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五十一章 民与谁争粮

      林庶灵跑到秋实学堂门口,正好撞上从外回来的童晓馨。
    两人见面,林庶灵因旷课一上午,这会撞见院助直接怯了半步。
    “肯回来啦?”童晓馨笑道。
    “嗯。”
    “心里痛快啦?”童晓馨紧追不舍。
    “嗯。”
    “你只会嗯?”童晓馨得势不饶人。
    林庶灵摸一把额头上冷汗,抬手道:“院助大人请!”
    童晓馨白了他一眼,“德行!”
    秋实学堂知道码头有粮的消息比躲在城隍庙坐定的林庶灵早,清晨码头那边传出风声,这风一刮进明州城,先传进秋实学堂。追捧时事的年轻学子得知此消息,对有关格沁粮的归属展开一场激烈讨论。
    学员们在底下议论纷纷,范先生一看,见学生的心思不在课堂上索性宣布放假一日,给众人留下一个功课,便和明州码头里的格沁粮有关:“民与谁争粮?”
    “这其实是道伪命题,在西洋历史中出现过大名鼎鼎的‘圈地运动’,我们总不能说民与羊争粮吧?”说话的学员从未踏出国门,可对西洋史颇为精通,当下举出一反例。
    “莫说那西洋,前朝杀入关内夺取天下时在北方没少圈地,当时的情况比现在还严重。”
    “邵关兄此言差矣,此圈地非彼圈地,西洋圈地提高生产力,格沁朝圈地仅是为褒奖功臣,北方的生产反而倒退了几十年,不可相提并论!”
    “糊涂!”
    林庶灵行到回廊时,听到学斋里面传出激烈的争吵,最后被夏戈挺一声大喝中断。
    当下秋实,争论的核心话题在两点,一是讨田,二是粮荒。前日各县豪强进城,将田契递交至税课司,随即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城隍庙内的失田难民数以万计,而且就在眼前,全城人都看在眼里,税课司要是真将田契换成红契,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而此事在学堂引发的争论胜过外界的评断,学员们对田该不该存有异议,加之粮价暴涨今日一早码头有粮的消息传出,相关事宜上的争吵显得尤为激烈。
    粮和田的归属问题,秋实学员分站两边,有承认田归豪强的,也有支持还田与民的。
    林庶灵从门口望进去,看清争论的几人,摇了摇头,此前集秋实之力为民谋福祉的想法太是单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早些时候马至筠遭劫,田契失窃,众人纷纷拍手叫好,先如今风声一转,几大豪强被推上风口浪尖,秋实学员内部自动分成两个派系。
    一派是富家子弟聚首的保田派,与几大豪强没直接关联,但家中多少占了些便宜;另一派方是以梨花小筑九人为核心的讨田派。
    其他同学被夏戈挺一声喝住,这位爷当过兵,还是个军官,在秋实谁也惹不起。
    有一个胆子大的丝毫不怯场,走过来问道:“老夏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只是看到某些人将私利带进学堂,明明是聪明人为何尽干些糊涂事。”夏戈挺面露不屑。
    “你......”
    那人语塞,另有一学员名叫邱白站起身,代表保田派据理力争,“我等只论时事不杂半点私心,反而有些人因自己出生不好,处处刁难他人,这等人才是真有私心!”
    夏戈挺恼了,“姓邱的,你把话说清楚,老子什么时候刁难过你们!”
    邱白面不改色说道:“难道在你心目中,富家不是民,唯独寒家才算民。如果是,你便是有私心,如果不是,我等为民与暴徒争利有何不妥?”
    夏戈挺嘴皮子比两年前进步不少,遇到能说回道的照样吃亏。论打架十个邱白加一块不是夏戈挺对手,若说辩论,一百个夏戈挺也不是邱白的对手。
    这会林庶灵刚进屋,询问顾雨亭怎么回事。
    顾雨亭指着本上一页笑道:“先生给大家留一题目,本来是解题的,谁想说着说着又拐到河沟里去了。”
    林庶灵一看,本上一页只有五个字:民与谁争粮。
    先生为何留下这个问题,林庶灵不难理解,此题正中当下明州城困局。可以范先生的学问,在这等关口抛出此题,又有何深意?
    先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整座秋实学堂的方向,除了赵曙是个异类,剩下的三十五名学员一直秉持范先生的处世理念。范先生是支持他们讨田争粮,还是反对?
