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一百零五章:洗牌

      “以朕看来,这内阁首辅一职,没有人比郑爱卿更合适的了!”
    张凌阳所言乃是实情,李广泰亦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说明郑永基不是刚正之臣。
    毕竟,扬州盐务之事确实是郑永基揭发出来的。
    这一点,无论是谁都无法反驳的。
    见堂上诸位大臣再无人反对,张凌阳便道:“即日起,户部尚书郑永基升任内阁首辅一职。
    刑部尚书陈一鸣转任吏部尚书。
    至于空缺出来的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是哪个职务……”
    想了又想,张凌阳继续开口道:“豫南巡抚朱开山治理豫南有功,酌升任为户部尚书,两江总督曹睿任礼部尚书,两广总督高霈任刑部尚书。”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张凌阳询问道。
    见张凌阳这么安排,大臣们都很惊讶。
    毕竟,按照以往的惯例,六部尚书大多都是由下面的左、右侍郎接任。
    可如今倒好,张凌阳居然直接任命三名封疆大吏为六部尚书。
    说起来算是升了半步,可大臣们心里都明白,除却豫南巡抚朱开山算是高升之外,其余的两江总督曹睿、两广总督高霈算是明升暗降了。
    毕竟,无论是刑部还是礼部,实权都不算很大,根本就无法与他们以往的封疆大吏相提并论。
    在地方,他们是是一方诸侯,说一不二。
    而一旦到了京城,他们还真有些不够看了。
    一时间,倒也没有人出言反对,而是一个个皱着眉头,心中细想着皇帝为何会做出这样一个安排?
    张凌阳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内。
    无论是两江总督还是两广总督,他们所统辖的区域都属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而总督一职又手握两省的军政大权,一旦心生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两江总督,其管辖的江浙两省又是大周最为富庶的两省,张凌阳又怎会将这两个省份托付给同一个人?
    成为皇帝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
    张凌阳隐约的发现,大周朝廷对于西南、东南地区的管理越来越弱。
    这可能是因为大周京城太过于靠北的缘故吧。
    前世的明朝,就是因为京城太过靠北,对内地的统治,特别是东南沿海的统治到了中后期,其实就有些名不符实。
    前世的明朝,在朱棣迁都之后,对草原上游牧民族的辖治显而易见。
    可看看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便知道,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军政便已经开始糜烂不堪。
    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
    史学家可以给出一系列的原因。
    但再一深思,张凌阳不由发现,为何以前的那些中原王朝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其实原因很简单,定都中原的王朝,他们的统治能够辐射四方,使得那些地方士绅大族不敢胡作非为。
    但显然在明朝中后期,内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士绅大族有些听调不听宣的意味在里面。
    结合前世的明朝以及其他王朝的历史,经过一番分析,张凌阳有时便想干脆直接将都城迁到中原。
    毕竟定都中原,可以有效的统治四方。
    可张凌阳也明白,迁都乃是大事,不能操之过急。
    故而,张凌阳便隐忍不发,暗中等待时机再一举迁都。
    话再说回来,张凌阳之所以调这些封疆大吏入京为官,就是怕他们在地方上做大。
    再有就是,这些封疆大吏一旦入京为官,朝廷上的势力必将重新洗牌。
    虽然张致远辞职,周善宁、赵济下狱之后,朝廷上的势力已经开始重新洗牌。
    可张凌阳却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洗牌,而不是由大臣们自己洗牌。
    这也是张凌阳之所以将郑永基升任内阁首辅的原因所在。
    因为郑永基足够听话。
    一个听话的内阁首辅,与一个有主见的内阁首辅相比,张凌阳明显愿意看到,内阁首辅是一个听自己话的人。
    而纵观整个朝堂,最听自己话的大臣,非郑永基无疑。
    你可以说郑永基太过圆滑世故,可许多事情,只有这样圆滑世故的人才能去办。
    故而,在张致远辞职之后,张凌阳心中内阁首辅的第一个人选,便是郑永基。
    诸事安排妥帖,已经是中午时分。
    无论是朝堂上的大臣,还是张凌阳本人,早已是饥肠辘辘。
    毕竟,早朝之前,谁都没有吃过早饭。
    下朝之后,张凌阳匆匆用过一些午膳之后,便将冯喜喊来吩咐了几句话,便将其打发出宫。
    宁国府大厅内,几名勋贵、武将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显然是在商议着什么。
    最后,孙定安止住了众人的话语,说道:“如今我勋贵集团实力损失惨重,能摆得上台面的,除却我宁国府之外,就剩余武信侯府了。
    好在如今朝z文官集团也开始重新洗牌,只怕短时间之内难以统一起来。
    趁着这段时间,我等勋贵、武将之中必须要有人脱颖而出,让圣上重新重视起我等勋贵。
    如若不然,一旦文官集团那边的局势稳定下来,一定又会将矛头直指我等勋贵。
    故而,老夫觉得,征西将军马进忠这个时候应该打一个大胜仗,来挽回我等勋贵在陛下心目中的形象。
    而云贵那边呃苗疆之乱,也务必在最快的时间内平定。”
    “国公爷,这样做的话,一旦马进忠急功近利的话,卑职担心只怕结果会适得其反。”一名满身英武之气的中年人抚了一把络腮胡,担忧的说道。
    “马进忠为人机警,想来不会犯下如此大错的!”孙定安摆了摆手道。
    说着,孙定安的眉头又轻轻的皱了起来,“相比较马进忠,老夫反而更担心云贵那边的张广之。
    张广之这人的性格,有些好大喜功。张广之一旦取得了大胜,之后往往亦会酿成大败。
    云贵那边的苗人动乱已经被平定的差不多了,一旦张广之那边再出现什么差错,只怕会引起连锁反应。”
    “国公爷的担心不无道理!”络腮胡汉子说道,“不过以卑职看来,国公爷不如派士子前往云贵协助张广之。
    有世子爷在一旁督促,张广之肯定不会再犯从前的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