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91页

      更可气的是,他居然不敢反驳!!
    啊!气死!
    当初关慕青来宁海的时候,他倒是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了,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位大才,原来是用在他身上的!!
    不过,曹大人哪怕这会儿得气死了,也只能跟眼前俩强盗打个商量,“哎,二位,事情呢是这样的,虽然今年浙江风调雨顺。但是,咱们的税收任务也非常的重,毕竟沿海一线今年都在打仗,北境虽然今年没有开战,但是军费支出也很高,所以皇上今年还拔高了咱们浙江的税收预期。
    这样吧,既然时间紧张,关县令就先安排了人,把县城的道路修一修,至于夏秋两税……我就给你们免了夏税如何?”
    关慕青这会儿终于明白,白巡抚为什么光薅一只羊了,原来这羊也是会讨价还价的!
    他立刻说:“大人,不是下官不体谅您,实在是,太子在给下官的信件中说,这是太子殿下第一次出宫办公务,他很是期待。
    您是没走过由北往南的这条路,实在是难走的很!多少还是要修缮下的,不修到时候再惹了太子不快,微臣如何担待得起?”
    “免了夏秋两税,外加补贴你五万两修缮道路码头,别的就不用多说了。”曹大人这是喊了一口价了。
    好家伙,要修对外的路,谁知道你往哪儿修啊?这一路要是往京城修,老子难道贴你万万两吗?!
    关慕青叹了口气,“哎!!那别的钱,下官再想想办法吧!少不得还得让我姐夫去户部工部卖卖面子!”
    “对对对……”曹大人这会儿只想送瘟神,“镇国将军深得皇上信任,这事儿,还是得他去走走门路,找找关系!”
    反正找谁都别再来找他就是了!
    如此,关慕青和白巡抚在出布政使司衙门的时候,就手握了免征令和五万两的银票。
    “小伙子,不错嘛!”白巡抚朝关慕青笑了笑。
    关慕青作揖道:“还是大人引导的好。”
    白巡抚撩了下胡子,砸吧了下嘴,又问:“不过有个事儿啊,你说太子还有十多天到,你这个城外迎驾的路……”
    “哦,太子走的水路,内河码头我已经让人开始修了,有个十来天便也差不多了。”关慕青很理所应当的回答。
    惹的白巡抚哈哈哈大笑不止,直说关县令有前途啊!
    敢在布政使司合法打劫,且让布政使恨得牙痒痒,又拿他们无计可施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两人了!!
    不过白巡抚这人,该谨慎的时候,还是很谨慎的,在送关慕青出城的时候,他还特地问了他一句,“你这会儿就把咱们浙江最大的官员给得罪了,就不怕自己到时候……”
    “哈哈,大人不用担心,我家郡主说了,若我辞官不干了,她便养我,让我做小白脸。”说完,还感觉很骄傲的挺了挺胸膛。
    一旁的高童简直不忍直视,他替自家县令大人,害臊的遮住了半边脸。
    白大人哈哈哈大笑着拍了拍关慕青的肩膀,“有前途!!果然有前途啊!!”
    第1104章 亲人相见,不幸得了癔症
    关慕青在外头忙,春丫自然也不会在宁海闲着。
    前日得了消息,说是太子要亲自来宁海了,所以春丫他们招商的步伐不得不加快了。
    不然到时候太子来了,一看这大街上都是关着的铺面,总不太好。
    县令大人搂钱去了,走之前便把这铺子到底租给哪些人家的事儿,都交给了徐达和春丫。
    反正太子还没来,徐达为了自证清白,还是在继续罢工中,市舶司那儿现在反正也没啥活,所以关慕青说让他帮忙,他也不推辞。
    父女俩问于掌柜拿来了登记信息的本子,上头都写明了,谁家想要哪个铺子,铺子开了干嘛,租铺子的人家是不是有经商经验,姓谁名甚,家住哪里,情况之详细,恨不能问透人家的祖宗十八代。
    “这家不错,家里做过杂货生意,开油店杂货铺,比另外几家卖货郎强些。”春丫指着本子上的一家人家。
    徐达也说:“喏,这家也还行,之前家里头开过做咸鱼干货的作坊,开个南北货店,也可以。”
    “欸?这家是我们扬州府的欸,之前……打理过百亩农田,想要开粮店……沈如海……这名儿怎么就那么熟呢?!”春丫捏着个本子,一直在想着名儿到底哪里听到过。
    徐达却不以为意,“扬州城里头又不都是咱家亲戚,咱家也没认识过啥姓沈的嘛!”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他又想了想,然后又肯定道:“对,不认识姓沈的。”
    “不对啊爹……”春丫指着那行信息,“这人的妻子姓张啊,大表姐是不是姓张来着?”
    徐达无语的看着春丫,春丫忙自问自答,“对,我大表姐就是姓张。她家相公是不是姓沈?!外婆说大表姐他们自从战乱之后,就杳无音讯,你说这能不能是我大表姐?”
    “我不知道啊!你去过多少次你外公家,我就去过多少次,我都不记得你大表姐长啥样了,怎么可能记得她相公叫啥啊?”
    徐达的原主,本就对张家亲戚不怎么喜欢,也不太去张家,所以对早就出嫁的张家大表姐,真的是一点儿记忆都没有。
    “啊呀!就知道您靠不住,我去找我娘去!”说完,春丫便扯了那张纸,匆匆往仁济堂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