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46页

      现在谭家自己家的账本,只能显示他们自己家赚了多少钱,跟漕帮盐帮之间的往来账目,而谢家只要看一下账本,就知道今年要问谭家拿多少钱了。
    他们之间,向来都是金钱往来,这种白纸黑字的东西,根本没有。
    对了,分钱,他们一般都是正规生意,三七分,谭家七分谢家三分,摆不上台面的生意,反过来,谭家三分,谢家七分。“
    “这倒也不太好办……”徐达皱眉说道。
    怪不得那谢家宁愿用跟他们沾不上边的谭家做钱袋子,而不用自家的同宗或者姻亲之类的人,的确这样更容易撇清关系,不留后患。
    不过现在谢家三番两次的想灭口,却没有成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什么后招。
    张氏顺着徐达的话头继续说道:“所以,司徒大人他们的意思,不管谢家谭家怎么样,咱们这儿就只管抓人,收集证据,该怎么判,还是得请皇上定夺。”
    张氏最近那叫一个忙,除了家里忙之外,还得三天两头的往司徒家和卢家跑。
    反观春丫!!天天就一件事儿,那就是追在卢通判屁股后头问,他们老谭家到底什么时候赔钱,他们至味斋还等着开张呢。
    裴庭这女儿已经不是亲生的了,说是急着开张就再去问娘家赊点儿货来。
    可春丫这义女,却成了裴家亲生的,说再不好让裴家垫那么多钱了的货了。
    不过裴庭私下里也偷偷告诉了春丫,其实真实货值也没那么多,也就4万多两,她这算价格的时候,用的是他们的售价算的。
    春丫心知,都还没定价呢,哪儿来什么售价?!
    不过嘛,既然钱是大家一起赚的,有些事儿,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反正左右他们不吃亏就是了。
    老卢被春丫一催,也有点儿急了,主要他怕他媳妇儿一会儿也催起来,他可能会受不住。
    这案子没断完,原本是不能现在赔钱的。可……不去催讨赔款,还能怎么办?!
    虽然皇帝这人吧,春丫现在听下来还算可以,可鉴于这位老大每每赏赐,都只赏点字啊啥的,她就觉得皇帝特别的抠门。
    所以她觉得吧,这赔偿款得先拿到,不然皇帝抄家抄顺手了,把他们的赔偿款也一起抄走了,你不还得问他去要吗?!
    问这位爷要点儿钱,是容易的事儿吗?!所以这两天春丫一直在为这事儿忙着呢。
    听完张氏说的这些话,徐达便道:“那行,那我去找冯公公说这事儿去。这事儿啊,正好解了皇上的燃眉之急,好事儿,冯喜肯定积极。”
    徐达又问:“春丫呢?!我给她买了点儿出差纪念品。”
    “去府衙要债去了。你不是带冯公公去吗,一会儿记得带你女儿一起回来。”
    说完,便打开了徐达带回来的包袱,然后,“嚯!!啥味儿啊!!掉屎堆里了啊?!”
    徐达憨笑两声,说一句,娘子辛苦啦,实在不行就泡着,一会儿回家他自己洗,便跟外头的文氏打了个招呼,牵着马出门去了。
    而文氏看到女婿回家了,便也牵着大兔子准备出门去了,张氏问她:“娘,你牵了骡子去干吗?!”
    “啊呀,女婿也不容易,我去买点儿菜回来,一会儿做点儿好的,好好给他洗洗尘。”文氏说道。
    郑家的小草也已经快四岁了,在立山养的是能说会道,活泼的不行,见文氏牵着骡子要走,便问方婶子,“娘,文外婆也会骑骡子吗?”
    文氏闻言,便问小草:“你要不要跟文外婆一起去买菜啊?”
    小草看看方婶子不说话,文外婆便道:“啊呀,别看你娘,想不想去你自己拿主意就是了。”
    “想去呢!我想去!”小草笑着点头。
    文氏把小草抱上了骡子,现在家里头全是男娃,春丫也只能算半个女娃,昨日小草来了,她就很喜欢这个软糯的小姑娘,也不管方婶子说什么合不合规矩的,文外婆牵着骡子,带着小草就走了。
    “夫人,外婆比以前可开朗多了。”方婶子一边和张氏拍打晾晒着刚刚送来的棉花垫被,一边这般说道。
    张氏点头道:“生活富足了,人心就宽了。别看我们家那没心没肺的臭丫头,天天折腾来折腾去,烦人的很,可要不是她那么爱折腾,咱们如今过的,也许就没那么宽松了。”
    “是了,老太爷和老太太也老是这么说。春丫是个福星呢!”
    张氏和方婶子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而后头做木匠监工的活计,就托付给了郑山富,这些日子在立山,什么整理耕地,起房子,做木匠,他就没有一样没学到的。
    当然,这些技能的培养。归根结底,也都是得益于春丫的折腾劲儿。
    而这位能折腾的小姐,此时却正鼻孔里插着两团棉花,捧着个本子,坐在凳子上,和大狱里头的谭家大老爷算着账呢。
    第550章 抵债
    “谭大老爷,来来来,看看这单子,仁济堂现在我给您算下来,总共是扬州一家,扬州下辖属县五家,另南京和京城各有一家,合计八家,里头药品包括铺面租约地契,总计四万两,没错哈?”
    其实扬州属县的五家药铺合起来也不到万两,毕竟只是县城,里头的药材也好,铺面也罢,都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
    倒是扬州南京和京城的三家,平均下来每家都能值个万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