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页

      “哎呀,我真没骗你。不信,你再来看看我这小臂,看看臂上的划痕是不是都消了下去!”张儒秀说罢,将小臂举到二姐眼前。
    二姐一看,先前那叫人触目心惊的几道划痕,不过几句话的时辰,竟已消了下去。现在张儒秀的小臂也不再有红肿之处,当真是叫人惊叹。
    “这……这怎么?”二姐语无伦次。这书上,也没说赤疹会如此奇怪啊。
    “所以啊,二姐你就放宽心罢,我真没事。我又不傻,要真有了什么病,哪儿还用你催,我肯定狂奔八百里重金急求大夫来治病!”张儒秀说道。
    这话倒是逗笑了脸色凝重的二姐,言笑之间,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对了,二姐,我给你的那封信,你可看了?”张儒秀转了个话题。
    “信?可是庞小官人那封?”二姐问道。
    “那是自然。怎么,今日还有旁人给你递信啊?”张儒秀说着,故意做出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哪有儿!”二姐被张儒秀这想法给气笑,笑着捶张儒秀的背。只是那力度对张儒秀来说,无异于是挠痒一般,她瞬间就有种霸道总裁看自家小猫撒娇的感觉。
    “那你允了人家没啊?人约你乾元节出去幽会呢,心动不心动?”张儒秀问道。
    “意料之中罢了。只是没想到,这信却是他叫你转交给我的。我还以为,他会来拜见爹爹,亲自说明来意呢!”二姐说道。
    “瞧你,还想叫他见爹爹阿娘呢。这不就是直接告诉爹爹阿娘。庞之道便是你将来的夫君么?”张儒秀明知故问地说道。
    她觉着调侃二姐也是件乐事。问就是,谁能拒绝美人娇羞呢?
    “我哪儿有!不过是觉着这般私会名不正言不顺的,容易叫人误会。”二姐说道。
    “所以?”张儒秀问道。
    “所以我来你屋之前,就把这事告诉爹爹阿娘了,他俩都点头允了。只是……”二姐说道。
    “只是什么?”张儒秀问道。
    “只是爹爹他,想叫我这边二人,同你那边二人一同游玩。说是这样不会出意外。”二姐说道。
    “四个人?”张儒秀听罢,十分惊讶。
    这约会,还能是四个人的戏?
    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乾元私会(上)
    “我也觉着这般行事不妥,可爹爹一口认定,我也没法子拒了他。”二姐回道。
    “许是爹爹觉着四人走在一起他才放心罢,不过这样也行。爹爹阿娘又不跟着咱们,到时装个样子就成。”张儒秀说道。
    二姐听罢,眉头一挑,将张儒秀这话细品后,她竟听出了几分迫不及待。“怎么?这么怕我耽误你与那二哥的好事啊?”二姐说罢,将头靠在张儒秀的肩头上,话里是忍不住的笑意。
    “我哪儿有,二姐你想多了!”张儒秀被二姐这念头惊到,忙把她的身子推正,义正严辞地言道:“这自古以来幽会便是两人之间的事,我只是觉着,四人同游不常见罢了,哪儿能生出你说的那个念头呢!再说这好事,也当属你同庞小官人才是。我同司马光才相识多久,再看看你,你俩日久生情,根本不是一码子的事。”
    “你惯会打趣我!真恼人!”二姐说罢,作势要打张儒秀。只是手伸到半空,那股气劲蓦地窜走,她又下不去手了。
    “好啦,我都懂。二姐你放心罢,乾元节那日,甫一出府,我便拉着司马光寻了个犄角旮旯,绝不对打搅到你俩之间的好事。”张儒秀说着诨话,意料之中地被捶了几拳。
    四月十四,乾元节,北宋休朝三日,官员都卸了官服,与亲眷好友聚在一起。
    此时汴京城里的各家赶趁游于各个酒馆花楼,街上摩肩接踵,都在为官家庆贺生。精明的小贩都趁着这大好时光摆摊迎客,客来客往间,就赚到了半月钱。
    这日一大早,司马光便骑着马来到了张府。张存一见自己的女婿来立在门口,赶忙起身迎接。张家这时方用过膳,故而腾出一桌糕点就着茶水招待司马光。
    明堂间,推杯换盏,张存储着许多话同司马光说,一时停不下来。还是林大娘子提醒了几遍,张存这才意识到,今日司马光前来,并不是同他叙旧聊书的。司马光今日前来,还是为了张儒秀。
    前几日司马池叫人给张存送了封信,想让这两位小辈多见见面,多说些话。而司马光今日本来是想骑着驴来的,奈何聂娘子觉着这般太不光彩,便叫司马光租个匹马来迎见张存。
    司马光一介读书人怎会懂这些花肠,直言婉拒,最后还是被聂夫人说了几句,才开了窍。
    “君实,今日你同三姐同游,可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叫我听听。”张存说道。
    司马光人虽正直,可张存作为子女的爹爹,在这种时候,自然是保证自家人不受委屈的。
    “回相公,我以为,这事听三姐的便好。”司马光毕恭毕敬地应答道。他今日心里一直是慌的,这出游的想法,实在是没想好。
    “听三姐的?她这几日这么欢脱,保不准想出个奇怪的法子,你可能受的住?”张存还是不放心,半信半疑地问道。
    司马光点点头。
    “那便好。”张存点头,复而跟司马光聊起西夏的事。
    “爹爹阿娘!”张儒秀一阵高呼叫醒了沉于国家大事的二位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