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所见所闻
长孙无忌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辗转来到了长安,他这一路上从蓟州南下,先是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他看到了干的热火朝天的百姓们,他不仅上前相问,得知他们干活居然还有工钱可领后,长孙无忌久久默然无语,最后只是叹息道:“这可真是亘古未有之事啊,想不到大唐居然由此创新,就此一点就不知道能换来多少民心啊。”
但是这一点却是蓟州学不来的,原因自然就是蓟州可没有这么多的闲钱用来像大唐这样收买民心。
蓟州和中原相比,那就是苦寒之地,当地的百姓生活困苦,只有那些世家大族的日子才好过,但是李世民军队等方面的开支却只能向百姓征收赋税,而对那些世家大族偷税漏税的行为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就这一天到晚那些世家大族的心里还不知道想着什么呢。
在洛阳一带长孙无忌看到了各地官府在帮助百姓们重建家园,百姓们的脸上露出了笑脸,而那些官府的压抑也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可见官府和百姓们之间相处的可谓是如鱼得水,这一点更是让长孙无忌啧啧称奇。
他曾在大隋当过官,也在大齐当过官,可是如此和谐的画面却是他第一次看到,他的心里不得不做出大唐在对待百姓的问题上,做的不比任何所谓的太平盛世要差。
甚至他还看到有官府的衙役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干活,而且还毫无怨言。
事后他才得知大唐官府的衙役每个月都是会进行考核的,而考核的内容就有一项,那就是这个月为百姓做了多少件实事,这个可不是由他们自己信口胡诌的,而是监察司的人员到了月底就会进行走访,从百姓们的口中得到第一手信息,然后才是对衙役们进行考核,如此一来就算是那些衙役们不想做好事都不行了,除非你想脱掉你身上的那身衣服。
但是官府这些衙役们却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够十五年,因为一旦他们干够十五年了,大唐就会负责他们的养老,之前长孙无忌就听说过大唐在搞什么养老,但是这次确实他第一次深刻感知到了这所谓的养老究竟多么大的魔力,就连这些最是难缠的衙役居然都乖乖地听话了。
衙役们的行为不仅对他们有影响,而且还影响他们的后代,若是被人发现他们欺压良善,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将来一律不得为官,这一招才是最恨的,谁家父母不是想着自己的儿孙可以当官呢,他们又怎么愿意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让自家的儿孙从此之后和当官绝缘呢。
这也算是一种连坐之法,这种连坐之法虽然不是直接对人用刑,但是它却攻心啊,这攻心之术可是了不得啊。
离开洛阳经潼关进入关中后,长孙无忌又看见了新的东西,那就是几乎每处都存在的大棚,作为替李世民负责情报的头头,长孙无忌自然对这大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没有实地考擦来的让人震撼。
在地头上,长孙无忌遇见了一位刚刚从大棚里出来的百姓,他含笑上前问道:“这位大哥,小弟是从蓟州来长安探亲的,可是却见到此处有不少这样的棚子,不知这棚子有什么作用呢?”
“呵呵,说到这大棚啊,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陛下了,这可是我们陛下对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善政啊,你眼前的这些大棚既可以种植粮食,也时刻种植蔬菜,在我们弘农郡地界的大棚都是种植蔬菜的,这些蔬菜直接供应潼关和洛阳方面的军队,户部每年都会从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手中以高于市场价的一成向我们收购,这样一来我们的收入可比单纯种地要多得多,而且这些大棚所占据的土地都属于官田,并不占用我们的私田,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种植大棚,也可以同时种植我们自己的土地。对于我们家中剩下的粮食,户部也是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我们收购的,当然了向我们这种小老百姓一般情况下时舍不得卖粮食的,万一遇到旱涝颗粒无收的情况,我们可如何过日子。”
根据手下收集到的情报,大唐不仅在关中种植大棚,就连那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也同样在大面积种植大棚,怪不得大唐面对四面作战的问题时,都不会出现粮草供应不足的问题,李密这是发动数量庞大的百姓一起为军队提供粮草啊。
大唐给长孙无忌的印象就像是一个土财主,四处都在撒钱,这样一年的开支恐怕都得顶的上别的王朝三五年的开支了,而且大唐还把对百姓们的赋税降低了一半,而且还有不少地区近三年内百姓们可是不向官府交任何赋税的,这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大唐的经济,让李密可以如此挥霍呢。
若是放在别人的身上这样挥霍,恐怕会有身死国灭的危机,可是放在李密的身上,他却是混的越来越风生水起,大唐这艘巨轮也越来越壮大。
这只能说是长孙无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了,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关中和中原地区,对于西域他却没有涉足,不过这也怪不得长孙无忌,这搞情报工作可是需要大笔的钱的,但是蓟州方面却是人也缺,钱那就更缺了,那么对于大唐情报的收集那自然是要有侧重点了,所以西域就直接被忽略,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唐就算是要进攻蓟州,那也得是从关中或者中原进兵,而不会是从千里之外的西域进兵了。
所以他自然就不知道大唐收入最大的来源那就是对外贸易了,无论是奢侈品,还是军火,在销往萨珊王朝等地区后都为大唐换来了巨额的财富,这才是李密能够如此挥霍的原因,如此没有这些那大唐在对外发动战争时,只能效仿当年的秦国了,而不是四面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