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13页

      至少得十天半个月才能恢复过来。
    所以他们要尽快的谈判,然后才能拿到解药。
    朱正松先是给来人一点解药,至少确保他没有感染,这样才能谈判下去。
    几人谈判之前,朱正松把浮光和顾安叫到了主帐,然后讨论这件事。
    朱正松仔细和顾安交涉了一下,然后就找来求和的使臣,几个人开始谈判。
    来求和的有两个人,而浮光这边是三个人,主要的还是朱正松以及顾安,浮光最多就是个背景板。
    条约倒是很简单,朱正松要求敌国五十年内不得侵犯他们国家,此外,山雀河畔前两个城池,淮安,淮北,都要割地给他们,并且赔偿两亿两白银。
    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可以说敌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是面对整个国家,他们就算是想拒绝都没办法,再加上时间不多了,几人激烈的谈判,朱正松和顾安是寸步不让,最终还是以这个方案敲定下来。
    敌国在这件事情上完全处于劣势,可以说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说个不好听,那完全是对方给他们一个施舍,不想灭了他们的国家。
    解药被带了回去,仅仅是缓了一天,敌军几十万大军开始撤退,而朱正松这边带着军队去占领淮安淮北两个城池。
    等敌军完全撤离,这场仗才算是真正的落幕。
    朱正松是必定要回京的,所以他留了老周,以及几个万夫长驻守边关,然后大家整顿一下,打算过两天回京。
    这场仗有惊无险,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大圆满,所以军队里欢声笑语不断。
    老周和几个性格直的将领吃了饭就来找浮光切磋,就算是被虐成狗,也不怕,是再接再厉。
    翌日,朱正松带着大军凯旋而归。
    本来说是被浮光准备马车的,虽然没有京城条件那么好,但是简陋的马车还是有的。
    但是浮光拒绝了,她骑着马,一点都不比一群大老爷们差。
    这不免又收获了一些好感。
    大军凯旋而归,那么必然会论功行赏。
    浮光倒是没有想过要什么赏赐,她觉得自己就是走了个流程,但是浮光这个极其特殊的存在被皇帝指名道姓要进宫。
    于是一群人都进了宫。
    大部分的赏赐会在第二天圣旨下达,贴布告出来。
    而朱正松等人会在朝堂上论功行赏。
    朱正松这次虽然打了胜仗,但第一,不是首功,第二,他已经是正一品大将军,除了封赏爵位以及钱财,其他没有可以封赏的了。
    所以这一次朱正松只得了一些钱财,以及可以世袭的一个爵位,虽然这个爵位品阶不算高,但是它可以世袭,也是一个不错的存在。
    而顾安就比较简单了,他被自家皇爷爷安排进了兵部,除此之外就只有钱财之类。
    对顾安来说,这一次的册封是隐形利益,皇帝会记着他的功劳。
    顾安跪在大殿上,他说:“皇爷爷,孙儿不要其他的赏赐,孙儿只想求皇爷爷给孙儿赐婚!”
    大军凯旋而归,皇帝心情很好,所以今天气色也不错,但是听到顾安这话,他抬手,说道:“不着急,既然你有这个想法,那就待会儿再说。”
    顾安挑了挑眉,觉得这事儿估计有戏,于是他磕头说道:“是。”
    “你叫瑶浮光?”皇帝仔细打量着这个女子。
    她穿着简单的红衣,干净利落,和京城贵女是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不可否认,她是极美的。
    皇帝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什么美人没见过?
    但是美成这样的,还是头一次见。
    不过他更加看重的不是这个女子的外貌,而是此人的本事。
    浮光拱手行礼,说道:“回陛下的话,民女瑶浮光。”
    皇帝心情好,问道:“朕听说,是你发现山雀河的河水有毒?”
    浮光点头。
    “你是怎么发现的?”这个问题简直是灵魂拷问啊。
    浮光轻轻一笑,道:“民女和皇长孙是旧识,皇长孙去边境,民女就十分担心,不敢随军前往,只好自己悄悄跟去,不曾想因为地形不熟系,恰好就看见敌军在山雀河上游下毒。”
    皇帝爽朗的笑了,“好一个地形不熟系啊。你这是阴差阳错救了我国几十万大军啊。”
    “朕又听说你为了解药孤身前去敌营找解药?还拿了敌军的军事防御图?”
    这可是十分精彩的事情啊。
    浮光说道:“找解药是必然的,几十万大军不可能不喝水,水是生命之源。至于军事防御图,那是顺带的。”
    皇帝闻言,一愣,顿时就笑了。
    这军事防御图那么重要的东西,她却说是顺带的。
    “也罢,你功劳卓越,看在几十万大军的份上,你当记头功啊。”
    一个女子拿了一场战事的头功,这还真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
    皇帝又说:“你可不比男子差,如此,你就随皇长孙去兵部历练一下,朕就册封你为兵部左侍郎。”
    浮光:???
    这个位面女子可以为官?
    【似乎是不可以的。】
    浮光:“……”
    有些古板的官员站了出来,对皇帝说:“陛下,这女子为官,前所未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