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783节

      铺天盖地的唐军兵临玉璧城的高垣下方,在李靖的部署下,开始安营扎寨,以及打造攻城器械。
    李靖的唐军营地部署,暗合阵法,同样没有破绽。
    “各個将士按照原定部署,防守各座城门和各段城墙,不可有失!”
    “遵命!”
    信陵君一声令下,魏武卒登上各段城墙和箭塔,防守城池。
    在吴起、信陵君的统帅下,魏武卒同样军阵严密,防守密不透风。
    魏武卒长戟如林,陈列在城墙上,形成一堵人墙。
    “吁。”
    李靖率领骑兵停下,一排接着一排的唐军骑兵随即停下,浩浩荡荡,却整齐划一,没有一丝的慌乱。
    “这就是南北朝时期,凭借少量兵力,让高欢几十万大军无可奈何的玉璧城?果然是一座险峻的城池!”
    李靖在高垣下方,仰望巍峨的玉璧城。
    玉璧城坐立于高垣之上,只有南边的土坡可以攻打玉璧城,而玉璧城东西两座城寨,可以使用箭雨,交叉齐射,压制攻城的士兵。
    这样的坚固城池,无疑是攻城方的噩梦。
    玉璧城经过几年的经营,早已经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吴起在此地屯兵二十万,唐军不可能无视吴起,直接攻打长安,否则粮道被吴起出兵截断,奇袭长安城的唐军会成为一支孤军。
    “此城多次阻挡我们鸦儿军南下。”
    李存勖望洋兴叹。
    玉璧城固若金汤,但唐军又不能无视这座城池,所以玉璧城的存在,对唐军而言,无疑是一座令人头疼的要塞。
    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鸦儿军,与李愬、苏烈两个唐军名将,一度尝试越过玉璧城,直接渡河,但遭到关中兵马阻挡,因此挫败。
    “这一次,是攻下玉璧城,再进军关中,还是,以一部分兵马围困玉璧城,然后以一支精锐骑兵,奇袭关中?”
    李存勖看向李靖。
    此次出兵,主将并非是李存勖,而是李靖。
    “吴起、信陵君皆是古之名将,他们屯兵二十万于玉璧。我们有四十五万兵力,想要围困玉璧城,让吴起无法出兵截断粮道,至少需要30万兵力。分出15万兵马,进入关中,攻打有20万人防守的长安城,无疑是火中取栗。我们有更好的方法,不必如此冒险。”
    李靖认为分兵过于冒险,于是按部就班,围攻玉璧城。
    李存勖见李靖有自己的看法,也不多提意见,而是督促河东的工匠建造攻城器械。
    李世民对河东的鸦儿军颇为失望,让李靖负责攻打河东,李存勖负责配合即可。
    唐军工匠修建大量投石机、攻城塔,又在高垣下方堆砌土山,在土山上修筑箭塔,鸟瞰全城。
    期间,吴起的魏武卒没有主动出城袭击唐军,因为吴起找不到唐军的营地的破绽。
    “听说李靖此人,擅长奇袭,出奇制胜,但为何如此沉稳?”
    吴起初步判断李靖会出骑兵,袭取关中,但李靖带领唐军来到玉璧城下之后,按部就班攻城,让吴起还以为自己在与稳健的王翦对弈。
    “不对,此人既然擅长出奇制胜,采取这种稳健做法的可能性太小,他到底在想什么?”
    吴起在无形间,已经开始与李靖交锋,在揣测李靖的用意。
    每一个名将都有他们各自的用兵风格,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风格就是沉稳到可怕,防守反击。
    李靖的风格是出奇制胜,却采取了与王翦一样稳妥的做法,让吴起不禁怀疑李靖的用意。
    “凭借对方的用兵风格来发现对方的异样……吴起也是个可怕的家伙。”
    信陵君没有发现李靖有什么不对劲之处,但吴起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难道他们的第一步,并非攻打河东?!”
    吴起突然灵光一动,想到了李靖的用意。
    “不可能,如果对方首要目标不是河东,那么会是哪里?”
    信陵君见吴起突然失神,做出惊人的推论,难以置信。
    表面上吴起与李靖在玉璧城对峙,但两人却在纵览全局!
    真正的超一流统帅,目光绝不仅在于战术上,而且在战略上!
    “如果我所料不差,唐皇李世民,可能会带兵袭击上党郡,尽夺我们在黄河以北的领地,然后再全力进军关中。通知锦衣卫、夜不收,不计代价,通知上党守将尧雄、段韶、高长恭等人,建议他们提高戒备。如果实在无法坚持,则设法撤出上党地区,保存实力!”
    吴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智谋,推断出李世民的战略,于是立即命令玉璧城内的锦衣卫、夜不收从北山地道冒死突围,向驻扎在上党郡的尧雄的20万人的军团示警。
    吴起也听说过了,李世民是历朝历代,用兵能力最强的几个皇帝之一,要是李世民真的按照他的推测一样,让李靖带兵牵制玉璧城的吴起军团,而亲自率领玄甲军等唐军精锐进攻位于太行山的上党郡,那么尧雄军团,不见得可以挡住李世民的唐军主力!
    “这次的敌人,也未免太强了。这就是后世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吗?”
    还没有与唐军交战,信陵君已经汗流浃背。
    当初张华进军关中时,唐玄宗建立的秦川大唐,一度是张华遇到的最强大的势力,而李世民建立的并州大唐,实力十倍于唐玄宗的秦川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与李靖、李绩一样的统帅,号称大唐三李。
    第六百五十九章 李世民南下!
