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页
见她不开口,梁主席有些疑惑,难道他说错了吗?
“您说得没错,但还有一个原因。”宋幼湘轻叹一口气,“因为雷同志已经牺牲,他不会再犯错。”
梁主席一时没反应过来,想要张口反驳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
这是完美的典型和精神标杆,无论什么时代都应该有这样的人存在。
但宋幼湘不完美,一旦站到台前,那她将不容许犯半点错误,有任何污点。
可谁又能保证,自己做的每一项决定,都是既长远又不会出错的决定呢?
宋幼湘不敢做这样的保证。
她现在坚持再次引进生产线,现在看没问题,十年后再看,就一定是英明的决定吗?
不一定。
宋幼湘只能保证,她当下做的决定,是基于大局,基于器械厂的现状去思考去决定。
这个决定的过程中,还将会有一定的取舍。
连决定都无法保证一定正确,那这里头的取舍,就更难以衡量了。
普通人是可以犯错的。
但被当成“典型”的人,不可以。
风光时被捧得有多高,跌落时就会摔得有多惨,说不定还要再被人踩上几脚,以泄被“欺骗”的愤恨。
历经两世,也经历了生死,该看开的事宋幼湘早已经看开,心脏十分强大。
可再强大,她也承受不了万人唾骂。
“你这说的是最坏的情况……”梁主席的声音轻下来,心里陡然沉重。
宋幼湘摇了摇头,“不是最坏的情况,而是百分之五十会发生的情况。”
就算她能在万人追捧中保持清醒,她身边的人呢?
器械厂的其他领导呢,器械厂不是宋幼湘的一言堂,他们在鲜花掌声中会不会迷失?
一旦冲昏头脑做出的决定,最后承担后果的还是宋幼湘。
几率太大,不能冒险。
不过器械厂现在的成绩可以摆出来嘛,她也欢迎各单位的同志来厂里参观学习他们现在的管理她经验的。
梁主席没有再劝,他被宋幼湘说服了。
另外就是,他知道劝也没用,宋幼湘已经拿定主意,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劝住的。
做了这么多年的政工工作,宋幼湘的思想工作,绝对是梁主席做过最难做的,思想太过独立有主见了。
华郑日报的记者激情昂扬地来,结果却被婉言拒绝。
“这是组织安排的工作,宋厂长没有理由拒绝!”华郑日报的记者拿着手里熬夜整理出来的,整整两大页的采访稿,哗哗在空中挥动着。
接到这个任务时有多激动,现在记者就有多气愤。
为了这次采访,他已经准备了很久,光是采访稿就写了不下五版,为了不耽误宋幼湘的工作,他是精进再精进。
结果呢?
一腔心血付诸东流,人家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姚记者,元亮兄,现在正是研发关键的时候,我们厂长是真的抽不出来时间,你多理解理解。”梅科长陪着笑脸,好声好气。
姚元亮不能理解,宋幼湘的时间宝贵,难道他的就不宝贵?
他付出的时间,就不配得到珍惜?
不过再生气也没有用,在梅科长的恭维和有意讨好之下,姚元亮参观了车间办公室,记录了器械厂现阶段取得的成绩,采访了一些厂职工。
得到差不多的素材后,姚元亮板着脸离开器械厂。
梅科长是抹着头上的汗把人送出厂门口的,看着人走远,他才松了口气。
这口气才松呢,就见姚元亮把采访稿撕成几半,随手往路边一丢。
这是还攒着气呢,梅科长叹了口气,犹豫片刻后,还是上前把采访稿捡起来,带回了办公室黏好。
采访的问题选的角度都不错,都是围绕着宋幼湘和器械厂来的。
可惜了……
姚元亮在门口丢稿子的事,宋幼湘也听说了。
这位记者工作做完还要泄愤的行为,实在叫人不敢恭维,见此,宋幼湘更加庆幸没有接受对方的采访。
这事在宋幼湘这里过了一下,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比起关注一个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的记者,宋幼湘更关心研发进度。
这可比上报纸重要多了。
第八百零六章 迟早完蛋
宋幼湘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另外的分给了家人和朋友,不相干的事她连关注都没有。
自然就不知道,一周后报纸上出现的文章,是批判她独断专行,沽名钓誉的内容。
不过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在被领导叫去挨批之前,廖秘书把报纸摆在了宋幼湘的桌子上。
宋幼湘看完,文章言辞犀利,上头列举的桩桩件件,确实是宋幼湘到器械厂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
只不过不是从客观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是以挑刺的目光,配以刁钻的言辞,哗众取宠,公报私仇罢了。
这是一篇符合保守主流的文章。
宋幼湘只是看了一眼,就把它放到了一边,不必因为它浪费时间。
这类文章自改革初期便一直就有,骂她这还算骂得委婉的,至少没给她压上民族大义,国家性质这些。
他们对诸如特区领导,季省长那样首开先河的领导,指责攻歼才是真的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