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四百六十六章 欧阳修出事

      第四百六十六章欧阳修出事
    第一次是在庆历五年,被人揭发与外甥女阿张有奸情。
    说是亲外甥女,但其实阿张与欧阳修并无血缘。
    欧阳修有个妹子,嫁与襄城张龟正作续弦。张龟正与前妻生育有一女,即阿张。
    欧阳氏嫁入张家不久,张龟正便去世了,欧阳氏孤苦无依,只好带着时方七岁的小阿张回到娘家。
    阿张长大成人,欧阳修便给她张罗了一门亲事,嫁与族兄之子欧阳晟。
    欧阳晟是虔州司户,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晟任满,带了妻子阿张、仆人陈谏回京述职。
    回京后,阿张与陈谏私通,被丈夫发觉。
    欧阳晟将阿张与陈谏告到开封府右军巡院,审讯的时候,阿张突然供称,以前跟欧阳修也有过不正当关系,并说道“引公未嫁时事,词多丑鄙”。
    然后就有人联想到了欧阳修的那首《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阿张为什么要攀扯叔叔,至今流传着两个说法,一说“张惧罪,且图自解免”。
    一说阿张受了权开封知府事杨日严的教唆。
    因为杨日严之前担任益州太守时,欧阳修曾经弹劾他“贪恣”,杨日严怀恨在心,抓住阿张被诉通奸的机会,指使狱吏教唆阿张,企图将欧阳修拖下水。
    谏官钱明逸闻讯,立即上书弹劾欧阳修。
    不过,案子到了法司那边,主审的军巡判官孙揆认为,阿张的供状过于骇人听闻,且缺乏证据,不足采信。
    但宰相贾昌朝认为,法司应该根究欧阳修到底有没有涉案,又命三司户部判官苏安世重组法庭,再审阿张案。
    苏安世则采信了阿张的供词,认定欧阳修与阿张有不正当关系。
    幸好此时,宋仁宗又派了宦官王昭明“监勘”,以防止出现冤错案。
    如今这个王昭明正和李若愚一起,在陕西调教厢军,一个负责秦渭,一个负责环庆。
    说起来这人与欧阳修可是有过节的——之前,欧阳修被任命为河北都转运,仁宗命王昭明随行,但欧阳修却上书说:“按惯例,并无内侍同行之理,臣实耻之。”
    这是摆明了歧视内官。
    然而,大宋的宦官们,人品似乎比士大夫还可靠。
    王昭明看了苏安世的结案报告,大惊失色:“今省判所勘,乃迎合宰相意,加以大恶,异日昭明吃剑不得。”
    话丑理端。现在你们仅凭阿张一面之词,并无确证,便判欧阳修犯下人伦大恶,分明是为迎合宰相之意。若是铸成错案,岂不是害我异日陪着吃剑?
    苏安世听了王昭明的话,也有些慌,不敢再枝蔓其狱,维持了孙揆的原判。
    这事情虽然逃脱,但欧阳修还是被查出有瑕疵的。
    他用阿张奁产买田、却立欧阳氏户口,涉嫌侵占孤儿财产。
    于是庆历五年八月,欧阳修“坐用张氏奁中物买田立欧氏券”,被贬至滁州,留下了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
    ……
    而这次出事儿,却是因为他妻子的堂弟薛良孺。
    薛良孺因为举荐的人贪赃,受连坐问责。
    事情本来不大,加上赵顼继位,大赦天下,堂姐的丈夫又是参政,薛良孺心想这回怎么都稳了。
    结果欧阳修为表示大公无私,“乃言不可以臣故徼幸,乞特不原”,薛良孺被从重处罚,不但不获赦免,连官职都被免了。
    于是薛良孺对欧阳修恨之入骨,便四处散播欧阳修与儿媳吴氏有奸情。
    谣言通过集贤校理刘瑾之口,传入御史中丞彭思永的耳朵,彭思永又告诉了御史里行蒋之奇。
    蒋之奇立刻将之作为救命稻草,在朝堂上捅了出来。
    ……
    赵顼回到后殿,怒不可遏:“就是我的谏官!先帝大渐,邵亢建垂帘之议,如此大事不言,而抉人闺门之私!”
    “这就是我的参政!私帏不修,还有脸立于朝堂!其罪已不容于诛!”
    “这就是我的宰相!怠政荒嘻,苏油在嶲州筹集十五万斤精铜,如此大事,需要接连奏报三次!”
    一位文官从椅子上站起来:“陛下,今日还讲学吗?”
    今日的侍讲是孙思恭,精通关氏《易》,尤妙于《大衍》,对数学,天文都有很深的研究。
    “尝修天文院浑仪,著《尧年至熙宁长历》,近世历数之学,未有能及之者。”
    和苏颂,小天师,都是好朋友。
    史册记载他“性不忤物,犯而不校,笃于事上。有所见,必密疏以闻。”
    赵顼很喜欢他冲和的性格,有时候也询问他关于政事的意见。
    赵顼坐下来,手扶脑门:“孙侍讲啊……今日已然没了兴致……陪我聊聊天吧。你说欧阳修,到底是何等人?”
    孙思恭一边收拾教具,一边缓缓说道:“本来今天要给陛下讲述彩虹的原理和光的散射的,既然陛下没了兴致,那就算了吧。”
    “臣对欧阳参政所知不深,然若说他是奸佞,臣认为,有些过了。”
    “其实除了濮议的立场问题,欧阳参政不受百官待见,还是因为过于耿直。”
    “当年太后垂帘,参政与韩富二公主国论,帘前奏事侍制,或者执政聚议,只要是主张不同的,他每每都要力争。”
    “台谏到政事堂论事,虽然事情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结果被弹劾的那位都还未及说话,参政已经雄辩滔滔,直折台谏之短了。”
    “士大夫有上建议,言利害和干请的,前此执政,多是含糊了事,不明说其是非。到了参政这里,却直言剖析:‘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
    “陛下,先帝一次对参政说道:‘卿性直,不避众怨。’参政当时随口诵出故相王曾的名言:‘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陛下,濮议首倡者是谁?可为何到了最后,朝堂怨谤归于参政一身?”
    “私通,过于骇人听闻,臣认为,需要仔细核实,一切用证据说话才是。因风闻贸然处置国家重臣,恐伤陛下之明。”
    赵顼沉思片刻,这才点头道:“侍讲所言极是,这事情,还得从缓……”
    不管怎么说,大宋在赵顼登基三个月不到,中枢瘫痪了。
    韩琦,曾公亮上表待罪。
    欧阳修连上十一道札子,自辩““臣忝列政府,枉遭诬陷,惟赖朝廷推究虚实,使罪有所归。”
    再三要求赵顼“差官据其所指,推究虚实”,如果查有其事,请“显戮都市,以快天下之怒”;如果查无此事,也请“彰示四方,以释天下之疑”。
    欧阳修的亲家吴充,“亦上章乞朝廷力与辨正虚实,明示天下,使门户不致受污辱”。
    但是除了吴充,居然没有一位官员愿意上书为欧阳修辩解,濮议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