    林庶灵陷入深思。
    正在林庶灵思索题目背后的意义时。
    华新民站到台上,“民与谁争粮,重点在于粮,要看什么粮,是谁的粮,然后才是和谁争的问题。”
    “若是官粮,军粮,维系天下稳定之根本,自然不可妄动;可若是赃粮,贼粮,本取自百姓,霸占的歹人被赶跑,剩下的粮自当还给百姓。这没有争议可言。”
    “难怪大家都说你华新民能言善辩,有苏秦之风,一手偷梁换柱的功夫着实巧妙。在场的各位同窗不是愚昧之辈,唯一的蠢货被赶走,剩下的人谁还不知道先生口中的粮指的不是米面,而是产出五谷的田地。”华新民是块难啃的骨头,邱白不敢大意,单手指道:“你站在上面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是何居心?”
    华新民不怒反笑,“邱白兄每每见粮思田,将大伙往田上引又是何居心?”
    邱白等人的目的很简单,在为保田造势。
    时下讨田之风,一半是由华陈等人带起,让明州城里的民众产生富商手中的田契理当归还难民的想法。
    别家的田契怎么还不知道,他们几家的田契是正经买来的,钱货交易,白纸黑字,亲笔画押,既不赊欠又不抢夺,只因为人穷就要将田还回去,天下哪有这等道理?
    想要扭转这股歪门邪风,必须压住秋实的讨田派。邱白,王立行组成的保田派这两天见空子往上面引,抓住一切机会打压华新民和陈书同。
    “童院助回来啦!”
    “院助大人,府衙内可有新消息?”
    童晓馨的倩影出现在门外,屋内的争吵一下子偃旗息鼓。
    平日里众人争论也都躲着这位女院助。这位在秋实的地位可不低,院助这个身份倒是次要。童晓馨才学稳压众人一头,秋实的人都服她。
    要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天下的读书人最不服输,何况向一女子低头,这在大周其他地方简直不可想象,满腹经纶精通西学的新学堂学员会输给一弱女子。
    可偏偏在秋实学堂,已成为一常态,江南的弱女子凌驾所有明州好男儿之上,无人敢有异议。
    原因无他,才学不如罢了。
    过去几年,华新民、陈书同、顾雨亭、黄维格先后在童晓馨面前栽了跟头。论时事政见、民生农桑、先哲经文,西学思想皆不是童晓馨对手。
    华、陈、顾、黄四人是秋实乃至明州城公认的四大才子,四才子斗不过的女魔头,哪是其他人能招惹的。众人知晓比不过,只能服气。
    更何况童家家里有个当大官的,消息灵通的很,寻常人家只得望而止步。外面发生什么事,别人尚蒙在鼓里,童院助在来学堂路上,已经把事情经过缘由想得明明白白。
    华新民听声赶忙从台上下来,邱白转头和后面几人闲聊上。
    童晓馨步入学斋,底下人的视线牢牢锁住她身上。田也好,粮也罢,都和院助大人息息相关。
    “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们要听哪一个?”童晓馨受众人委托回去探听存粮真假,另一方面也打探官府的态度。
    码头的这批粮,明州府衙是当场扣押,还是视而不见,这对明州百姓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要官兵出面护送是不可能了,毕竟格沁人是前主子,加上改朝换代,知府老爷不会做那等糊涂事,虽然他本身就是个糊涂人。
    “先听听好消息。”
    “还是先说坏的,听了坏的自然知道好消息。”林庶灵说道。
    童晓馨面色凝重道:“官府不会出手,这批粮从哪来,送哪去,何人取,何人需,明州府衙概不过问。”
    “这是为何?码头粮能救城内数万难民,而且一旦这批粮到手,城中粮价自然回落,若不然全城都没几家吃得起米了。”胡进一只脚迈进吃不饱饭行伍中,粮价再涨,以后都得厚着脸上黄维格家蹭饭。
    “新政府不想和关外的格沁旧部开战,这批粮在明州境内无论发生何事,官府都一概不过问。”童晓馨着重咬准了无论两字。
    下面叹息声一片。官府不出面,码头有洋人卫队巡逻,加上格沁人安排的护粮队,普通百姓怎混得进去。
    十万石粮压回奉天,看来是板上钉钉。
    这可是十万石江南的民脂民膏,有学员惋惜,又无可奈何。
    林庶灵在下面握紧拳头,官府不出面维护,在他看来已是帮了大忙。这批粮真的存在,绝对运不走,哪都不会去,乖乖落回明州百姓的米袋子。
    “院助,我有个问题。”邱白起身示意,见童晓馨点头同意,说道:“税课司库府内的田契,官府准许登记造册否?”
    “田是田,粮是粮,先生留下的功课是粮,秋实今日只论粮。”童晓馨甩下一句话,当即宣布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