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远洋船试水成功,蒋平主动要求带队出海。
元锦考虑再三,同意让他上船带队测试各种防御、攻击系统,演练海上作战。
此次上船的将士都深谙水性,又穿着她设计的海上作战铠甲,她依然不放心。
若非宋云策他们阻拦,她就亲自上船了。
演练开始,大船从码头缓缓离开,转眼变成一个小点。
她站在才建成不久的灯塔上,拿着望远镜,紧紧盯着大船不放。
“他们会顺利完成测试的,你不用如此紧张。”宋云策小声劝她,“冷箭旅所有的水兵都是蒋平训练出来的,当初打江南一带皇亲国戚,漕运帮派,也是他带兵。”
蒋平很早就熟悉水上作战,这次演练选上船的将士,多都出生在海边,上了船也不会吐不会晕。
“正因为他有经验我才更担心,人容易被自己的经验束缚。”元锦站着没动。
蒋平算是学习态度最积极的一个人,绥国一战他们大获全胜,她担心他会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不会。”宋云策知道没法说服她,索性不劝了。
这事确实马虎不得。
这艘船的演练结果,关系到海军的组建,关系到远洋商队能否去到更远的地方。
演练进行到第三天,命名为开元号的远洋船顺利回港。
蒋平下船就跟元锦汇报演练结果,指出攻击系统、防御系统的一些缺陷,以及将士选拔、训练的方向。
元锦看完他整理的各项数据,悬着的心彻底放下,“通知造船厂改进技术,海军的组建由你负责,遇敌对敌的阵型阵法,我回头给你写几个,你看着对练结果改进。”
蒋平含笑点头,“是。”
元锦又停留一天,带着宋云策返回上京。
组建海军的计划没有遇到阻挠,顺利通过表决,华夏立国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
与往年不同,此次科举考试和官员录用考试一样,不限男女。
国中百姓对女子读书做官这事,已是全盘接受的态度,对于这次科举考试并未传出任何流言。
……
元锦称帝第十年,吞并了缙国和鞑靼,一路打到吉利。从上京到兴城的官道,遇山开山,遇河架桥,从当初四个月左右的脚程缩短至半个月。
赵英武按照当初的约定,回京看她。
他老了,头上已见白发,气势仍不减当年。元锦放下公务,陪他去保宁寺上香,陪他去给原身母亲扫坟,一如当初刚拿下整个大盛。
“爹爹这次回去,不知何时回来,你的终身大事想解决就解决,不想你就找个接班人好好培养。”赵英武点燃手中纸钱,幽幽看着亡妻的墓碑,“我这些年在北地,虽不参与朝政决策,却也知晓你所做的安排。”
她没有接班人,那些一直辅佐她的人难免会不安。
“我都有安排,爹爹放心即可。”元锦也拿起纸钱点着,“由谁接任,我已也有人选。”
她带出来的人有些正值壮年,有些已经老了,不安排接班人确实会让他们害怕。
这些年,也不是没人动过将她取代的心思,只不过她提前布局没让他们成气候。
最理想的人选是宋云策,自己死后再让他带着这帮人走十年,新的接班人也差不多能担大任。
“那就好。”赵英武自嘲一笑,“不瞒你说,我曾动过再婚的念头,也曾想过再要几个孩子。后来放弃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不能确定生出来的孩子一定聪明。”
他的女儿打天下当女帝,儿子继承,这没什么不可以。
可他一想到若儿子不聪明,定会成为昏君,被朝臣架空。若是再给生几个不成器的孙子,大盛的乱局又会在华夏重演,受苦的依旧是百姓。
女儿耗费二十年心血,才让百姓接受女子可做官,接受男女一样,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葬送一切。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自己斗不过她。
她手里有钱有兵,用人的标准完全摸不透。
“女儿感谢爹爹的体谅。”元锦给了他一个心照不宣的笑。
就算他真那么做了,也不会成功。
……
赵英武在上京住了一个月,见完了老朋友又回兴城,元锦送他出城。
“回吧,往后只要还能动就常回来看你。”赵英武眉眼含笑,“记得常来书信。”
元锦笑着点头。
棱谷关如今已不需要驻军,大军开拔吉利边境驻守,他随军去了回鹘边境,想常回来很难。
可他不愿意留在上京被兄弟烦,她也没办法。
送走赵英武,元锦对继承人的培养更加尽心,能自己教的决不让教书先生教。
称帝第十五年,华夏打下回鹘。海军规模逐渐扩大,有巡船、战船各两千艘,远洋大船四百艘,成为海上霸主。
海上商贸迅速发展,华夏的国力再次提升。
称帝第二十年,隔壁的小岛和沿海周边的小国被拿下,统一文字货币派遣驻军守岛。
至此,国中女官数量占了三分之一,女子读书的风气形成。虽偶尔还有女人不当抛头露面的言论出现,经过二十年温水煮青蛙的改变,绝大多数百姓支持女子读书为官。
元锦暂时停止开疆扩土,专心发展国中的经济、科技。
她在六十五岁时,退位让贤,下旨宣布宋云策继承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