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3页

      他们嗷嗷喊着自己腿断了腰折了脖子拧劲儿了!
    陈沐盼完全没有使用内力,只是四两拨千斤。
    她要是使用内力,这群人得断成肉馅,四溅飞开。
    她缓步来到李寡妇面前,对目瞪口呆的李寡妇,承诺:“只要是我农场的人,我绝对保护到底。快收拾东西,跟我去另一家。”
    第27章 年代女配文(完)
    陈沐盼以武力开路,一路救出被困的所有员工。
    所过之处,试图以武力称雄称霸的村民遍地哀嚎。
    锄头、菜刀、铁锹、斧头等等凶器掉落一地。
    围观的小朋友们兴奋地蹦哒:“武侠小说里写的竟然是真的。也太厉害了吧!”
    陈沐盼救完人并没有走,而是来到村里广播室。开始为自己的农场做宣传。
    村里各处树上的大喇叭同时响起来。将污蔑农场的谣言推翻,然后是招聘。
    陈沐盼用实际行动告诉村里的女人们,不用害怕。
    想工作就放心走出家门,农场有员工宿舍。
    如果想通勤,也提供接送业务,负责接送的人就是一拳打十个村民的她。
    原本村里女人们就眼红李寡妇等人挣大钱、过好日子。这下没了阻力,紧忙收拾东西,争相报名……
    两个月后,村里受伤的男人们好得差不多了。
    其实在伤好之前,他们是向外界求助过的。可外界觉得他们是整个村子集体吃了某种菌子,产生了幻觉。
    老婆女儿去农场工作的男人们内部,也发生分歧:
    “在农场干活……不也挺好的吗?挣了那么多钱,家里都有肉吃。”
    “女孩子工作读书也挺好。以前是家里没钱。现在人家自己挣钱何必多管,毕竟是亲生女儿。”
    “你们这些个耙耳朵!跟你们说不明白。”
    “那点工资算什么?儿子等着结婚,直接嫁出去换彩礼,直接就能盖大房子。”
    “等她们放假回来,直接捆上,开车带外地去嫁人。”
    阿花丈夫:“她们要是挣大钱,家里还有我们说话的机会?以后洗衣做饭带孩子,都会变成我们的事。”
    阿花离开两个月,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让阿花回来,他需要阿花。
    很快女人们放假回来,事情和男人们的预想全然不一样。
    不光是陈沐盼跟着来做客,而是女人们个个带着电锯,一言不合就抡电锯。
    想把女儿捆走卖钱的,直接因拐卖妇女蹲大牢。
    阿花等女性离婚了。
    离婚前狠狠地行使着“家务事”的权利。
    最后,是男人们苦求离婚,法官若是不答应,他们就扬言自。杀、杀法官。
    十来年过去,周边地区在农场带动下越来越富,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文明。
    本地风俗也彻底变化,成为全国知名的男德村。
    陈沐盼的连锁农场,逐年扩增,已遍及很多地区。
    农场的那些女孩子们有些已经长大,她们最终选择回到农场工作,并且已经成为各个连锁农场的管理者。
    时机成熟,冷鲜连锁超市的计划开始启动……
    姜慧富是第一个加入冷鲜超市联盟店的店长。
    是陈沐盼主动找的她。姜慧富这些年一直从陈沐盼这里进货,对陈沐盼的经历和眼光,是佩服和信任的。
    姜慧富力排众议,拿出家中积蓄加盟了超市。
    往后的一生中,她都无比庆幸此时自己的决定。
    否则她怎么能成为全市排得上名号的富人呢?
    招聘时,陈沐盼定的标准有些高,还只要女员工。
    不仅如此,陈沐盼还在收音机、电视做广告,在报纸上宣传。
    姜慧富一开始不信这些人会来超市应聘,这大把花出去打广告的钱是白扔了。
    也是这个时候,迎来了90年代的下岗潮。
    “你男人也和你那么说?”四十来岁的两个女人,脸色疲惫地坐在一起。
    她们是当年两百三十一名女同志中的最后两人。
    陈沐盼召集所有人重建农场,只有她们两人没有去,选择回老家结婚工作。
    周桂英听到王晓娟的问话,低吼:“他们还是男人吗?不敢去外地打拼,只想着卖老婆养活他们?!”
    王晓娟:“有很多人都选择这么做。昨天我听见隔壁的男孩很兴奋地喊‘今天有肉有大白馒头吃’。
    你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他知道他的妈妈……他是会感恩还是会嫌恶。
    我承认我是没有奉献精神,我是个自私的母亲。”
    “自私?”周桂英愕然地看着王晓娟,“你这么说,难道你已经动摇了?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和沐盼同志,一起考大学,那个时候……”
    王晓娟:“可我们能把孩子扔下,跑到外地打拼吗?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妈妈……”弱弱的声音在室内响起。惊得周桂英她们转头去看。
    背着书包的女孩手里捏着一张报纸:“我愿意跟妈妈一起走。我们去有连锁冷鲜超市的地方,招聘条件完全是为妈妈打造的!”
    王晓娟半信半疑接过报纸,和周桂英一起看去。
    两人同时捂嘴惊呼:“是沐盼同志!是她……”
    “她一定是知道了我们的困境,所以在召唤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