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46页

      林旭白松了口气,揩一把泪:“三哥你吓死我了,你不必担心这个啊。以三哥的学问,就算进不了一甲,也考得上庶吉吧,可以留在翰林院观政的。”
    “是啊,”徐湛苦笑道,“但愿是我多虑了。”
    平淡的日子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年关,京城下了一场十年难遇的大雪,大雪封门,道路难行,学堂提前放假了。
    林知望结束了一年的繁杂公务,例假间,每日陪着徐湛泡在文山题海里,除了年夜饭、祭祖时,家里听不见爆竹声响,孩子们不敢在院子里嬉戏跑闹,连平儿跌跌撞撞掉进雪窟窿里吓得张嘴要哭,都被乳母捂着嘴巴夹在腋下抱走。襄儿从许家的园子里折了几支腊梅,趁父子两人回房睡下,才敢进书房插起来。
    第二日,徐湛望着绽开的梅枝出神。
    三圣庵的梅花开了吧。
    “累了就歇一日吧。”林知望看着他,不无同情的说道。
    “不累。”徐湛的声音很轻,仿佛任何一丝力气都要省下来用在功课上。
    徐湛看了眼墙上的黄历,正月十一了,该来了。
    心中盘算着,书房的门突然被人敲响:“大爷,有人送拜帖,说是三少爷的同窗好友,从韫州来。”
    徐湛勉强抬了一下头,又伏回案间,不想理会的模样。
    “请至花厅吧。”林知望做主道。
    “父亲——”徐湛有些不快。
    “这个时候进京的,多半是赶考的举子,人家来拜会你,总不该闭门不见。”林知望半哄半劝,总算将他劝出了书房。
    回禀的门房还未离开,见徐湛出来,忙将拜帖奉上。
    “姓什么呀?”徐湛形容疲惫,看也懒得看一眼。
    “说是姓明。”门房道。
    “明?”徐湛终于睁开了眼睛,撒腿便往外院跑。
    “明玖!”徐湛跑到大门外,亲自将门外的来客迎进来,给父亲引见。
    林知望只见是个身长玉立的书生,二十几岁模样,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皂色长衫,却相貌端正,彬彬有礼:“晚辈姓明,家中行九,故取名明玖。”
    “父亲,明兄是我蒙学时的同窗,相识多年了。来京这些年也没断了联系。”徐湛难掩喜色道。
    除了郭莘,林知望没听说徐湛在韫州有什么十分要紧的朋友,想来这明玖也算一个,因此笑着请他坐下,平易近人的问了些家常:“明公子家住哪里?”
    “吴新县永和巷。”明玖道。
    林知望有些诧异,永和巷明家,虽不比林家这样的世代簪缨的大族,至少也同徐家一样家境殷厚,怎么看上去如此贫寒?
    “父亲”徐湛有些尴尬的喊他一声。
    明玖却浑不介意的一笑:“不怕部堂见笑,明玖是外室所出,能读书应举,已是老爷夫人宽厚仁慈。”
    “哦,”林知望有些歉疚道,“是我以貌取人,失礼了。”
    明玖忙起身:“部堂严重,学生愧不敢当。”
    林知望摇手道:“既是湛儿的朋友,就不必拘束。你们聊吧,我去后面看看你祖母。”
    后面一句话是对徐湛说的。
    谁料徐湛追他到院子外面,有些腼腆的央求他:“能不能让明玖住在府里?”
    “理由?”林知望问。
    徐湛压低了声音:“他从小住在外面,不太被明家承认,有时还要帮母亲桨洗缝补贴补家用。沿路开销大,怕是剩不下多少盘缠了。”
    历来只有酸秀才,哪有穷举人,且不说官府的补贴供给,中举之后有几千亩田产的免税权,自然有乡里人争相投献土地,怎至于如此落魄?林知望疑惑道:“中了举,明家还不认他?”
    “认。”徐湛道:“为了几千亩的田税明家也要认,可他父亲生母早已过世,他又生性倔强,不愿意回去。亲族投献尚不接受,有其他乡邻投献,自然也不好接受,就这样生生耗着,好容易熬到了会试。”
    林知望叹了口气:“也算寒门贵子。”
    “是啊,”徐湛赶紧道,“他自幼聪慧,读书勤勉,若非家事拖累,怕还要早几年中举呢。”
    林知望点头:“找何明去安排吧。”
    徐湛笑靥飞绽:“谢谢父亲!”
    “回来。”林知望叫住他。
    徐湛当他要反悔,小心翼翼的蹭回来。
    林知望见他屏息凝神的紧张样,忍不住抬手捏了捏他的脸:“多学学人家的坚韧勤勉。”
    徐湛神色一僵。林知望只当他年岁大了不堪如此摆弄,不禁莞尔,转身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猜猜明玖是谁?前文出现过。
    第147章 春闱日
    明玖在郭莘住过的客房下榻,他卸掉行李,四仰八叉的躺在了床上。
    徐湛插上房门,忽然扑上去跟他闹成一团,兴奋的低声叫道:“小舅!吓死我了!”
    “嘘。”明玖跳起来捂住他的嘴。
    此人哪里是明家的外室子,分明是徐老爷的幼子,徐湛最小的舅舅——徐铭久。
    “怕什么?”铭久得意的说:“你爹见到我时,我尚在襁褓,他认不出的。”
    徐湛坐去床边,沉默良久。
    “怎么?心软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徐铭久打趣他:“你父亲待你还是不错的。”
    立场不同,一句玩笑话都显得那么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