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55页

      若他们知晓成阳郡主就是萧姑娘,肯定能为我们所用。萧姑娘这样出力,不能白白浪费了。”
    薛池听罢,表情里带着几分不悦:“大哥,这样的事,应该先同她商量。”
    “她既然投靠,自然要拿出诚意。”
    “……湄儿投奔的是我,而不是大哥。”薛池说,“大哥如此利用她,是成兰卿小姐教您的吗?”
    大皇子一愣。
    “大哥,做事不能冒进。一旦求快,就容易出差池,这是小时候你教导我的。现如今,大哥怎么忘了?”薛池问。
    大皇子略微沉了脸。
    “成阳郡主的章,是被靖王夫妻泄露出去的。”薛池又道,“大哥,火焰已经足够了。再添柴,恐怕烧起来难以自控。”
    说罢,他站起身也走了。
    四皇子从大皇子府离开,没有直接进宫。他只是等到这天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下差,派人送了些吃食给他。
    大太监很卖人情给四皇子,他毕竟是德妃的亲生儿子。
    “……是靖王亲口说的,王妃与白姑娘私交深厚。王妃为世子启蒙而苦恼,白姑娘给了这篇《千字》。
    陛下龙颜大悦,问及何人所作时,陛下没有询问任何人,就亲笔书写‘成阳’二字。除夕时,陛下曾单独见过白姑娘。”
    四皇子听了,心口一阵乱跳。
    他努力按了按胸口,激动似一阵烈酒,在他血管里沸腾着。
    原来是她!
    怪不得这等采,这等胸襟!
    有好几次四皇子见她眉心贴一颗美人痣的花钿,那颜色似火,心里还在想她的花钿好看。
    如今想来,那几次正好是她没有贴。
    因她往日总是贴着,假假真真,已经没人去计较了。
    她果然眉心有鲜红美人痣。
    传言说她三只眼,不可信;传言说她容貌丑陋,简直岂有此理!
    论及采,莫要说女子,这普天之下又有几男子能及;论及医术,能开膛破肚,起死回生。
    况且她生得妩媚……
    四皇子想到这里,恨不能立马去庄王府提亲。
    不过说起来……
    她既然化作庄王义妹,就是说,这提亲未必能轮到自己。庄王的腿,那条以假乱真的腿,就是她做的。
    他们俩感情深厚。
    “她如何认得庄王的?”四皇子忍不住有点好奇了。
    庄王如此普通一人,怎么有造化可以和成阳郡主做异姓兄妹?
    第674章 不像是大姐姐的性格
    薛池算计了大皇子,利用《茶略》在德妃跟前献殷勤,拒绝了大皇子的联姻提议。
    大皇子也反击了薛池,把仰慕薛湄的四皇子牵引入局,给薛湄和薛池之间制造阻力与误会。
    可惜他不知道靖王真实身份,否则他此举就显得可笑。
    成兰卿也想把四皇子弄成薛湄的仰慕者,让他搅乱薛湄和靖王、庄王的局面。
    她同意大皇子的做法,甚至给大皇子出谋划策,但她跟大皇子的目的肯定不同。
    “……还真看得起我。”薛湄忍俊不禁,然后又问薛池,“大哥,四皇子爱慕我?”
    薛池:“你不要胡闹。四哥和靖王一样受宠。要论起来,他在父皇心中地位,还在靖王之上。
    他不争不抢,可这朝中无人敢欺负他。若有个不慎,他转过头来对付咱们,后果不堪设想,你可明白?”
    薛湄点点头:“明白。”
    然后她又问薛池,“他这么厉害的话,不如我嫁给他,然后利用他帮大哥你啊。”
    薛池:“……”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胸襟。
    明明啥也没有,为何他感觉自己被气得吐出了一口鲜血?
    他快要被薛湄气死。
    “在他跟前,你也是这么说话?”薛池问。
    “他”是谁,不言而喻。
    薛湄道:“是啊。”
    “方才那话,你敢再说一遍?”薛池冷冷问。
    薛湄:“……”
    翌日,阿梦和萧靖承带着孩子过来做客,四个人像个同盟,提到了大皇子挑拨四皇子追求薛湄的事。
    薛池看着薛湄,不怀好意把她昨晚的提议,说了一遍。
    阿梦目瞪口呆。
    果然,还是准妃厉害。
    萧靖承听了,则是很淡然:“若能帮到你,嫁了又如何?”
    薛池:“……”
    阿梦:“……”
    依照薛湄的本事,弱四皇子根本不是她对手。
    她若是真的想这么做,萧靖承会支持她。薛湄虽然胡来,该坚守的,她守得很稳。
    在该靠谱的时候,她其实很靠谱,只是大家都以为她不靠谱罢了。
    “王爷疯了。”阿梦道。
    然后,她瞧见王爷和准妃等人都看向了自己,阿梦心惊按了按了胸口:“我刚刚的话,说出口了吗?”
    众人:“……”
    靖王夫妻俩闲坐,没什么要紧事,起身告辞了;薛湄也回房,打算出趟门;薛池还有很多差事,今天他上峰的儿子娶亲,他中午还要去喝喜酒。
    大家都忙。
    至于成兰卿和大皇子埋下隐患这事,暂时没有去担忧。
    亦或者,薛湄根本不放在眼里。
    《千字》的楚国流传开来,而后也流传去了齐国,快要到过年的时候,才传到梁国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