱,明天就还要掏钱,你家开矿的?”
姜承敏没敢告诉他自己家里其实真的有矿。
盛西原从小就有那种温和但坚定的态度,好像任何问题对他来讲都是:没关系,可以解决的。这种态度让姜承敏神差鬼使地就信了他,一信就是二十多年。
一个学期之后,他们还是两棵豆芽菜,但是成为了全年级跑得最快的豆芽菜。
初中开始,姜承敏和盛西原就进了学校田径队训练,一直到高中毕业,两个人都是全班乃至全年级顶尖的跑步运动员,显然跟小时候为了逃避挨揍被迫经受的跑酷运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姜承敏一直记得第一次成功用双腿甩掉校霸的那天傍晚,两个人按约定到学校门口的小摊碰头,兴奋得仿佛实现了一桩人生大事。
他掏出本来要上贡给小混混的零花钱,请盛西原吃了两根香肠。两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背影拉得很长。
“盛西原。”
“嗯?”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还是个豆芽菜的姜承敏,极其认真、用力地说,好像许下一生那么漫长的承诺。
盛西原有一双很妙的眼睛,看着人的时候,温柔又天真。看着看着他就笑了:“你也是。”
“带上我名字行不行,郑重点。”
“好的,姜承敏,你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小混混们已经撵不上他们了,但很偶尔地,姜承敏还能在盛西原的身上发现一些淤青。按照自己挨揍的经验来看,他认为盛西原可能还在别处挨谁的揍,但一来那些伤都在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腹部、后背和大腿,很难发现;二来盛西原还是活蹦乱跳的,自己只说是摔跤摔的,于是这些莫名其妙出现的小伤口就被忽视了。
他的朋友盛西原,有着非常温和而又坚定的个性。他要做任何事,总是下定了决心,然后一头往前冲,而且必定都能做成。比如他要甩掉小混混不再被欺负,比如他要用一个夏天的时间学会游泳,比如他下学期要考到全班第一名,比如他要去上竞赛班拿奖学金。
他沿着最正统的好学生的路线,向前拔足狂奔。
五月,这个城市的夏天正要开始,他们骑自行车去上学,盛西原在前面飞驰,校服外套像翅膀一样向两边张开。骑了不到十分钟,突然有人在前面喊住了他。
姜承敏摇摇晃晃地上前去,看到一个留着长波浪卷发、涂亮红色口红的女人抓住盛西原,要他帮自己买什么东西,盛西原说我要去上学呢,你自己买吧。女人抬手就给了他一巴掌,声音响亮到姜承敏隔着十米打了个哆嗦。
那一天,姜承敏终于明白了好朋友身上奇怪伤痕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