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26页

      “辜家?”叶东海稍微回神一点,目光阴沉,“原来……,真的是辜家!”
    早几年,商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十八、辜天下,南九省、有叶家”,不过这是从前的老黄历,现今早就做不得准了。
    辜家最近几年发展的不太好,不知道银子花去了哪儿;再看叶家,因为押宝徐家赌对了,不仅成了皇商,商号越做越大,叶东海还因为从龙之功封了爵位,----辜家再也不能和叶家抗衡,已经渐渐走向式微了。
    但是辜家和叶家的纠葛,却是一言难尽。
    起初叶家刚刚抬头,只是在商号利益上和辜家有些瓜葛,两家斗得你死我活,这也仅仅限于商业上的一些争斗。直到……,叶家长房的叶东行意外身亡,因为死得十分的蹊跷,很多人都怀疑是辜家做的手脚。
    叶东海同样怀疑过,但是这么多年一直都找不到证据。
    “还有……”高管事凑近了一些,小声道:“本来这个消息早几天就该送来,那边的人,说是又去辜家打探了一番,倒是有个意外的收获。”
    叶东海满腔仇恨找不到出口,咬牙切齿道:“说!”
    “辜家四奶奶……”高管事叹了口气,像是在惋惜什么似的摇了摇头,“正是当初被二爷退了亲的,那位袁家大小姐。”
    “什么?”叶东海震惊得无以复加,“……袁家?!”
    “袁家大小姐,袁幼娘。”
    原来……,原来如此!原来一切的祸害根源在于此!!
    叶东海不由自主的往椅子里靠了靠,一阵痛心无力之后,继而升起浓浓的恨意,----是袁幼娘出的主意,她深恨妻子,所以要把人送到萧苍军营去受辱而死!袁氏一个闺阁女子,怎么可以毒辣到如此地步?!
    若不是她,自己和妻子又怎么走到今天的结局?!
    叶东海忍不住轻轻一笑,眼里却是酸涩。
    当初家里为自己订下了袁幼娘,自己不知情,在济南府以徐策保婚求娶了莲娘,最后退掉了袁家的亲事。
    那件事的确是自己不厚道,对不住她袁幼娘,----可是自己不能放弃莲娘,更不能毁掉和徐策的约定,根本就不可能再和袁家结亲,而事后也对袁家做了补偿。
    好吧,就算她心有不甘。
    但是……,她偷偷的向薛氏告密,和薛氏一起合谋,在长清附近编出段子故意毁坏莲娘的名节,也算是报复过了。
    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再把莲娘送到萧苍大营!
    高管事低声请示道:“二爷,这件事要怎么处置?”
    怎么处置?!叶东海眼里恨意难消,恨不得把这个罪魁祸首一把撕碎,可是蝉丫转告妻子的那些话,又在耳边浮起,“转告二爷,……不要一辈子都在心里存了怨恨,那样的人生不会快乐。”
    可是莲娘你知道么?我这一生,已经再也不会快乐了。
    “二爷……?”
    叶东海慢慢平复心绪,开口道:“不急,我要细细安排一下。”
    他们害得莲娘几经生死险些送命,他们毁了自己的家,----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慢慢的还给他们,要让他们和自己一样,日日夜夜饮恨无边!
    在叶东海立誓报复辜家和袁幼娘之际,叶家的人还在忙着给他找续弦,但是最后却是发愁的紧。叶家的亲戚都在遥远的北方岐州,不说有没有合适,议亲又要议多久,就算马上过去再回来,也得一个多月的时间。
    ----谁知道皇帝有没有这个耐心?
    可是要在京城附近找吧,又找不到,眼下叶家正站在风口浪尖之上,谁敢把女儿嫁进叶家啊?便是那些小门小户贪慕富贵,人家也要考虑性命和安全,一时间,续弦的事居然僵持住了。
    ******
    盛夏时节,还不到晌午就已暑气浓烈。
    沈倾华领了贴身侍女出来闲逛,看看百花绽放、桃红柳绿的怡人景象,再听听鸟鸣水声,也算是在这后宫里的一点乐趣了。
    自那日花宴上进宫,被太后懿旨突然册封留在了宫里,一直没有再见到家人,皇帝也只见过几次而已,每日都好似活在幻梦里面,根本不知道自己现在算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呆在这儿。
    都说寂寞深宫,这几个月自己算是真的体会到了。
    不过因为皇帝谁也不理会,后宫里倒还算是风平浪静无事,----最近闹得最热闹,就是才成亲又义绝的长公主了。
    说来也是可叹,像长公主那样的容貌、长相、脾气,还有尊贵的身份,难道那叶东海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竟然去那种地方……,也太不堪了。
    或许……,里面有什么蹊跷?
    沈倾华摇了摇头,“明哲保身”这四个字还是懂得,特别是在宫中,每一个人都是轻易得罪不起,哪里还敢再去揣测长公主的是非?
    然而说曹操,曹操就到。
    远远的,皇帝和护国长公主一起走了过来。
    沈倾华迟疑了下,……要不要上去请安?最近长公主的心情肯定很糟,皇帝说不定正在劝解妹妹,这个时候……,自己还是回避一下的好。
    心下飞快的做了决定。
    往四周看了看,拉着侍女躲到了一处假山的石洞里面。
    可是好巧不巧的,皇帝和长公主居然往这边过来了,最后还停在了假山外面,大约是站在了方才的那处树荫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