    上党郡,北齐名将、陈庆之曾经的对手尧雄,召集二十万将士,准备前去支援河东的玉璧城。
    兰陵王高长恭在镇守上党期间,招募了一批精锐旳鲜卑骑兵,重新组建八阶兵种“百保鲜卑”。
    百保鲜卑的数量增加至一千人,集结在高长恭的旌旗之下。
    “玉璧城告急,被将近五十万唐军围攻,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高长恭虚挥手中的马槊,发出斩破空气的响声,准备率领百保鲜卑,驰援玉璧城。
    虽然玉璧城守将是赫赫有名的兵家亚圣吴起,但大唐军神李靖也是统帅值突破100的名将,又带来45万唐军,玉璧城的压力前所未有。
    尧雄、段韶、彭乐等北齐名将,全部披坚持锐。
    “我们镇守上党,许久没有战事,功劳都快被伐秦、东征的武将给包揽了。这次终于轮到我们上阵了!我彭乐要砍下李世民的首级,悬挂于东城门!”
    北齐名将彭乐露出残忍的表情。
    彭乐凶悍残忍,是高欢手下的莽将,镇守上党郡以来,北齐军团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征,一直在练兵。
    张华的领地基本上在黄河以南,上党郡、河东郡是为数不多在黄河以北的领地,北齐军团负责监视李世民、刘秀两大势力。
    一直到现在,李世民才真正出兵,而刘秀还按兵不动。
    智谋最高的段韶沉思:“李世民这一行人乃是比我们晚一百年的名将,但据说李世民此人,极其擅长拥兵,不能小看后人,否则我们会吃大亏。”
    彭乐不屑:“我们上阵杀敌的时候,李世民还没出生呢,何须怕了一个晚辈!”
    被张华任命为北齐军团长的尧雄打住:“没有亲自交手,就不知道李世民的虚实。只有到时候两军对阵,才能知道李世民到底如何。我们兵分两路,其中一路兵马从王屋山小道,驰援玉璧城,另一路兵马,依然镇守上党郡。按照夏王给我的权力,一旦有战事,经过刺史同意,有权募兵、征粮。留守上党的兵马,快速募兵,增加上党郡的兵力。”
    兰陵王高长恭眉头紧皱:“刘秀按兵不动,他到底想要怎么做?”
    “急报!吴起将军令我等来上党郡告急,请诸位将军注意晋阳唐军的动向,唐皇李世民很有可能会亲自带兵攻打上党郡!”
    在尧雄、高长恭打算驰援玉璧城时,夜不收冒死送来消息,要求上党郡的北齐军自保为上。
    吴起不仅拥有103的统帅值,而且拥有100的智力值,在玉璧城推断出李世民会亲自带兵袭击上党郡。
    如果上党郡自顾不暇,那么也没有能力来支援玉璧城了。
    “李世民要同时攻克玉璧城和上党郡?”
    尧雄、段韶等北齐名将,无不惊愕。
    李世民的野心未免太大了,居然想要一次拿下两个郡的领地,彻底扫除张华在黄河以北的势力!
    “通知北边各座烽燧的守军,一旦发现唐军的踪迹,立即点燃狼烟。”
    尧雄相信吴起的判断,于是紧急告知前方烽燧的守军。
    尧雄派出骑兵不久,上党郡北边的各座烽燧,已经狼烟遍地,将唐军来袭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守军!
    上党郡北方,无数唐军骑兵驰骋,有作为嫡系的汉人骑兵,也有依附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突厥骑兵、鲜卑骑兵!
    万马奔腾,唐军旌旗猎猎,明光甲即使在阴霾的战场,依然夺目!
    一员猛将白马银枪,为唐太宗李世民打头阵,长驱直入,连下七座烽燧!
    在这一员猛将身后,除了竖立唐军的势力旗,还有燕军的军团旗!
    这一支骑兵来自于唐朝末年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势力,为首的骁将是燕云白马银枪高思继!
    任何唐朝武将,为李世民效力,都想要在李世民面前好好表现,立下战功。
    毕竟,李世民是逐鹿中原的有力竞争者,最有可能取得天下的几个人之一!
    “高思继,我们联手,横扫中原!”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离开幽州了!没想到还有机会,逐鹿中原!”
    “哈哈哈,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幽州突骑的厉害!”
    元行钦、单廷珪,两员燕军骁将,与高思继一边突破上党郡北边的防线,一边高谈阔论,完全不将尧雄部署在北边的烽燧当做是一回事。
    高思继、元行钦、单廷珪,这三人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麾下的猛将,他们被李世民的唐军击败,心悦诚服,奉李世民为主。
    三员燕军骁将加入唐军,南下中原,战意高昂!
    哒哒哒……
    在高思继的五万燕军后方,更多面唐军旌旗浮现,一支玄甲骑兵南下,卷起漫天沙尘!
    “马不停蹄,攻破上党,席卷河东,直取长安!”
    唐太宗意气风发,率领玄甲军南下,亲取上党!
    李世民亲自带兵陷阵,不在话下!
    或者说,李世民更加享受征战的感觉,戎马一生!
    历史上,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率领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大破河北诸侯窦建德十余万众,生擒窦建德。
    李世民对骑兵的运用,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