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7页

      “望闻问切,诊脉得在最后。我就先问问卢夫人吧,您初潮是何时来的?”
    张氏因为是女的,所以问这些问题,倒也比男大夫方便很多。
    卢夫人微皱了下眉,但还是答了,“16岁。”
    那么晚?那岂不是……“您几岁与卢县令成婚的?”张氏紧接着问。
    “也是16岁。”卢夫人声音低沉。
    ……残害少女嘛这不是?“您这葵水是结婚之前就来了还是结婚后来的?”
    “之后。”
    她当时就很急这个事情,因为她娘跟她说,要生孩子,一定要来了葵水才行,但是她嫁人的时候的确还没来葵水,直到成婚三个月之后,才来的初潮。
    这个事情在这府里就只有她和顾妈妈知道。所以到现在都没孩子,卢夫人就一直觉得肯定是自己先天不足造成的。
    这真的是胡闹了,这都还没发育好,就有了夫妻生活,那肯定对身体伤害很大啊。
    “张大夫,我这么晚来葵水是不是因为先天不足啊?是不是因为我先天不足才导致我那么久一直没怀上孩子?”卢夫人一改之前的沉稳,急问了两句。
    “倒也不是,16岁虽说比一般人晚些,但也算正常,一般来说从十一二岁到十六七岁都是正常的。您现在有19?”
    “马上20了。这些年我求神拜佛,常年吃素,汤药补药吃了不知多少,但您看现在这身体,呵呵,外头说我的那些,我都知道,可不知为何,我越胖却越觉得身上没力气,走几步就喘的很。都说我东施效颦,可谁知道我心里的苦?”卢夫人突然开了话匣子,眼圈也渐渐泛红了。
    “呵呵,卢夫人不要急,这些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的。常年吃素可不行,要怀小孩,就得吃的均衡,新鲜的素菜和肉蛋都需要的。另外您的汤药方子是哪里给您开的,可不可以让我看看?”
    张氏其实也不太懂中医,要个方子只是想一会儿出去了去大夫那儿问问卢夫人的情况。
    “顾妈妈,去拿一下。我最近都是在仁济堂金大夫那里开的方子,另外还有每天用的大补膏,佛保佑,去拿来也给张大夫看看,那大补膏是我娘家从京城给我买了送来的,说是专治先天不足的。”
    卢夫人听张氏说都可以改善,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积极调动起房间里的下人。
    顾妈妈拿了方子给张氏,张氏一看,好家伙,看不懂,顺手递给了春丫。
    春丫定睛一看,啥呀,鬼画符吧,只能依稀看到最后落款是个金字。
    卢夫人见张氏把药方给了春丫,便问:“张大夫,你家这女儿,也懂这些吗?”
    “实不相瞒,我家这孩子,也算是有几分运气,拜了安远寺高僧为入室弟子,虽不懂什么医术,但是强身健体,调理体内真气的功夫,倒也是学了一招半式。
    所以我今日特地把她带来了,一会儿咱们问诊结束了,让她跟您说说,平日里您在家没事也可以自己多锻炼锻炼,这个也是有助于怀孕的。”
    张氏这话说的,虽说没啥不对,但是啥真气假气的都是瞎忽悠的,主要还是要教卢夫人一些锻炼核心肌群的简单动作。
    一听安远寺高僧,卢夫人便想到了道玄和尚,那胖和尚还能懂这些?
    看着也不比她瘦啊,内心虽然有些疑惑,但是一听到有助怀孕四个字,她又头晕目眩管不了那么多合理不合理了。
    说话间,佛保佑捧了个小罐子出来了,张氏接过罐子,用小调羹舀起一勺粘稠的糊糊,好嘛,一罐子的糖浆,不管里头放了啥中药,反正糖肯定是主要成分,“您这大补膏吃了多少?”张氏问了这句,心中暗想,千万别告诉我从小吃到大啊。
    “吃了有大概两年了,每日三次,一次三勺。”卢夫人说完,还对佛保佑说,“你去拿碗温水来,一会儿冲三勺我要喝的。”
    “别!”
    张氏和春丫同时阻止,开玩笑,这卢夫人真是艺高人胆大,都这样了,还在狂吃糖,这不孕不育还没好,一会儿再得糖尿病那可真没法治了。
    卢夫人见两人同时阻止,疑惑的问道:“这大补膏有什么问题吗?难道……有人给我下毒?!”
    一定是翠竹园那个小贱人!还是她婆婆?!她死了,卢家就能名正言顺的霸占她的嫁妆了!到底是谁想害她?
    第121章 哪壶不开提哪壶
    咳咳,张氏见卢夫人的表情越来越狰狞,不得不出面阻止下卢夫人的脑补,“您听我说,这个补膏有毒没毒我不知道啊,但是哪怕没毒,您也不能再吃了。
    虚不受补,您现在这么胖,就是因为脾虚体虚,再这么拼命的补,越补越虚,肯定不行的,难道金大夫没跟您说吗?我跟金大夫共事过一次,他老人家的医术医德都挺好的啊。”
    站在一旁的顾妈妈和佛保佑观音奴都低着头直瞪眼,擦,直接说夫人胖啊,我的天呢,谁给的胆子啊?
    被从臆想中拉回来的卢夫人答道,“倒也不是,金大夫倒并不知道我吃了这大补膏。”
    佛保佑三人组:夫人没听到有人直接说她胖吗?!
    这也难怪,说到底,还是因为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男女有别,哪怕是大夫问诊,也只是把个脉,问一些最基本的情况,像这种官夫人,金大夫连面诊都不曾有的,看诊一次,就说个几句话,开个方子就走了,又能了解到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