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页

      [穿越重生] 《重生之妇道》作者:为伊憔悴【完结】
    文案
    重生于豆蔻之年,尚未出阁,她只有一个念头,把不良夫君的婚事退掉,千方百计嫁去好人家,可是今生她能比前世活得好吗?……老天总是作弄她。
    一、文架空,有部分考据。
    二、男女主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底线低了点,但有三观的。
    三、结局美满。
    内容标签:穿越时空 宅斗
    搜索关键字:主角:秦月娥 ┃ 配角:方子谦、朱承基 ┃ 其它:
    ==================
    ☆、拌嘴
    秦府花厅门扇虚掩着,门外站着两个小丫鬟,抻长脖子扒着门缝往屋里瞧,却一点听不清里面说什么,不防花厅的隔扇门突然从里猛力拉开,一年轻公子怒冲冲跨出门槛,唬得两个丫鬟忙躲闪一旁,愣怔住。
    府里二姑娘未婚的夫婿赵伯章疾步下了台阶,明媚的阳光投在他簇新的锦缎袍子上,越发显得衣料精致华美,人却被一团怒气包裹,俊秀的面孔平添阴冷之气。
    那两个小丫头好奇,探头探脑往里瞧,这时,却从门里疾奔出一个婆子,由于走得急慌,差点被门槛子绊了一跤,踉跄还没站稳,扯开嗓子便朝他的背影喊:“赵公子、赵公子”
    赵伯章提着袍子,头也不回,眨眼便出了垂花门。
    不一会,里面便传来一个女子细弱的呜咽声,直哭得肝肠寸断。
    不大工夫,后堂快步走来一个三十岁左右,面容清雅的中年妇人,绕过屏风,由于走得急,有几分娇喘,提上一口气,方开口问:“这是怎么话说,好好的,赵姑爷怎么就恼了,是姐儿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
    秦月娥垂头坐在玫瑰椅子上,用绣帕遮面,柔弱的双肩颤抖,连羞带气嘤咛说不出话。
    “你只顾着哭,倒是怎么回事?”妇人眉心轻皱,朝左右扫去,二姑娘跟前也没个人。
    “呜呜…….呜呜”秦月娥哭得更加伤心,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花厅中间隔着一重珠帘,妇人焦灼朝帘子外看了一眼。
    这时,那跟着撵出去的婆子气喘吁吁回转,上气不接下气地道:“老奴腿脚不灵便,喊不住赵姑爷,赵姑爷上轿子走了。”
    妇人微一皱眉,不能置信掉头问那婆子,“赵姑爷因何生这么大气,连礼数都不顾,径自走了”
    那婆子瞅瞅小姐,“回太太,姑娘刚一提姑爷在外包窑姐的事,还给姑爷存着颜面,姑爷就恼了,说姑娘是妒妇,夹枪带棒说了好些浑话,老奴不敢学。”
    妇人轻叹一声,对那婆子道:“扶你家姑娘回去吧,多劝着点,别哭坏了身子。”
    那婆子招呼门外的两个小丫鬟上来,搀扶姑娘下去,那婆子瞅瞅太太脸色,替姑娘抱屈,“姑爷孟浪,不容姑娘说话,姑娘恁好的性子,姑爷还派了姑娘许多不是,将来过了门,那还有姑娘立足之地。”
    “我道他二人自幼定亲,总有些情分,姐儿又求我要见赵家公子,也是我不该答应,话赶话一言不和,伤了和气。”季氏又添忧色。
    那婆子见太太连自家姑娘都怪上,忙替姑娘分争,“这事怨不得姑娘,姑娘也没说什么,姑爷就说什么大丈夫何患无妻,姑娘若不满意这门亲事,尽管捡好的嫁就是了,左不过也没成亲”
    “姐儿终究是年轻,沉不住气。”季氏幽幽地说了一句。
    那婆子看太太满面愁容,多余的话不敢说。
    府里人就见二姑娘秦月娥由丫鬟搀扶着,从上房出来,一路绣帕掩嘴,憋着不哭出声,
    秦府二姑娘一回房就把门关上,把丫鬟关在外面,两个丫鬟干着急。
    那婆子从上房回来,隔着门扇听里面传来姑娘的哭声,心都碎了,抽出腋下帕子抹泪,推门,里面掩着,只好隔着门劝说,颠来倒去的就那么几句,姑娘看开点,莫生闲气,恐伤了身子。
    听房中二姑娘足哭了有半个时辰,声儿才渐渐弱下去。
    秦月娥捏着绣帕,像唱歌似的一个调子,一条绣帕干爽得一点没有水湿的痕迹。
    云珠只当姑娘哭够了,气消了,就没事了,谁知次日,天都大亮,帐子里还没有动静,云珠撩开帐子,见姑娘面孔烧得通红,用手一摸,身上滚烫,着起急来,忙走去上房回太太季氏。
    季氏发急,忙命请大夫,大夫说晚上着凉了,兼之心火盛,先用两剂药看看。
    ☆、中举
    秦府内宅靠上房后头一个小跨院,三间正房,东间里,靠南墙放着一张榉木雕花大架子床,帐子半掩,左首一花梨木的梳妆台,妆台前安放绣墩,靠西墙摆放着一个立式穿衣镜,用八成新红锦袱罩着,东墙上悬一幅画轴《秋风纨扇图》,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图中仕女体态优美,是仿六如居士的,形神也仿得有七八分,对面南窗下是一铺大炕,炕上还丢着针线笸箩,里面躺着尚未绣完的活计,整个屋子铺陈简洁,家什摆设精巧,是一户殷实人家。
    帐子里动了动,秦月娥哼了声,意识有点混沌。
    她及笄即嫁入赵家,夫君赵伯章是江南名仕,风流才子,是永泰年间上元县举子。
    秦赵两家乃通家之好,子女自幼指腹为婚,赵伯章早年丧父,孤儿寡母,家道清贫,衣食无着,那还有闲钱读书,多承秦家看顾,出束脩费,让赵伯章到秦氏族学念书,后又看他勤学上进,便延请西席,名儒授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