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14页

      阿千说道:“等回京后,夫人再这般不注意身体咱就跟祁老夫人说。”
    相爷什么都顺着夫人,劝说下夫人但要不听他也没辙。但祁老夫人不一样,清舒要不听就直接骂,骂得听为止。
    嗯,现在祁老夫人能管着,等过个十年八载的就姑娘来管着她了。
    红姑闻言失笑道:“夫人知道会锤你的。”
    “我身体弱,她不敢锤我的。”
    她知道自己身体落下很大隐患,这些年一直都在吃药膳。能不能长命百岁不知道,但活个五十来岁肯定没问题。
    过了两刻钟,阿千端了饭菜进屋与还在埋头写东西的清舒道:“夫人,吃饭了。”
    见她不动,她道:“夫人,你再不吃饭我就将笔墨收起来了。”
    听到这话清舒才有反应,放下手中的笔后笑着道:“在家窈窈管着,出门你管着,我这没一点自由了。”
    阿千冷哼道:“别人我还不稀管呢!”
    坐下以后清舒叫了红姑进来一起吃饭,在家是不跟她们同桌但在外头就没这么讲究了。一个人吃饭没滋没味,众人坐在一起饭都能多吃点。
    刚吃完饭,蒋方飞就在外扬声说道:“大人,二老爷求见。”
    段大娘与段师傅两人的灵枢,最后还是被送回平洲安葬。这事与庄婉琪单氏两人无关,是段小柔要求的。
    符景楠扶灵回去,然后在平洲守了一百日的孝就与单氏来了天津。跑船虽然辛苦一些赚钱多,符景楠一年后就在这儿买了宅子安顿下来了。
    只是来了天津以后对两个孩子越发疏忽了。去年只回京一次,也因为相处的时间太少两个孩子对他越来越冷淡了。
    清舒说道:“让他进来。”
    符景楠见到清舒就道了歉:“嫂子,真是对不住。我是刚知道你在天津,不然早就过来了。”
    清舒笑着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她知道符景楠不在天津,跟着船去了福州。
    “昨儿个下半夜到港。”
    跑船很辛苦他回到家倒头就睡,一直睡到今天中午。然后被单氏拉着问了半天话才去的商行,到了商行这才知道清舒到天津公干来了。
    清舒点点头,与符景楠说了一件事:“我来津的第二天单氏就过来要见我。只是你大哥不认这门亲,我自也不好见她。”
    哪怕过去几年符景烯的态度仍然很坚决,他只认符逸符嘉两个侄子,对此清舒也没劝说,要他们认了这门亲兄弟两人该伤心了。
    符景楠面色涨红,说道:“嫂子放心,我回去会说她的。”
    “不用责骂她,你只要告诉她你大哥是个主意特别正的人。既当初说了不承认这门亲,以后也不可能改变。”
    符景楠点头道:“我知道的。嫂子你放心,再不会有第二次了。”
    这话听听就好,清舒可不会信。符景楠最大的毛病就是意志不坚定,别人多念叨几句就妥协了:“我听符逸说你现在每个月会送三十两银子回去,这钱是正当途径赚来的吗?”
    符景楠点头说道:“嫂子放心,我不会丢你跟大哥的脸。我现在每次带回的东西都是抢手货,赚得比以前多了。”
    其实每个月赚的不止六十两了,但吃过之前没钱的亏。他现在每个月给庄婉琪三十两,给单秀红三十两,另外的都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第2739章 窈窈番外(17)
    清舒跟符景楠也没什么好谈的,加上她也忙,说了几句话道:“去年过年没回京,也该回去看望下两个孩子了。”
    符景楠点头道:“我过几天就去。”
    为了两个孩子清舒不免多说了几句:“符逸跟符嘉年岁也大了,你若一直这般疏远他们,等在过些年孩子就不与你亲了。”
    因为庄婉琪现在跟两个孩子住在一起,母子感情越来越好。相对的,他们对符景楠意见也越来越大。
    当初符景烯之所以强烈反对兼祧,一是觉得过继个孩子给段家足以还他们的恩情,毕竟当初真正养着符景楠的是清舒;二也是怕兼祧以后父子离心。可惜符景楠不明白他的苦心,被段大娘牵着鼻子走。
    符景楠解释道:“嫂子,我并不是有意不回京的,实在是太忙了。我现在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在船上,回到天津也有许多事只能的走不开。不过嫂子放心,只要有空我就会去看望孩子们的。”
    清舒心中暗暗摇头,说道:“你大哥那么忙,福哥儿跟窈窈小的时候每个月都要抽出两三天陪他们,难道你比你大哥还要忙?”
    远洋商行内里什么情况她又不是不知道。像符景楠这样跟船跑的伙计,跑一次船能休六天假。要骑马,天津与京城来回一趟就一天多时间,剩下的时间足以陪两孩子。之所以不回去不过是被单氏拦住了而已。
    符景楠面露羞愧之色。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若是符景楠实在不听也没办法。也是看在景烯的面上才多管闲事,不然她才不耐烦管,又不是三岁孩子。
    符景楠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见,将带的礼物放下就回去了。
    清舒摇摇头,然后将收到的信拆开看。符景烯与福哥儿的信只言片语,看过就放下了,倒是窈窈写了二十多张纸。
    看完以后,清舒的心情顿时好多了:“这丫头,进了新班倒是混得风生水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