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和你说你也不懂。”沈育回敬他。
二人齐齐老成叹息。
“不过说真的,你和晏然是怎么回事?他脾气一向很好的。”
穆济河臭着张脸,憋了半天,闷闷地说:“晏儿……喜欢上一个姑娘,我觉得这样不好,和他说,他就生我的气,好些天不搭理我。”
学塾里,若说谁最专心向学、心无旁骛,那非廉范与晏然莫属,而晏然又因为家中贫寒,总是卯着一股牛劲,好像除了取得功名,没有别的值得关心。这样的人竟会抽空喜欢上一个姑娘,让沈育非常意外。
“我也没别的意思,只是觉得不合适。早知道他这么喜欢,还不如当初别多管闲事,搞得他现在看到我就烦,不和我说话,我心里也不好受。”
这句话真是哪儿哪儿都不太对,沈育问:“你为什么觉得不合适?”
“你知道那姑娘是做什么的么?”穆济河严肃起来,“是个酒肆女,东市里卖笑的,多少男人醉倒她裙下。”
“你瞧不起人啊?”
“不是那意思。晏儿什么也不懂,保不齐给人家勾得魂不守舍,到时候栽了跟头,哭都来不及。”
沈育半天不答,穆济河拿眼瞧他:“你什么意思?”
沈育委婉道:“我觉得,晏然不像心有所属的样子。”
“你不知道,”穆济河道,“那姑娘就住他家隔壁,晏儿家里只有一个老母,那姑娘也是双亲离散,一人独居。晏儿读书的日子,那姑娘时常帮着他阿娘做些家务,又拿些吃的喝的,两家分食。晏儿对她有好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叹口气,多么情真意切似的。
“和人家比起来,我这个师哥又算什么呢?在他心里,说不定我连你们的地位都比不上,毕竟是个不通人情的判官。”
听他这样说,沈育就知道,穆济河是真有些伤感。这件事说起来,也算横亘在穆济河与晏然之间旷日持久的一根刺——晏然最初远从南州前来拜谒汝阳沈师,沈矜一家外出,留下来看家的就是当时最小的弟子,穆济河。门僮得了晏然的名帖,递给穆济河,此人正晒着冬阳睡回笼觉,一看抬头是求见沈师,沈师不在,他就直接挥挥手送客,接着便睡他的大觉,浑然不知这个被他拒之门外的小人儿即将冻成冰人儿,差点命丧沈家大门前。
后来背着冰雕似的晏然一路狂奔找大夫的,也是穆济河。穆济河对谁都一副大爷态度,油盐不进,唯独对晏然是小心翼翼,呵着护着,不能不是出于愧疚的心情。
穆济河又问沈育他该怎么做,沈育怎么知道?他自己的事都还一团乱麻。
那天之后,沈矜就正式为学塾聘请了其他讲师,自己在家准备上任郡守的一应事宜。各家闻讯派遣使者前来祝贺,礼帖纷至沓来,短短几日,沈矜收到的各种珍宝礼品比之前半生加起来还多。只是全部被沈矜原样退了回去。
宋均与晏然都在沈家帮忙,与沈育一起登记名帖,一一退礼。三人常常被汝阳郡隐藏的富贵门户所震惊,这些人出手之豪阔,让沈育不再怀疑路甲如何能敛财百万。
其中最阔绰的莫过于任职少府史的单光义,他送了沈矜一台金星紫檀条案,搬进门时出动了五个力士,搬出门时累得沈育与宋均半死不活。其时紫檀木稀少,市面上根本见不到大型家具,可以想见这一台案价值多少人家食粮。
“这人哪来这么多钱?”晏然咋舌,“查汝阳郡贪/腐时,没把他一起查了吗?”
三人靠在游廊栏板边休息,入秋后天气仍有短暂的炎热。
宋均道:“单光义的钱可不是靠区区一个官职俸禄。他们单家那个做万户侯的族兄,可是坐吃山空的豪户。”
汝阳郡下的蠡吾县,掌管此县的万户侯,名叫单官,昔年是先帝身边的中常侍,地位等同于如今的仇致远之于文神皇帝。文神皇帝即位后,单官举荐童方、牛仕良、仇致远有功,托那三人铲除外戚的功劳,也得了个万户侯,眼下正在蠡吾县颐养天年。阉人能有如今地位,可谓天下宦侍的榜样。
单官的名字还是不要多提,传说那人长了双顺风耳,百里之外都能听到风吹草动。
三人接着干活,沈育抄录礼单,晏然帮他念名字。抄得一半,闲聊起来,沈育问:“这里有我和均哥就行了,何必耽误你的事,怎么不去学塾?”
晏然若无其事道:“帮你们呀,三个人好做事嘛,我看老师最近忙得很。”
二人回头看一眼,书房敞开的窗下,沈矜正悠然自得地练字。
“他可不忙,忙的是我们,”沈育道,“和我有什么不能说的?当我不知道么,你和穆哥的事。”
晏然不语,将手上一封拜帖捏来捏去,揉成咸菜,半晌恨恨道:“他和你们说了什么?这厮太过分了!育哥儿你别听他的,全是他不好!”
“巧了么这不,他也说全是自己不好。”
晏然翻了个白眼。
沈育瞥他几下,试探道:“他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惹你不开心,便直接和他说罢。别看穆哥这人混不吝的,但凡你说出口,他都会改。”
然而晏然还是一副不是这回事的模样,过得半柱香功夫,沈育都将拜帖名单抄完,搁下笔,他才恹恹道:“你就是不知道,穆济河他……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