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21页

      季冠男帮忙帮到底,知道宋幼湘还要在沪市停留,就让人盯着些邵家兄弟。
    “大概没想到魏闻东前头答应得好好的,不再追究,转头就去告了他们,现在着急了。”宋幼湘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
    是该慌的,当初邵家兄弟可没少欺瞒陈秀娟,阴奉阳违的时候,内心没有半点愧疚,还谎称魏家孩子都出事身故,陈秀娟重感情不追究,魏闻东可做不到。
    其实把陈秀娟带走也好,不然有些事都不好下手处理。
    就算邵家兄弟真把陈秀娟当成亲妈,涉及切身利益都坚决不动摇,却不能保证陈秀娟会不会心软,看到邵家兄弟出事,转而找魏闻东求情。
    明明他们就是罪有应得。
    不过人性往往经不起考验,事关利益,邵家兄弟最后利用陈秀娟辖制魏闻东的可能性比起孝顺,更大。
    季冠男摇了摇头,她个人是极重诺言的,但不知全貌,不予置评,到底是别人的家事。
    今天的见面吃饭,季冠男主要是找宋幼湘了解吉省那边的情况的。
    季冠男虽然找了人过去,但到底自己没有亲自去,又不是太了解情况,多少还是有些鞭长莫及。
    想到之前宋幼湘提过的郁金香事件,她也去了解了一下。
    但能找到的资料不多,讲述也不详尽,季冠男粗略了解,就觉得这种劳财伤民的事,应该彻底取缔才是。
    背后后操纵的人,应该抓去坐大牢。
    这分明就是一场纯粹的骗局!
    “这些人本来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在炒卖,说是骗局也不为过。”宋幼湘没有去纠正季冠男的认知。
    但彻底取缔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人存在,骗局和投机事件就会一直存在。
    现在是君子兰热,以后还会有别的。
    拿什么炒起来不重要,重要的是炒作时让人眼红的盈利,炒就完事了,在金钱面前,少有人能够保持理智。
    有正确认知的人,会尽量理智地握紧手里的每一分钱,操控着它们钱生钱。
    没有认知的人,不会参与其中。
    半懂不懂最为致命,自以为了解,实际上不知不觉被操控。
    追涨杀跌,永远在被割韭菜的路上。
    马上要过年了,宋幼湘劝季冠男早点想办法把蒙华强弄回来。
    说起来,这时候君子兰的价格,比宋幼湘出手时又涨了许多,宋幼湘知道却完全不觉得可惜。
    年关是个关,君子兰炒了这么久,谁也不知道这个热度还会不会维持下去。
    宋幼湘是不大看好,但她也没有力劝。
    拦人发财,如杀人父母,要是年后跌了还好,年后大涨,季冠男不会冲宋幼湘说什么,但蒙华强说不定会埋怨季冠男。
    要是知道是宋幼湘出主意,也会怨恨宋幼湘。
    说起蒙华强,宋幼湘才想起侯福宝,也不知道侯福宝现在人在吉省,还是已经回家。
    第八百六十五章 不按常理出牌
    回到宾馆,宋幼湘给吉省那边打了通电话,没找到侯福宝人。
    给江省那边打过去,也没找着侯福宝。
    难道在路上?
    宋幼湘在沪市的工作完成,不可能留在宾馆等侯福宝回电话,第二天她便踏上了回郑市的火车。
    这个年,宋幼湘是在工地陪着过年还在加班的工友们,以及承建方一起过的。
    和她一起的,还有器械厂的组织的业余文工团。
    大家伙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年。
    十二点吃完包的饺子,宋幼湘一行才坐车回器械厂,厂里张灯结彩,正好赶上下夜班,倒也不显得寂寥。
    不过等走到门口,宋幼湘莫名有些不大想开门。
    明明上辈子没少一个人过年,也挺习惯的,现在竟然有些抗拒起来,人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屋里灯亮着,是宋幼湘去工地前特意回来打开的。
    还好亮着灯,不然黑灯瞎火的更加冷清,宋幼湘忍住想脱口而出的叹息,从包里摸出钥匙。
    钥匙刚插进锁孔里,门就从里头拉开了。
    宋幼湘怔怔地看着穿着围裙,站在门口的魏闻东,大过年的,他不在京市,怎么跑到这里来。
    “我过两天就回去了。”宋幼湘脱口而出。
    魏闻东点头,拉她进来,“我知道,我来陪你过年,来接你一起回去的。”
    把宋幼湘的包接走,推她坐在沙发上,“坐下等一会儿,饺子马上就煮好了。”
    宋幼湘哪里坐得住,起身跟到小厨房门口。
    “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也不提前打个电话。”要是早知道他来,她就不主动请缨去工地了。
    魏闻东除了煮饺子,还准备炒个蒜苗腊肉,刚切到一半呢。
    “十点多到的,电话打了,你没接到。”魏闻东笑着看她,“反正有钥匙,大家也认得我。”
    说着话,见锅里的水开了,魏闻东接了碗凉水倒进去,再滚一遍,饺子就能吃了。
    宋幼湘不说话了,靠在门框边看着他。
    “家里都挺好的,现在她先跟我们住着,年后我看要不要买个房子搬出去。”她不说话,魏闻东说。
    “正好师娘家胡同里有两户人家卖房子,离得近点,到时候也好照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