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吕老头心情有一点点复杂,进了家门后,嚷道:“老婆子,英杰买了两个奴仆?”
陈秀从厨房走出来,故意朝着大门外忽隐忽现的人影,高声道:“不是买,依我看就是收留两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你是没看见那两个孤儿,一个都十岁了,个子比小河矮半头,一个十几岁了,说话眼珠子转得慢,看着脑袋不灵光。
这两个孤儿都瘦的很,见到我就磕头叫老夫人,我看着他们很可怜,我本想留他们吃口饭,他们可能怕回去晚了,天黑驴子被人抢跑了,就赶紧走了。”
吕老头见陈秀使眼色,哦了一声,大声道:“我就说吗,英杰住的房子都是租的,一年好多的房租钱,哪有钱买什么奴仆,原来是英杰两口子太心善,为了两个孤儿能活下,把他们收养了干些轻省的活。”
陈秀道:“可不是吗。英杰、玉雪就是太心善了。”
吕秋风也跟着道:“小弟、弟妹先是收留正叔,现在又收留两个孤儿,天底下最善良的人就是他们两口子。”
站在外面的村民听后均是点头。
前些天听吕大树说,吕正给吕英杰种地,一个月能有五钱银子,包吃包住,种地还不累,有一群小子帮忙,还有一群牛可以使唤!
把村民们弄得恨不得来个全家食物中毒,这样说不定就能引起吕英杰夫妻的同情,也能给安排这样收入高的活计。
晚饭,陈秀做了鸡蛋汤面条,特意多做了,把吕秋风一家四口也喊来吃。
邓雨早就得了口信,所以没有做晚饭,但是她端过来一碗咸菜。
陈秀给儿子、儿媳、孙子道:“英杰、玉雪总是想着我们,又给我们送来吃的,还有狗、小鸡。我们给不了英杰、玉雪什么,就别在外面惹事,别害得英杰、玉雪受到牵连。”
吕老头吃完晚饭,累了一天,躺在炕上,等孩子们都走了,跟陈秀道:“英杰怎么不回来?”
陈秀道:“以前没分家,英杰天天在酒楼做事、在学堂、县学读书,也没功夫回来。”
吕老头想想也是这样。
他有六个儿女,还有好几个孙子、孙女。
时常在他眼前晃的儿子、孙子就得到他的关照多些。
吕英杰总在外面,自是得到他的关照少些。
可是吕英杰交给他的钱最多,对他和老婆子最好!
分家之后,村里的人在他耳边说吕英杰很好,特别羡慕他有这样一个好儿子。
吕老头有些感慨道:“我们对英杰付出的,没有对别的孩子付出的多。”
陈秀道:“夏风不是说过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英杰从小就只报喜不报忧,他长这么大,在你面前诉过苦哭过吗,遇到难事找过你出主意吗?”
在吕老头的印象里吕英杰还真没有诉过苦。
反而,吕老头觉得吕英杰在酒楼做事又读书考中童生,家里有什么难事就跟吕英杰说,跟吕英杰商量。
比如吕春风在银矿的事,吕老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吕英杰。
吕老头道:“英杰比他几个哥哥强,比我强!”
突然间大笑几声,自豪的道:“那也是我生的!老婆子!”话毕,老眼闪闪发光盯着陈秀。
“干啥?!一把年纪了,别胡思乱想。”
“哪有胡思乱想。我就得觉得你可真是有福,给我生了英杰这么好的儿子。”
“英杰投到我肚子里,委屈他了。他生的那么好,聪明、能吃苦耐劳,要是投到有钱人的家里,早几年读书,现在怕是已经考中举人了。”
“还是我没有本事。我要是像英杰岳父那样有本事,供四个儿子读书,英杰他们兄弟都会比现在过得好。”
陈秀见老伴又开始叹气,岔开话题,低声道:“邓氏老是骂春风,我怕长久下去,春风父子受不了心里怨恨,产生矛盾。我晚上叫秋风一家来吃鸡蛋面,又给他们拿去八个鸡蛋。”
隔着一个房间的卧房。吕秋风正在骂邓雨。
第144章
国都来的高人
“说几次就得了,天天说,见到谁都说,没完没了,把自家的丑事暴露在外人面前,这是蠢!以后不许你当着外人的面说大哥的丑事。你要再说,我就把你送回娘家!听见没有!”
邓雨倒是没有反驳。
吕秋风又道:“现在都分家过了。你总盯着大哥以前的事,有这功夫,还不如学学怎么做针线活。你的针线活太差,所以做头巾的活计没有你的份。”
这不是前几天吕喜儿的男人郑方把吕三星从吕家接走了。
郑方跟吕秋风聊天时说了吕喜儿在平镇做头巾赚到不少钱的事。
吕秋风也听吕老头说过几句。
这下吕秋风心里琢磨亲戚有这么挣钱的活计为何没叫上邓雨?
邓雨的针线活是差,花绣的不好看,但是缝边这种简单的针线活还是行的。
吕秋风父子三人的鞋子还是邓雨做的呢。
邓雨惊诧问道:“什么,头巾,你说的可是村里人前几天老挂在嘴边的那个一千新娘子戴的红头巾?”
吕秋风道:“对。就是那个头巾。我两个妹妹的针线活都好,二嫂、二嫂的娘、二嫂的姐姐针线活也好,她们都在做头巾。”
邓雨道:“我的针线活做的好着呢。这么好的事,怎么没叫上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