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0页

      老八见到回来的赵令闻,总觉得赵令闻变了,至于怎么变了他说不上来, 只能说是变得更加的有气势了。
    反正就挺怕老七的,这也让赵令闻清静一些, 总被人盯着也是很烦人的,特别还是自己的弟弟, 就散发了一丝神魂给对方压力, 果然好用。
    可以说为了给蔡王举办婚礼,整个汴京城都动起来。
    偶尔也有人提起那贾家,捡了芝麻丢了冬瓜, 瞧不上人家小娘子,结果人家如今要嫁入皇家了。
    更不要说,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孙蓁蓁的悦丰楼全国有几十家的分店。
    这是闺女?这是财神爷!
    其实还有更多外人不知道的工厂之类,孙蓁蓁又不傻,告诉那些人她自己有多少家底,起不是有病?
    就连她家里人都不知道,她究竟有多少的财富。
    别人的钱要不存在钱庄里,要么自己的库房里,孙蓁蓁不是,她一部分丢在空间里的仓库里,一部分在那赵令闻炼制的空间装备里。
    这样出门做生意,想要用到大钱的时候,直接可以砸过去,想想都觉得爽。
    孙蓁蓁出嫁的那天,汴京城出奇的热闹,赵令闻骑着追风,来迎娶他家的小娘子。
    一袭绿色喜服的孙蓁蓁没有盖上那盖头,而是直接骑上了踏浪,看的媒婆等人一脸震惊,不过她无视了那些人,今天是她成婚的日子,为什么要挡着自己的脸。
    “王妃呀!使不得啊!”一众宫人追了出去,只可惜,踏浪是他们可以随便追上的马吗?
    绝不可能!
    奔到孙家门口,也不需要她家弟弟背她出来,就看到逆光骑在马背上的赵令闻。
    “小娘子,我来接你啦。”赵令闻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要他家小娘子乐意,不坐花轿就不坐呗,主要是他记得他家小娘子晕轿子。
    真要坐轿子,等下来的时候,吐一地的话……
    虽说修炼了,但是晕轿子这事,还是没办法啊。
    晕轿子不是生理问题,是心理上的,这事还是孙蓁蓁上个世界的时候遗留下来的问题。
    往事不堪回首,还是算了,反正赵令闻不介意,谁也别想在那瞎哔哔。
    在一众人诧异的眼神下,新郎新娘骑着骏马,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头,汴京城的百姓纷纷出来围观,这可是皇家娶媳妇,后头那十里红妆,不比那些王侯贵族嫁女儿来的差。
    只要是汴梁百姓那都知道,悦丰楼的东家厉害,十来岁的小娘子,独自一人撑起了家业,更是被官家赐婚给唯一还没成婚的弟弟赵令闻。
    对蔡王百姓们或许不怎么熟悉,但对孙蓁蓁的发家史还是有所耳闻的,谁不知道悦丰楼酒香十里,生意好到天天需要排队,只要手里稍微有点银子的,谁不想去悦丰楼吃上一顿。
    加上边城送来的各种瓜果,悦丰楼属于独家售卖,生意不好才叫怪了。
    日进斗金说的都是轻的,瞧瞧这孙家,前几年家产都败的只剩下个破酒楼了,如今孙家小娘子出嫁,十里红妆看红颜不少人,更不要说赵令闻送上的聘礼,那可是绕着汴京城走了好几圈的。
    孙家的地方差点装不下那些聘礼,孙蓁蓁只觉得无语,这是红果果的炫富啊!
    幸好在这城里也没人敢抢皇族的,不然……库房要被搬空了。
    不过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抢的了她的银子的。
    孙蓁蓁那些嫁妆很多的布料,都是她之前在边城和疆城带回来的,边城的棉花和疆城的还是有所不同的,更别说,还有那些蚕丝的布料。
    更多的是她反打劫疆域强盗的东西,他们反正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有,最后便宜了孙蓁蓁。
    这不,就被她拿来凑嫁妆用了,面子上绝对过的去。
    对孙蓁蓁来说,还不如银子,然后去往南方开更多的酒楼还有工厂,最后建造海船,开启大航海贸易。
    就算不去国外,有海船的话,去沿海城市要快上许多。
    赵令闻也是很向往这样的生活,他神魂强大,当初还没跟孙蓁蓁学着强化身躯,神魂就经常出去,每一次出去回来,他的病情都会更加的严重。
    久而久之,他就不敢这么做了,哪怕只有的感觉很好。
    因为那总给他一种,身躯快要无法舒服灵魂的错觉,后来孙蓁蓁来了以后,他才知道,那压根不是错觉,等他挂了,神魂就能脱离身躯离开这个世界。
    开什么玩笑,他还没活够呢!
    怎么可能轻易的去死!
    如今活个百来岁不是什么问题,谁能想到原本差不多该停留在三十四岁那一年,硬生生的活到了迎娶他家小娘子。
    只要再一步,他和孙蓁蓁就能跨过炼气成为筑基修士。
    这几年在边城他们也很努力的修炼,拜托寿数的限制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却是可以比普通人多活上几十年甚至百来年。
    追在后边的宫人也是很无奈,王爷王妃太任性了!
    他们不好跟官家交代啊!
    随心所欲正是他们修炼者的追求,骑着骏马一路缓慢小跑,毕竟四周围这么多的百姓,要是不小心发生踩踏事件,那这喜事就要……
    官家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专门调动了军营的将士出来维护治安。
    事实证明,官家的考虑是很有必要的,几乎汴京城的百姓都出来了,这可是难得的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