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05页

      “别瞪了,上来呀。”杨七冲他吼。
    顾钰见白祯没什么动静,只好先跳上马车。
    白祯摇摇头,在他们身后道,“去西侧门。”
    顾钰回头看他一眼,和车夫说西侧门。
    去的路上,顾钰还在嘀咕,师父也看出来皇上搞鬼了,若走正门,定然有皇上的人在那拦着。
    不得不说,师徒五人的想法都差不多。
    糖宝也觉得,走正门出不去,便带着小五走西侧门,西侧门乃是宫里倒夜香走的地方。
    于是乎,当金煌带着糖宝和五公主,从西侧门出来的时候,就看见一辆带白字的马车停在外面。
    糖宝一下子眼睛亮了,“白爹!”
    “哪有你白爹,是我们。”杨七没好气的钻出脑袋。
    糖宝一下子又有点失望,“哇,怎么是你们?我白爹呢?”
    杨七气的差点一脑袋栽下来。
    顾钰道,“先上来,有话回头再说。”此处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因此当他看见糖宝怀中还坐个小五的时候,都没发问。
    糖宝一听,就指挥着金煌到马车跟前,待小五上去后,她才跳上去。
    当马车滚动起来的时候,杨七才训斥的问,“你好好的搞什么鬼?还有你不是说不回去的么?那你干嘛还出来?”
    “七哥,你不要那么凶,会吓到小五的。”
    糖宝哼唧唧又说,“再说,不是你们给我的提示么?我看到七哥你的衣服,就知道里头不对劲。师父派人给我送衣服,怎么可能送错?
    便是送错了,送的人也不会是管家,而是玉竹哥哥,可韩总管说是管家派人送来的。
    我再细细一琢磨,就知道是皇上命韩总管两头挑拨,让我不出宫。哼哼,我那么信任他,他居然坑我一下,于是我一生气就把小五拐出来了。”
    “你挺得意?你就这样把人带出来,也不怕宫里担心?”
    这声音——
    糖宝咻的下掀开帘子,就看见白祯的马车。
    “白爹!白爹——”她兴奋的直喊,看到白祯脸的时候,又说,“我给皇上留信了,告诉他小五被我带走了。”
    白祯这才放下车帘,“出城。”
    一行人没有再拐回国师府,而是直接出城,与大部队汇合。
    糖宝和小五走没一会,皇上就得到西侧门传来的消息。
    第462章 糖宝给皇上的信
    长宁公主带着五公主出宫了。
    皇上直觉不妙。
    忙命人去追,追的人出发两刻钟的样子,又有人来报皇后娘娘带着长宁公主的书信来了。
    “书信呢?居然擅自出宫,擅自出宫也就罢了,还把小五也带出宫,无法无天,这回便是国师求情,朕也要罚她……”
    皇上愤怒着、念叨着,可在看到信上署名时,气愤情绪有所缓解,信的封面写着几个大大的字,“父皇大人亲启!”
    “死丫头就是嘴甜。”他叨咕一句,打开信,只一眼脑袋又犯晕,“皇上您好,我是糖宝,请问您现在内心的感觉是否犹如跳绳,忽上忽下?是就对了,因为我这两天也忽上忽下。
    言归正传,这回的事,您给我出主意我很感激,也拿您当亲爹一样信任,但是您怎么能让韩总管在里头两头挑拨?
    您对得起我的信任么?对得起我对您的崇拜么?
    我的小心心拔凉拔凉的,现在亲爹大人已经变成父皇大人,您要是再罚我,那就是父皇大人变成皇上大人。此时此刻您肯定在想,到底哪里露馅让我看出了破绽。让我来告诉您……”
    接着糖宝洋洋得意的将她怎么从衣服上发现端倪一事详细解说一遍。
    最后又说,“您愧对我的信任,得用小五来弥补,所以我把小五带回庆安了,过年的时候我会命人送她回来的,勿追!
    在宫外,我会带她去看财神庙,带她去游锦鲤湖,带她去吃遍庆安美食……这些您都看不到吃不到哦,真惨!”
    皇上刚要抬手拍桌,眼神扫到最后一句时,手又放了下来,“不过您放心,遇到好玩的好吃的好喝的,我一定会命人给您和皇后娘娘送回来的。
    最后代向母后大人、小十一等等问好,韩总管就不必问好了,他已经上了我的恩怨小账本,且等着吧。”
    皇后见糖宝一封信,让皇上看的一会怒一会笑,不免好奇。
    “皇上,糖宝到底给您写了什么?”
    “你自己看吧。”皇上将信给她,“死丫头无法无天。”
    皇后接过,看完后也和皇上一样。
    收起信又问,“皇上,那还追不追小五?”
    “不追了,把追五公主的人撤回来。”皇上扬声道。
    屋外传来侍卫的应答声。
    皇上见韩总管缩着脑袋,又说,“你也猜到公主知道事情前因后果了吧?放心,公主没找你算账,就是给你记一笔,日后算。”
    韩总管还没来及高兴,又面露苦涩,完了,按照公主怼大臣的那个劲头,他怕是要脱层皮,令人更绝望的是,脱皮刀不是立刻下来,而是一直悬着。
    皇后对后宫这些孩子都没什么恶意,平日也还算照拂,此时便提议,“皇上既然不命人带小五回来,那是不是把平日伺候她的人送去?还有糖宝的一些东西,原想着能把她留在宫中,臣妾都没给她准备回乡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