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41页

      蔡氏的怒火烧到了张氏头上,质量好不好的,反正只有娃儿和孩子他爹知道,这会儿她只要把婆婆给稳住就行,便随口答道:“娘,我刚才是走神了,我给孩子他爹做的时候,可专心了,真的!主要最近太累了,心力交瘁。”
    一说到这个,蔡氏也只能没话说了,“行了,别瞎费料子了,歇着去吧。”
    三人听到蔡氏这么说,如蒙大赦,关静忙喊来在一边劈柴的十斤,春丫也想脚底抹油,却被蔡氏喊住:“春丫,今天你就把你爹的帽子做完,不做完不能走!”
    关静赶紧偷偷跟十斤说:“走,十斤,快走。”
    “关……人呢?!回来!!”蔡氏大喊。
    “奶奶,我腰不行,去躺会儿,一会儿再来!!”关静远远的喊了一声,也跑了。
    废柴三人组,只留下春丫一人,徐英偷偷说:“一会儿我帮你。”
    “我都听到了。”蔡氏头也不抬的说了句。
    无奈,春丫只能老老实实给她爹缝帽子。
    可这针和剪子都不怎么听她话,越裁越小,越缝越窄,最后做出来的一个帽子,只能给五头带。
    不过五头嫌弃丑,也不要戴,春丫便给小橘戴,气的小橘三下两下就给挠坏了。
    惹的蔡氏又是一顿骂,这死丫头,就是存心浪费布料,好让她以后不敢再叫她做针线!!
    因为根本没有人的手会笨成这样的,这丫头做饭做菜还挺会,怎么可能做不好针线?她就是故意的!
    第377章 纠结的徐老汉
    相比起做针线组的热闹,巡村组回来之后,却很沉闷。
    徐老汉本来想去问问徐大山,他们村里回来多少人,如果人家愿意,他可以拿出一半的番薯,等到了一月里,大伙儿可以一起育苗了种,虽然心里不太舍得,但是想着自家还有三千斤,拿出一半,他也咬咬牙还能忍。
    可没想到,从徐大山处得到的答案是,他们这个百来户人家的大村庄,拢共就回来了十二三家人家。
    这番薯给了他们,估计也是全部被吃掉的命,根本留不到做种。
    因为如今他们吃的,就是后山挖的草根,剥的树皮,家里原本囤的一点儿粮,早就被一场火给烧完了。
    包括徐大山家,他们之前囤的一石粮,也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现在他们自己吃的粮食,只有之前地里种的些南瓜啥的。
    那南瓜,他们也都不管生的熟的还是烂的,都给扯回了家,这会儿不带回来,就等着被偷完吧。
    还好家里头的水井当初挖的深,两天还能打上一两桶水上来。不然,不饿死,也渴死了。
    所以虽然家里头烧得都没个样子了,可他们还是理了理,搭了个窝棚在自家院子里,且先这么过过吧。
    他作为一家之主,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活下去。
    徐老汉又跑去唐老二家看了看。他们家没有人。
    走之前,就知道啥都没了,估计也不愿意回来了吧。
    虽然人离乡贱,可在家乡都活不下去了,那除了离开,还能怎么选呢?
    徐老汉沉默的回到家中,连晚饭吃咸肉焖饭都不激动了。
    自己一个人闷闷的吃了饭,回到了他的小窝棚。
    大伙儿问一起去的石头盖头,一问才知道,原来村里情况这么不好。
    明日周氏和李氏都要回趟娘家,蔡氏各给了他们一袋米,嘱咐道:“回去话不要多,让他们要是实在要饿死了,再来找我们。不然不用来,来了我也不招待。特别是周氏,你带着徐敏一起去,敏啊!知道自己该干点啥吗?”
    “奶!我知道!您看,张家旺的欠条,都快有一摞了!”徐敏得意的拿出欠条甩了甩。
    “娘,您放心,我不会乱说的。”周氏低头说道。
    而又吃饱了的道玄,溜溜达达到了徐老汉门口,欠欠的说:“哟……想做菩萨了?”
    “要做也是你先做。”徐老汉恨恨的咬了一口番薯条。
    “得了!你们村算不错了!安远集才叫倒霉,怎么每次都他们倒霉?!十家里九家半被抢了,还有男的被打死,女的被坏了身子上吊自杀的呢。道辛忙的法事都快排到后年去了。”道玄抢过徐老汉手上的番薯条,也嚼吧了起来。
    “你说,咱村,该咋办啊?”徐老汉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问道玄。
    “嗨,你还真把自己当县太爷了?你要愿意呢,就把家里头的东西都给散了拉倒,反正施财施物,演个活菩萨还挺开心。你要不愿意呢,就捂好口袋过你的日子得了!”道玄说完,斜眼看着徐老汉。
    徐老汉回看他:“我既不想散尽家财,又想拉拔咱们村这些人家一把,该咋办?”
    “就想好事占尽呗?”道玄一语道破。
    “能不能好好说话?!我没说我不出东西,我就想出的别那么多,但是又能帮帮他们。几十年的老伙计,人心不都是肉长的吗?”徐老汉真是恨不得撕了道玄的嘴。
    “我不是啊,我是铁打的。”道玄说道:“一般啊,哪儿有灾荒了,京城或者是别的大地方的地主呢,都会来收地。他们也不要这地干嘛,就囤着。
    手够得着的呢,以后佃出去,够不着的呢,就等过了灾年再卖出去。
    既然这样,那你们村的地儿,你就收着呗,既得了地,又救了人,不是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