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30页

      而后,宗门就可以拿着签订好的协议在城内聘用施工团队协助建造宗门。
    再过一个星期,便是第三批的迁徙,散修们拖家带口地进入了临仙城。
    待他们进入临仙城后,便已经是另一番场景,丹霞街的热闹很快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渐渐的,路边的商铺开始丰富了起来,那些散修的家人们开始在卧龙殿租铺子,做起了各种生意。
    不过是短短一个月,整个临仙城已经热闹了起来。
    而季灵的仙门也已经全部竣工。
    云雾缭绕的石峰悬岛,如同位于云层上的天宫。
    瀑布流水,奇花异草,灵兽在宗门周围悠闲安详的栖息,在外门湖岛边,常能看见弟子与灵兽相伴嬉闹的场景。
    好一派自然祥和。
    只不过,如今这里已经不叫第一仙门,而是改成了灵渊宗。
    取自第一仙门的两位创始人,季灵与季渊两人的名字各取一字,便有了如今的灵渊宗。
    仙灵雅致,浩瀚如渊,也算是承载着季灵对这宗门的未来期望。
    历经两个月的时间,临仙城的居民已经基本安定了下来,大家也开始习惯起了这边的生活。
    此时,一只云鹤从彩霞环绕的悬岛附近缓缓降落在了掌门峰的天珠阁。
    季灵看着手中烫金的请柬以及泛着金色灵光的邀请语,禁不住乐了,这赵观海倒是搞得挺正式,看样子是十分看重这次的临仙城的建城节,又名临仙节。
    季灵直接一个传音,响彻整个落尘山。
    “后日就是临仙城的建成庆祝日,宗门大放假一天,想去临仙城玩的,明早去渡口坐灵舟。”
    通知完了宗门上下,季灵直接一个飞身跃出了阳台,直接消失在云雾之中。
    临仙城,五岳山庄,山庄上下张灯结彩,后日就是临仙节,这是临仙城定下的第一个节日,也必将是外来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整个临仙城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景象。
    姜苏已经安排好了家中的侍从和佣人,郑泰也出台了族规,家中人手一本。
    “咦?灵宝儿回来了?”
    老太太心情特好的在后院乘凉,她朝季灵招了招手,“回来了就去城里玩玩,如今这临仙城还真是有模有样,对了,去叫你哥他们陪你一起去。”
    老太太颇有些无奈,“这三孩子这些日子那叫废寝忘食,每天在屋子里一坐就是大半天,人都瘦了,奶奶虽然不懂修炼,可是也知道这东西得张弛有度,不能急功近利,你让他们也放松放松,别绷的这么紧。”
    季灵点点头,也知道老太太是担心这几个大孙子,毕竟就连老太太都看出来这三人有些急躁了,看样子这仨人有些拼过了头。
    季灵也不是不能理解三位哥哥如今的心理,抛开季灵不说,郑寒郑露比他们都年轻,如今已经修为有成,而郑小暑就更不用说了,才十几岁就已经是现在修士界里最年轻的筑基修士了。
    而他们一个已经三十,两个都快奔三,这起步又这么晚,灵根天赋也比不上三个弟弟妹妹那么拔尖儿。
    季灵又千叮咛万嘱咐过,不能依赖丹药,打好基础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他们现在颇有紧迫感,毕竟他们三人承载的是未来的整个郑家。
    要想在新界立足,非修仙世家不可!
    而祁家有祁司夜这个天才,他如今作为祁家一家之主,可以带领祁家,已经算是甩了他们一大截。
    不过,他们郑家也不是没有优势,有最大的修仙门派灵渊宗做后盾,他们也丝毫不虚。
    虽然郑寒郑露还有郑小暑不会参与家族势力之间的斗争,但是不代表不能培养家族子弟。
    可想要日后有权威,他们三人的修为自然不能太差。
    所以,他们怎能不急?
    第700章 走逛街去
    得了老太太吩咐的季灵站在前院,两手搁在嘴边做喇叭状,用灵力朝着庄内喊道:“谷雨哥!惊蛰哥!冬至哥!出来玩喽,谁最先到达前厅,我送他一件水火不侵的法衣哦!”
    在后院凉亭里和大伯母和二伯母聊天的老太太,听到季灵喊声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果然还是这丫头有办法!”
    此刻屋中正在打坐的三人听到季灵的话立刻睁开了眼,一瞬就蹦了起来,一把拉开门就冲了出去。
    住在阁楼上的郑冬至直接从二楼窗台跳了下来,和冲出屋子的郑谷雨你追我赶地朝前院冲。
    两人跑到了前厅,就见郑惊蛰得意洋洋地朝两人挑了挑眉,“嘿嘿,这次是我赢了,法衣,师兄我就先收下了啊!”
    两人纷纷翻了个白眼,嘁了一声。
    “好了,咱们走吧,陪我去看看现在的临仙城。”
    三人走至季灵身侧,郑谷雨摸了摸下巴,“这么说来,从第一天来到山庄后,我们就一直没出去过,现在临仙城是什么样子了,我们也不知道呢。”
    郑惊蛰笑着揽住季灵的肩头,“那正好,听说明后天要庆祝建城?现在城里肯定热闹。”
    走出五岳山庄,一行人沿着湖岸街道走了一段,原本空荡的街道渐渐的能够看到零散的行人。
    渐渐的,街区上越来越热闹,越是接近丹霞街,人流便多了起来。
    街边也开启了不少商铺,前方的喧闹声越来越近,路边两侧挂着一排排红色的灯笼,显得异常喜庆。
    --