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页

      等贾宝玉带着锦玉出去后,王熙凤便发挥了她长袖善舞的性格,直把贾母逗得笑呵呵的。
    略说笑了一会儿,王熙凤便转头看向青玉,笑着问道:“今日一见青大妹妹,果真是个钟灵毓秀的可人儿,难怪老祖宗整日的挂记在心上。”
    青玉腼腆的一笑,说:“琏嫂子真是太过誉了。青玉不过是个一般人罢了。”说着看了看迎春她们,接着说:“我看琏嫂子家中的这些姐妹们,才个个都是天仙似的人物,比起这些姐妹们,青玉可是自愧不如的。”
    “我看你是谦虚的。要我说,她们比起你才是自愧不如。我听闻,自敏儿过世,都是你在打理一应家务琐碎之事,而且做得极好。可见是个有能耐的,单是这一点,你就比她们强多了。”贾母亲昵的拍了拍青玉的说,慈爱的说道。
    王熙凤也立刻笑盈盈的接口,说:“老祖宗说的极是。”
    而青玉自然也赶紧接口,把迎春探春惜春并薛宝钗,也夸赞了一番。
    一众人又热热闹闹的说笑了一番。
    未几,贾母便有些倦了,便由丫头鸳鸯扶着,到里间休息了一会儿。而青玉则和迎春探春惜春并着薛宝钗一起到了东边侧间里。
    没了长辈的约束,几个女孩子在一起更能够打闹成一片。不过青玉却也敏感的察觉到,探春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些复杂,态度也有些疏离,青玉大约能够猜测出原因来,约是为了自己所送的礼物,里面却有些区别的明显罢。
    而青玉对迎探惜三姊妹,有好奇,有同情,也有一些细微的喜爱,但也仅仅如此罢了。所以对于探春的复杂的目光和疏离,青玉完全不当做一回事。和迎春惜春薛宝钗一起,聊些当下最为时新的衣裳珠钗,说些家常话。
    *
    待到申时上下,青玉便起身给贾母告辞,要家去。
    而贾母心中自然是万般的不舍,拉着青玉的手,说:“青玉,要我说,你老子就是一个狠心的。你和锦玉才多大?就敢让你们单独过来京城。我原和他说要你们姐弟俩住在这里就是了。偏你老子也不允,只要一想到,你们两个小小的人儿要单独住着,我这心里就一直揪紧的很。”
    青玉闻得贾母此言,当下心中一紧,立刻笑着说道:“外祖母,你放心!爹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安排好了。才放心我和锦玉过来的,无大碍的,况且明年开春,爹也要进京述职了。前后不过半年的时间,也快的很!”她可是好不容易才说服了林如海,让她和锦玉住在自家中。虽然今日来贾府这趟,贾母对她也很好,但是到底不是自己家里,要她常常住在这里,她肯定是全身上下都不自在的。
    贾母刚才那话,确实带了两分想让青玉自个提出来过来这里住的意思。她今日一见,青玉沉稳大方,锦玉聪慧内敛,这么一对出色的孩子,是自己女儿遗留下来的骨血,这让贾母对青玉和锦玉确实的生出三分的怜爱,想要接过来照顾一番。其次今日在见到青玉的种种表现后,心中很是满意,想着有其姐必有其妹,有青玉做榜样,黛玉那里也差不到那里去,将来如若和宝玉结成一对,必定会是宝玉的好帮手的。林如海如今已经做到了从二品的巡盐御史,明年他回京述职,说不得还要往上升一升,虽膝下只有锦玉一根独苗,而锦玉瞧着虽然比不得宝玉伶俐,但也是个出息的,有这般岳家的帮衬,何愁宝玉将来的仕途不顺心。是以,她才开口,略试探了一句。
    不想却又被青玉给拒绝了,心下当即略略有些不快起来,心中想着果然是外孙女,血缘上终究是隔着一层,如是的一想,贾母心中对青玉的好感和热度也减了一分。只是贾母为人处事圆滑,所以面上并没有显出一分一毫来,说:“你母亲随你父亲赴任多年,到去世也不得一见,只要一想到你母亲早早的过世,我就心肝疼。如今好容易把你们姐弟给盼了过来,不想又不能在跟前日日时时的见着。这么一想,我这心……就不大好受。”
    如果不是青玉是修炼之人的话,还真是难以察觉到贾母这前后的变化。
    这贾母虽然是个慈祥和蔼的老人,对自己虽然好,真心也不假,但终究不是全部的,这之中不免参杂了几分利益之色。况且贾母享惯了富贵尊荣,一向嫌少有人反驳她的话,如今被自己驳了意见,这态度有变化,也是常情。是以,笑着说:“外祖母,如今我和锦玉已经到了京城,且以后也不大会会扬州了。如今虽不能和外祖母在一处住着,但距离也近的很,来往很是便宜。到时候,隔三岔五的上门,说不得外祖母就该心烦了。”
    “你这孩子!偏是嘴巴伶俐的很。”贾母点了点头青玉的额头,笑的一脸的慈爱。
    此后青玉又陪着贾母说笑了一会儿,等到锦玉过来,便一起拜别贾母。
    青玉的第一次贾府之行,到此结束。
    ☆、红楼+清穿]长姐难为 第13章
    话说青玉和锦玉自那日里从贾府回来后,便蜗居在家中。锦玉因再有几日就要入读白河书院,是以,忙着温习功课,而青玉则忙着整理归置打理家中一应的事物,毕竟初来咋到,杂事较多。
    几日后,便道了锦玉入读白河书院的日子。
    因那白河书院是半个月沐休一次,是以,从贾府回来锦玉便开始让丫头收拾锦玉在书院里所用的一应东西,又亲自点察了数遍,无遗漏后,这才放下心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