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孝子贤孙
这天黄氏在家,叫吃就吃,叫睡就睡,人就像是丢了魂一样,她以前最闲不住,眼里总能见到活,这次却什么都没干。
关月玲担心地说:“咚咚,你奶不会有事吧?”
“你别担心,我奶今天受的气已经出了,现在过不去的就是她为二叔付出那么多,二叔一家却不把她当回事,劝也没用,等她自己想通就好了。”
从战乱时期过来的人,内心没有那么脆弱,她心里还有很多愿望没实现,张暮秋结婚,等张浩康长大,等张卫东结婚生孩子,而且,石头马上要有孩子了,马上就要见到重孙子,她会过了今天这一关的。
果然,沉默只是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她就恢复了,起来很早叫家里的孩子起床,自己和周嫂一起准备早饭。
“奶,你没事了?”
黄氏说:“我能有什么事,快点吃饭,今天你跟我走几家亲戚。”
关月玲和儿子对视一眼,都摇头苦笑。
吃了早饭黄氏问说:“咚咚,今天咱们要走好几家亲戚,该带点东西看看,让你四叔去准备。”
“行,让四叔一个人先去,准备好了再来接咱们。”随后祖孙俩坐在院子里一起看着天上不断掠过的飞鸟发呆。
关月玲送了杯茶过来说:“咚咚,怎么不让你奶回去躺会,今天要走好几家亲戚多累。”
黄氏说:“坐车里又不用我走路累什么。”见她语气还是不很好,关月玲识趣地躲远点。
张卫东把任可欣叫过来说:“心心你来一下。”
彩霞和任可欣一起走过来,关月玲问:“你叫心心你干什么?”
“妈,我准备把心心和三姐、妹妹他们的户口,趁着现在能转,都转到京城去,三姐开学要读高中了就别让她在皖北了,有京城户口以后考个京城的好大学容易些,让心心也一起去,女孩子早点到大城市,多见世面长大不吃亏。”
黄氏说:“咚咚说的对。”
关月玲说:“不好吧,她俩都还那么小。”其实是她不舍得彩霞两人,张琳这个烦人精走了,家里事事顺心,冷不丁听到张卫东要带他们走,有点受不了。
张卫东支走任可欣,才对母亲说:“妈,他们迟早是要离开的,你知道吧,任可欣的父亲任全经常来找她。”
“他们怎么不告诉我?我要是知道,一定会去找他爹算账。”
“任全那样的人,你找有什么用? 我看还是趁早让任可欣远远地离开他比较好,这也是心心自己提的。”
听到是任可欣的要求,关月玲沉默了。
黄氏说:“老大家的,你就听咚咚的吧,他年纪小,想事情比大人还周到。”
张卫东见她沉默又说:“其实我是想在暑假过后,咱们全家都搬去京城,你不放心外公,就让他也去咱家养老,也省的给大姨加负担?”
见儿子旧话重提,关月玲虽然觉得有理,但又觉得里面有不少难处,还是很迟疑。
聊了一会,张老黑就回来了,黄氏说:“这事不急,咱们还要在家住几天,你慢慢想,也去跟你爹商量商量吧。”
黄氏想见的人,年纪可都不小了,每次陪他们看望这些老人,张卫东的心就很沉重,老人过的都不好,或多或少身上都有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现在的人还都很穷。
最惨的是一个姑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住在儿子家的猪圈里,黄氏走进去一股臭味扑面而来,里面都是蚊子虫子,还有一股屎尿的气味,偏偏老人虽然身体不能动弹,但是精神还是异常清醒的,能清晰叫出黄氏的名字。
黄氏一见就大哭说:“姑,你四个儿子,老了他们就让你住在这里?”
老人却很平静说:“孩子也都一大家子,家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管不管我,都随他们的本心就行了。”
黄氏说着掀开了老人盖着的被子,却吃惊得发现她的大腿根已经腐烂生蛆,黄氏嚎啕大哭问:“姑,你疼不疼?”
老人说:“你别哭,我的腿早就没有知觉了,一点都不疼。”
张卫东见到这个情形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和黄氏耳语了几句,黄氏说:“行,就按你说的办。”
姑太太家里来了阔亲戚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村子,不少人走来看热闹,黄氏擦着眼泪走出来,从怀里拿出五千块钱对张老黑说:“老四,我实在不忍心再看见你姑奶奶,她真太可怜了,我想把这钱给她 ,应该能让她过上好日子了。”
张老黑说:“娘,你糊涂了,我姑奶奶瘫痪了拿钱有什么用,这钱要是给她,转头就会被她儿子抢走,还是不会管她。”
黄氏一呆说:“那怎么办?你姑奶奶太可怜了?”
张老黑说:“娘,不如这样,我请村里人把我姑奶奶的孩子都叫过来,请村里人给咱们做个证,到时候看谁照顾我姑奶照顾的好,这钱等我姑奶走后,就留给他。”
话音一落,就从人群里走出几位老人说:“行,这主意好,她的这几个儿子,都不是东西,我们会帮你们看着。”
黄氏说:“几位老哥哥也觉得这主意行?”
老人点头说:“行,肯定是好主意。”
不多时,老人的四个儿子就过来了。年纪也都不小了。穿得也都破破烂烂,跟北洼村肯定比不上,胆怯地在一边叫黄氏表姐。
黄氏生气不理他们,村里老人就把黄氏的意思一说,顿时又从人群中跑出来一大串人,想来都是老太太的孙子辈,纷纷表示要自己来照顾奶奶,黄氏说:“你们都想照顾也行,你们奶奶走后,村里人都说你们照顾的好,这钱我就给你们四家平分,谁家照顾的不好,就三家平分。”
这群儿孙都在黄氏面前表忠心,恨不得马上就拿到钱,黄氏听完把脸一板说:“光说有什么用,看看你们的奶奶一身蛆,还不赶紧把她带回去洗干净?”
孝子贤孙们飞快涌到了猪圈里,七嘴八舌地要把老人抬回自己家,村里老人说:“都不要争了,从老大家开始,每家一个月,轮流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