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7页

      “最多时军户可达两百万人,便是如今大端退居漠南,北边动荡,大端亦有在册军人八十万人,骑兵十万。其中五十万,常驻北疆边墙沿线。光是顺天府周遭,便有近十五万精兵。广阔疆土更是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辎重供给军队,粮食不够了送粮,马匹不够了征马,军人不够了化民为兵。”谢太初道。
    陶少川有点茫然:“那、那我们怎么靖难啊?”
    没人回答他的问题。
    大端鸟瞰寰宇,睥睨天下,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你也许可以短暂地从它庞大的躯体上割下一小块儿鲜美的肥肉。
    可是想要击倒这个巨人,想要与它正面为敌。
    任谁都要说上一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不,还是有可能的。”赵渊抬头看谢太初,兴致勃勃道,“太初,你还记得新年时你跟我分析的,若鞑靼人要夺我大端,可能的行进路线吗?”
    “殿下所指为何?”
    “占宁夏,这一点也兴几乎做到了。可接下来的事情,他没有机会尝试了。”
    赵渊指那沙盘。
    “占宁夏,入韦州;走临洮,入秦川。得西安,得洛阳,得开封。则大端腹地一马平川直抵徐州。盘踞徐州,大端心脉寸断!”
    新年那日的回忆一一浮现。
    他与谢太初刚经历了一场浴血之战,被创伤的张亮堡在麻木的悲哀中迎接新年。
    谢太初挑灯,与他分析未来局势,他搂着他腰的有力臂弯、温暖的体温、在他耳边细语。
    都清晰的仿佛发生在昨夜……
    也许他早料到了今日,才有此等传教之意。
    他抬头去看谢太初,谢太初带了一丝赞许之意:“殿下睿智。”
    果然……他那时就已筹划好了靖难起兵之路。
    说心中没有撼动,是假的。
    可是赵渊无端涌起了一种恐慌——一种飘渺的难以言喻的预感。
    好像有什么……被忽略了。
    他心头纷乱,过了片刻才开口继续说:“如今我等之力量都来自于西北甘宁二地。若真如此筹谋,需有势力可在大同、宣府与开平及广宁等地牵制住顺天府周遭军队。届时,我军团自西北而下,而另一势力从东北施压。赵戟便没有心思去想背后之事,我等可千里奔袭、乘虚而入!”
    萧绛摇头:“殿下想得周全,哪里还有什么兵力可借?”
    “倒也不是没有。”谢太初道。
    “哦?”萧绛看他,“难道你是说……还请道长明示。”
    谢太初指了指沙盘上距离阴山最近的一座城池。
    “归化城。三娘子。”
    --------------------
    【注1】靖难:平定叛乱。一般是指评定皇室叛乱。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明朝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把建文皇帝赶下台,自己当了皇上。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唯一一个逆袭成功的藩王。
    第51章 所谓知道
    阴山脚下,乃至漠北漠南,甚至于大端北疆,很少有人不知道三娘子这个女人。
    九岁时,作为部落首领之女,嫁给了土默部俺答汗,被尊称为钟金哈屯。随着俺答征战南北,骁勇善战,不输男子。促成了与大端休战互市,大端封俺答为顺义王,三娘子为忠顺夫人。
    自那以后二十年,这征战无休边疆之地才终于得以休养生息。百姓无不对她感恩戴德。
    更效仿大端,在草原上建起了一座恢弘的归化城。
    可以说俺答汗老去后,整个土默部背后的主人,便是这位三娘子。说上一句奇女子都算是轻慢了她。
    *
    草原上的雄鹰亦要向她低头臣服,便是最嗜血的枭雄亦要敬她三分。
    “太初,你计划如何?”赵渊问他。
    “年轻时我蹭游历漠北,与现任土默部枢密院事乃真有过交往。我可去信归化城,请他代为转达我等欲寻忠顺夫人支持之意。”
    “也兴入侵宁夏的帐还没有跟土默部算清楚。如今倒要去讨好三娘子吗?”萧绛第一个不平开口道。
    “不是讨好,只是寻找同盟。”
    “同盟?”萧绛道,“也兴在我宁夏屠城十几座,杀人数万。我们又砍了也兴的人头。血债抹不平,怎么谈同盟。”
    “土默部号称三十万户,雄踞一方。并不惧宁夏兵力。请问萧将军,也兴死后,土默部可有再兴兵来战的迹象?”
    萧绛一怔:“倒是没有。”
    “这难道不能表明三娘子的意愿?”谢太初说,“俺答衰老,土默部不稳。也兴本就只是想乘虚而入,我们在宁夏收拾了也兴,也就架空了他父亲吉默的实力。算是为三娘子除去心头之患。她怎么会兴师而来?更何况,土默部只是蒙古族的一只部落,西有瓦剌,势同水火。它无意在此时与大端为敌。”
    “道长,若按照您的意思……如今宁王登基。三娘子只需要与宁王交好,便可达到这一目的。”阚玉凤说,“又何必冒险驰援我等。”
    “殿下已明白了?”他问赵渊。
    “因为……”赵渊道,“因为三娘子所求的安定非一时之安定,而是数十年,乃至百年之安定。她十分清楚,赵戟给不了。”
    赵渊说完。
    众人若有所思。
    谢太初看他,有些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