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三百四十六章:迁移人口

      在全国各地耕地买卖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洛浦诺夫带着亚历山大二世签字过的协议再次来到大周,正式递交了协议之后,这份协议算是正式生效了。
    张凌阳也没有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在收到协议的当天,就传旨给瓦剌可汗,命其停止对罗斯国的骚扰。
    同时,又下旨几支小股军队出发前往与罗斯国早就勘定好的边境驻扎,同时‘帮助’那里的罗斯人向罗斯国内迁移。
    西西伯利亚终年苦寒,可种植的农作物并不多,张凌阳本人其实也不大清楚严寒地区应该种植什么农作物。
    命人前往西郊的皇家学院,向那里的欧洲学者询问了一下,才知道,在如西西伯利亚那样的严寒地区,可以种植的农作物只有小麦、土豆等寥寥数种耐寒的农作物,而且与温暖湿润的地区相比,那里农作物的产量并不高。
    不过西西伯利亚那里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植被够多,可以发展规模化的养殖业。
    经过几名专家、学者的一番建议,张凌阳最终决定在西西伯利亚那边发展小规模的农业以及畜牧业。
    因为气候恶劣的原因,即便经过一番开发,西西伯利亚的人口仍旧不会太多,那里产出的粮食也供养不了太多的人,所以张凌阳也没有下旨说让第一批前往西西伯利亚驻扎的将士大规模种植农作物。
    只要够他们自己使用并略有富裕就行。
    以后等大周在那边设置了村落、城镇,自然会有人在那里搞农业和畜牧业的。
    解决完西西伯利亚的事情,张凌阳将眼光瞄向辽东地区。
    今年秋天过后,辽东方面发来奏折,言今年辽东一共开发出上百公顷的田地。虽然粮食产量还不可观,可已经能够解决了当地的温饱问题。
    收到这份奏折后,张凌阳下旨给豫南、直隶、山东三省,命三省向辽东迁移人口一万户。
    当然,既然是强行迁移,自然有足够的优惠政策。
    不止沿途各卫所向这些迁徙的百姓提供衣食住行,张凌阳还下旨免除这些百姓三年的税赋,并令辽东当地卫所给这些百姓搭建了房屋等必要设施。
    在大周,人口稠密的省份不止这北方三省,江南、湖广几省的人口同样十分稠密。
    可考虑到路途遥远,再加上南方人不耐北方苦寒的因素,张凌阳并未下旨南方几省向辽东迁移人口。
    背井离乡,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过好在下面里长、村长的工作做的不错,再加上土地的诱惑,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前往辽东讨生活的。
    虽然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土地买卖,百姓们能够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购买士绅的土地。
    可豫南、山东、直隶三个都是人口大省,再加上这里的士绅相对南方来说相对要保守许多,所以百姓即便购买,也那些士绅也不愿意将自家的土地全部卖出。
    继续给这些士绅当佃户,还是去遥远的辽东搏一把,就成了这些无田百姓头痛问题了。
    其实愿意前往辽东的百姓不少,毕竟那里都是无主的土地,且是官府分给他们的,不用交钱。
    可现在的问题是,辽东才刚开发出即便顷的土地,根本就不够这么多百姓耕作。
    张凌阳也想一下子向辽东迁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口。
    可这明显不合实际情况。
    不说这么多百姓去了辽东分不到土地,就单单说粮食一项,单凭辽东是养活不了数百万人口的。
    今天不行却不代表明年不行。
    今年有了这上万户人口迁移辽东,到了明年秋天,辽东的产出肯定能够养活数十万百姓的。
    所以,张凌阳再次给辽东下旨,命当地卫所明年开春之后继续开荒,而且是大规模的开荒。
    等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张凌阳就可以向辽东迁移数十万百姓了。
    这么做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辽东荒芜的土地,更能解决内地土地不足的问题。
    虽然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可工业化肥、农药却还没有诞生,也就是说,这个时代农业产出其实很低的,甚至不足后世的三分之一。
    北方几省虽然耕地面积要远远超过南方几省,可几千年耕作下来,中原大地的土地早已贫瘠不堪。
    论土地肥沃程度,远远不及江南水乡,更不要说辽东的黑土地了。
    就好比豫南首府开封府,数千年来,历经无数战火、水患,那里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变成了盐碱地。
    这些土地即便能够种出农作物来,产量也是少的可怜。
    像开封府这样的情况,在北方几省其实是很常见的,只是其他省府的问题没有开封府这么严重罢了。
    在没有现代化技术支撑下,想要改良那里的土地,无异于痴人说梦。就是来自后世的张凌阳,也只是听说过几种改善盐碱地的笨办法,可到底合不合适,张凌阳本人却不得而知。
    不过张凌阳已经下旨给皇家学院农学院,让那里的专家、学者研究改善盐碱地的方法。
    不过这注定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后世,***治理盐碱地,也是耗费了好些年才初见成效。
    这个时代想要一下子改善那里的土质,只怕也是不可能的了。
    不过张凌阳对这些并不是十分的迫切,一是因为科学研究本就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本身科研工作就要做大量的调研、试验才能得出最有效的结论。
    二是因为现在大周的人口还没有后世那么多,再经过向辽东迁移人口之后,中原几省的人口和土地压力在以后数年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张凌阳相信,在以后的数年时间里,皇家学院农学院肯定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所以相对而言,张凌阳并不是十分着急。
    现在张凌阳着急的是,如何在国内推广科学技术。
    大周亿万万人口,但凭一座皇家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解决不了大周在工业发展上所面临的劣势,而无论朝堂还是地方上,掌握文字的那帮人又大多排斥西方科学技术,单单依靠自己,张凌阳明白,就是再给自己数十年,自己也实现不了大周的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