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1页

      她放松自己回去后,睁眼就看到百灵和一众丫头正在忙里忙外,她蹙了蹙眉,问道:“忙什么呢?”
    张嘴才觉自己嗓音沙哑,阮卿清了清嗓子,又咳了一声。
    百灵回过神,忙过来将她扶起,指挥丫头端水过来,道:“小少爷非说要来见您,大奶奶说让我们收拾一下,抱小少爷进来看一眼就行。”
    贾珠如今已经三岁,可以和人流畅的沟通。他很聪明,也很乖巧,不过他从来和母亲分开超过一天,想来是有点急了。
    阮卿应了一声,道:“抱进来我看看吧……还有孩子,怎么样了?”
    百灵笑道:“是个千金呢!老太太说我们大姑娘是有大造化的人。”
    阮卿心里咯噔一下,寻思着她别是现在就有了把元春送进宫的心思吧,就听百灵道:“老爷说,姑娘有福气,亲自给姑娘取了元字呢。”
    阮卿哦了一声,姑娘都是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取名的,吴茗估计是想着剧情不断改变,她提前给孩子起了名字,免得贾元春最后被迫改了名,也以示荣宠,贾母就算想送她进宫一时半会想来也不敢提。
    其实只要吴茗一直在,贾代善的身份一直活着,贾元春就是国公府贵女,甚至有资格竞选皇子妃的,但阮卿并不想让她去和一堆女人抢男人。
    她想了想,道:“把大姑娘也抱过来让我看看吧。”
    百灵应了一声,出门叫人去了。
    贾元春来的更早些,新生儿见不得风,生下来就没有抱远,因此奶娘也很快就把人抱了回来。阮卿坐直身子,伸手摸了摸裹在襁褓里的婴儿。
    出生几天的小女孩脸已经舒展了许多,没有那种皱巴巴的感觉了,但依旧是红彤彤的。阮卿感到手底下一片嫩滑柔软的皮肤,感慨道:“我闺女长大了一定是个美人。”
    奶娘笑道:“可不是,我们都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孩子呢。”
    阮卿应了一声,笑眯眯的。
    她比这些人更肯定,毕竟贾家姑娘都是美人。
    小孩子不能多见风,奶娘很快又把孩子抱了回去。阮卿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正好看到贾珠从房门口窜进来,丫头追在后面满脸惊慌,生怕他不小心摔了。
    贾珠不耐烦地挥开丫头的手,风风火火闯进来,小心翼翼地把手搭在床边,眼巴巴地问:“阿娘?”
    阮卿道:“跑那么急做什么,丫头都跟不上你。”
    贾珠撇了撇嘴,道:“我一个大男人,要丫头扶着做什么,多没面子。”
    阮卿:“……”
    她反手敲了敲贾珠的脑袋,道:“少跟我来这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安全第一,摔了疼的是你。”
    贾珠抿着唇不吭声了。
    他如今已经启蒙,学了一脑袋的之乎者也,但因为跟着阮卿长大,学的东西常常被阮卿批的一文不值,因此他思维比许多小孩子灵活的多,毕竟世界观推翻又建立,也挺难为小孩子的。
    贾珠托着腮陷入了沉思,阮卿知道他在思考,也不让人打扰他,路过的丫头都轻手轻脚的。
    等阮卿迷迷糊糊打了个盹之后,睁眼一看,贾珠已经托着腮睡着了。
    阮卿:“……”
    她出了月子后才有时间给沈姨娘找大夫调养身体,喝了半年多的避子汤,不能受孕还是小事,宫寒带来的生理期痛等各种疾病才是要死,中药见效慢,开的药排到了后半年,她估计有的喝。
    本来阮卿以为给贾政纳了妾自己就清静了,就不用看到这货整天在自己面前晃悠,没想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石榴和沈姨娘都无比反感贾政,贾政去她们那里一次,第二天两个人脸色能绿一整天。
    阮卿:“……”
    好惨,被嫌弃的贾政的一生。
    生下两个孩子后的日子过得格外轻松,管家有张氏管,小孩一岁以前有贾母看着,吴茗依旧在边疆打仗,后宫也是一片平静,只是很少有皇子出生了,现在才生到三公主和五皇子,郦芷说生母不同,不是原来的那个。
    阮卿想,也好,总强过他们余生都被生父当做平衡朝堂的棋子,最后在争斗中变得凶狠残暴,无恶不作,然后下场凄惨,不得善终。
    孩子都聪明优秀,教起来也不难,一转元春都四岁了,吴茗才战胜回来。
    她一回来,抱着三个陌生的孙子孙女颠了颠,然后拍着元春的头问道:“元丫头如今也该开蒙了吧?”
    贾母一怔,就道:“是呢,这几日正想托人找宫里退出来的嬷嬷进府教导呢,老爷可是另有打算?”
    吴茗道:“再找嬷嬷难免麻烦,寻常的礼仪制度她生母就可以教导,再说学宫里的规矩做什么,咱家元丫头又不进宫,学那些累赘。”
    这是她和阮卿郦芷一起商量出来的对策,这个时代的男人明显不靠谱,元春嫁出去也就是持家养孩子甚至帮男人养小老婆,郦芷倒是能直接给她赐婚给某个皇子,但她哪怕是亲爹也不方便压着儿子不纳妾,自家养的孩子,又不是没别的出路了,何必受那罪?
    她们是肯定要让女子读书的,何不将这个作为元春的出路?以后就算她想嫁人,有了心怡的男人,那也没关系,有自己的工作事业,也不至于一辈子只围着男人转。
    吴茗摸着元春软乎乎的脸,漫不经心道:“咱家的姑娘不进宫,跟兄弟一起读读书也好,明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