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1页

      蔺洵怎么肯说,他只说要货比三家,这才知道谁家的东西好价格还公道。
    意见达成一致,三人都朝着艾家木匠铺走来,刚巧老板空闲,看到是几个小少年过来,还是热情招呼:“小哥家要打东西吗?”
    蔺洵推了推小河,小河道,“对,打出嫁用的柜子。”他说完这句又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幸好艾木匠经常见到这样的客人,就一一询问:“是自家用还是送人?喜欢什么花样和颜色?自带木料还是用我们的木料?”
    小河没想到这理由还有这么多学问,看两个小伙伴不肯开口,只能硬着头皮问,“是自家用的,花样和颜色都有哪些?我先想瞧瞧看。”
    艾木匠准备了图册,就当着小河的面一一翻开,给他介绍花样,越繁复的花样越美丽,当然对木匠手艺要求也越高,收费也好,从简约的双喜字到层层叠叠的缠枝牡丹荷花应有尽有,颜色也是从清漆到大红色都行。
    小河目不转睛的盯着图册,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什么好。在他的角度当然是要越漂亮越好,奈何囊中羞涩,只能用有限的银子尽量布置的好看又大方。
    三个脑袋凑到一起,指着花样图案叽叽喳喳询问价格,艾木匠的确如传说的好脾气,问一句答一句,还尽力解释,并不会不耐烦。
    蒋氏进铺子里时就看到这么一副场景,丈夫围着几个一看就是光看不买的小孩子说话,顿时冒出一股火气来,就算是闲的,不拘是站在门口拉客还是回后院上漆,总归能干点正事,在哪儿闲聊个什么劲儿!
    她故意摔摔打打,提醒外屋的有人进来了,艾木匠听到动静刚好抬头,正好有别的客人进来,艾木匠说失陪后,就去接待刚进门的客人。
    蒋氏大大的冲三个少年翻白眼,充满了爱买买不爱买滚蛋的鄙视。
    换别人说不得真就走了,但蔺洵本来就是为了观察艾家人才来的,怎么可能轻易放弃,他一边抽空跟小河说话,一边主意这艾木匠和蒋氏的动作。
    别的客人是来取定制的衣柜的,本来已经谈好价格,客人对手艺也表示满意,已经到付钱的阶段,蒋氏却说最近油漆涨价木料也跟着涨价,希望在提高提高价格,艾木匠急的面红耳赤,却笨嘴拙舌的说不清楚。
    客人招架不住,眼看就要答应涨价时,艾木匠一声断喝,“好了,早就说好的价格,涨什么涨!答应了就不能反悔,否则我成什么人了?”
    他不由分说的就让客人按照原价付钱,请人把柜子抬走,客人带着东西走后,憋气的很,想要训斥两句,又顾忌还有别的客人在,只能拉着蒋氏去了后院。但前后院的门没关好,隔着木门都能听到艾木匠的训斥和蒋氏的不以为然。
    蔺洵听了全程,侧头问小河,“还在这家买吗?”生意还没做成功就涨价,也是难得一见。
    小河思忖着,买!
    “他老婆这么难缠都还有人肯来,说明手艺比其他地方好,不然客人早就跑完了。”小河是这么说的。
    好家伙,还学会逆向思维了!蔺洵不由对小河刮目相看,脑子真好使!不过嘛,他是站在客人的立场想要买到好东西,并不需要以后跟艾家人打交道,所以不在意这点,而蔺洵看到的角度不同。古代嫁人之后,脱离不了婆婆的管束,所以嫁人一半是嫁丈夫,一半是嫁婆婆,如果蒋氏想要在小夫妻两人之间搅和,轻而易举。
    但艾木匠貌似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只是不知道他是不是非要执行这个口头婚约?
    “蔺哥,你说选什么花样好?”
    小河的催促打断了他的思索,蔺洵把目光挪回册子上,“你想要什么图案?要不要问过白梅姐?”
    “我想给她一个惊喜。”小河低声道。
    “那你自己中意什么图案?”
    小河点了点圆形双喜图案和简约梅花图案,颜色的话,他想要棕红色,低调耐看。
    “如果让我选的话,我会选这个梅花,双喜虽然喜庆好看,但等了新婚期就显得突兀,看一下都觉得显眼,衣柜要用一辈子的,梅花图案不是更好呢?”
    小江赞道:“蔺哥说的有道理,梅花好。”
    二比一,小河果断选择了梅花图案,跟配套椅子都是同样的图案,他扬声问老板需要多少银子,艾木匠从后院走来,看了他们选的图案花样,保价十二两。
    这个价格还算公道,现在定下工期刚好在一个月后,还来得及散散味。
    小河打定主意后就给了二两银子的定金,留下一张契书,言明一月后来取,嫁妆的大件就算是搞定三分之一。
    小河自从定下衣柜后,似乎接受了姐姐很快就会出嫁的事实,开始努力的做工赚钱,而他们的凉面生意越做越好,最后稳定在每天能卖出一百二十余碗,也是蔺洵有意控制数量,再超过这个数容易让客人饱和,并且觉得来的过于容易。
    再一个就是,揉面真的是个辛苦活儿!每天小江小河都是在勉力支撑,每天看到叮叮作响的铜板才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从最初的一百五十文,逐渐增加到六百文,扣掉原材料,一个月大概赚了七八两。
    一串串的铜钱被麻绳串起,沉甸甸的摆在一起,蔺洵一边算账一边教小江小河怎么盘算账目,先算总收入再算纯利润,人工费因为他们是自己做所以包含在利润里。他们算了三四次才总算搞对数目,小江欢喜的在铜钱串上蹭了又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